要被其他人知道,裴晏清是这么一个恋爱脑,恐怕真会令人大跌眼镜。
然而他又确实奇怪。
一般来说,沉迷恋爱的人,会对事业不管不顾,丧失上进心,所谓“情场得意,职场失意”。
可裴晏清不是,他甚至反着来,什么事业爱情双丰收,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任谁看到了平日里上朝的裴晏清的模样,都会知道,这位一路高升的将军,在家中与其夫人感情甚好。
当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他一个武官,成天潇洒得让人以为他科举中了状元。
于将军府温存了没多久,裴晏清便得到皇上指令,奉命前去收复北方失地,短暂的休息过后,他又忙活起来。
其实他没有不忙的时候,只是忙与更忙的区别,但他总能抽出时间陪她。
或许是工作效率高,又或者是省去了一些相对不必要的事情,他专门将那些空余的部分留给她来填满。
在出征的前一天,将士们有时间可以跟家人团聚一下。
毕竟征战跟小孩子过家家那种闹着玩的性质不一样,可都是真枪实弹上场,谁也不知道打完这场仗后,自己能否平安归来。
为了让将士们尽可能地不留遗憾,离开前体验一下家里的温馨,再为父母尽次孝,看看家里的妻儿,才特意有了这么一日的规划。
亲人是永远在身后的靠山,也是将士在战场上厮杀的动力。
可裴晏清却一反往常,没有缠着容缈如何如何,只是简单地抱着她在书房里坐着。
不仅安静,还安分。
裴晏清处理着各种事情——
他要分析皇上派下的指令,根据收复之地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
虽说大体上的谋略,他已经跟其他将领商量过,可还是需要反复检查,以达到己方的利益最大化,伤亡、牺牲都要降到最小才行。
除此之外,兵马、武器、粮草,他都要挨个确认。
有时候后备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决定着局势。
这将是裴晏清继任护国大将军后打的第一场仗,他也是首次在战前准备上从头参与到尾,从前都是看父亲忙得焦头烂额,在能帮得上忙的地方尽力而为,如今到了自己,才知道有多劳累。
数不清的军务,加上他要和魏逸抗衡,私下里的事情也堆积如山。
裴晏清再战功显赫,他也没有皇室血统,自然无法以正统的方式继承皇位。
他不想篡位。
类似的斗争只会引起更多无谓的流血,受苦、遭殃的将是黎民百姓。
更何况裴晏清对帝位不感兴趣,他亦自觉无法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圣上的子嗣不多,能有一定竞争力的,基本上都受到了魏逸的打压,都不愿,甚至不敢再展露锋芒,都是扶不起的阿斗。
他将目光移向了六王爷魏怜。
魏怜的出身不算多好,他的母妃是个不知名的小宫女,他从小便被寄养在魏逸的生母,也就是当今的贵妃的膝下。
贵妃之所以有了魏逸,还要收养一个魏怜,原因不只是表面上的心善那么简单。
魏逸小时候并没有多出色,他玩心重,学东西学得慢,不但是弱于其他皇子,速度甚至慢于正常的学子。
而魏怜恰恰相反,他的天资更聪颖些,经常得到圣上的赞赏。
那时所有人都在心里认为,魏怜的前途不可估量,除了出身不好之后,各方面都高于别的皇子一截。
但他的先天优势止于一场病,大病之后,他便一蹶不振,听说是发烧发傻了,经常说些胡话。
原先有人以为魏怜是装疯卖傻,便去试探他,各种奇葩乃至疯狂的方法都试过了,得到的结果是——
他好像是真的傻了。
旁人才作罢,任由他一个傻子自己玩去。
好端端的未来没了,魏怜在皇宫里的存在也越来越低,都快要被忘掉。
当时的宫宴上,只有魏逸一个王爷出席,其他人为了避其锋芒,找了一堆理由不来,但魏怜不同,他根本没有获得参与宴会的机会。
或者说,从魏怜被所有人认为是真的痴傻儿的那一天起,他就失去了一切资格。
而魏逸属于后来居上型,他在贵妃的教导下,愈发刻苦努力,一副彻底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模样。
有了鲜明的前后对比,又有盛宠母妃的推波助澜,魏逸的上位之路顺利得不行,才慢慢有了今天的模样。
只是,贵妃仗着宠爱,耀武扬威,教出来的儿子也学不会隐藏自己的心思,并不具备帝王之气度。
魏逸暗中在对裴晏清拉拢的人下手,他是全然不顾对方的才能,只要别人和他唱反调,无论反对什么,他就会起杀心。
魄力是有了,可照他这种杀法,还有几个敢说出真相,本可以大有作为的人?
行事如此,让人无法信服他。
今日是臣子不服,他杀臣子,明日若是百姓有怨言,他又怎么可能听得进去,依旧会做出相同的选择,只不过隐晦些罢了。
对于这种君主,恐怕只会让人畏惧,即使有尊敬,那也是因为怕的。
可总要有一些敢提出不同意见的人。
只听部分人的片面之词是不够的。
毕竟谁看得到天底下的所有角落?
这些事情,都是裴晏清通过幕僚打听到的,他的人脉扩大后,信息圈子也随之外扩。
他之所以选择了扶植魏怜,是因为他仍然相信对方是在扮猪吃老虎。
裴晏清先前在皇宫里迷路时,曾选择过“飞檐走壁”的方式尝试走出去,他有一次偶然经过了魏怜所住的宫殿。
自被认定痴傻后,魏怜便被要求从贵妃的寝宫里搬出去,自己住在一个偏僻的宫殿里。
怕传染或误伤,下人也不给他留了,只是派人定时送饭,保证活着一条命就行,待遇跟后宫被打入的女子也没多大区别。
裴晏清是误打误撞地看到的。
当时魏怜正在给花草浇水,画面极其正常。
可越正常的场景,放在一个“疯子”身上,就会显得愈发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