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
一发箭矢掠过克里斯托弗耳畔。
他冷静地俯身,挺矛,斩将,夺旗。
一名波兰步兵盖特曼以比纯爱战士更快的速度应声倒地。
盖特曼(Гeтьmah)是一种古老的指挥官体系。最早见于胡斯战争时期的捷克军团,后传到波兰,最终为哥萨克人继承。
哥萨克(ko3ákn)是东欧着名的雇佣兵兼逃难者联合。
这个以三叉戟作为代表标志的民族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作民族,这是一个由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罗斯、北欧和蒙古(鞑靼)部族的逃难民杂糅而成的集体,这些无法忍受本国压迫之人离开了故土,来到秩序混乱的东欧蛮夷之地,决心以自由的姿态生存下去。
这个一开始甚至连语言都无法互通的团体,在被四面八方敌人的迫害与绞杀中抱团取暖,在漫长的岁月中渐渐拥有了自己的民族认同。假如每个流传至今的民族都必然拥有一个难以磨灭的神话史诗,那么“拒绝接受一切压迫”就是哥萨克的建族誓言。
这些不同民族的人民最终抛弃了昔日的文化,改以“哥萨克”之名自称,在突厥语中,哥萨克意为“勇敢与自由之人”。从民族的初始,哥萨克人勇敢追求自由的历史就未曾停歇。
哥萨克人生活在距今五百年前的基辅,扎波罗热,顿河和第聂伯河的大草原上,虽然冠以勇敢和自由之名,却从未真正体会过自由。哥萨克部族被波兰人和罗斯人瓜分,理所当然,和无数少数民族一样,哥萨克被迫成为战场上的炮灰。
但出乎意料的是,哥萨克民族仿佛天生为战争而生,这些“天不怕地不怕,奥斯曼苏丹都敢骂”的游牧骑兵一跃成为东欧最抢手的雇佣兵团,罗斯大公为了请哥萨克人打仗不惜重金收买。
由于长期和波兰人混居,哥萨克人学走了“盖特曼”一词,这个词语已在罗斯和波兰的文化中消失,唯独哥萨克将它保留了下来。
直到现代,虽然全世界大部分人都已忘了哥萨克叛逆与追逐自由的过往,可乌克兰语中那仍代指着“首领”之意的“盖特曼”词缀,跨越数百年与后人相逢,仿佛还在无声讲述着曾经激情燃烧的历史。
每个民族都书写过独属于自己的传奇,而有些传奇直到21世纪仍未落幕。
今日,奥地利的克里斯托弗也将为奥地利民族的辉煌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呀啊——”
他怒吼着高高挑起步兵盖特曼的尸体,柔韧的矛身弯曲出将近三十度的弧线。
“敌将已被我斩杀!降者免死!”
“啊……”
“盖特曼大人被,被杀了!”
波兰士兵果然立即出现大规模动乱,至少上百人当即抛下武器落荒而逃,给波兰左翼军团制造了大量空档。
奥地利军士趁机抢占站位,进一步压迫波兰军的阵型,一时竟逼得波兰士兵上天无路下地无门。
全世界的兵法都有一条基本原则。
中国人讲究穷寇莫追,围师必阙,欧洲人也讲究有限战争,军事服务政治。做人留一线并不是适可而止的道德选择,而是给落败方留下一丝希望,防止出现鱼死网破、两败俱伤的悲剧的纯粹理性考量。
显然,克里斯托弗没有悟到这个道理。
眼见前路和退路都被堵死,士气已然崩溃的波兰步兵蓦地爆发出惊人的求生欲望。
他们发疯一般向奥军严丝合缝的阵型发起决死冲锋,第一排的波兰人毫不意外地被长枪扎成了刺猬,可到了第二排,第三排,情况变得愈发混乱。
前排奥军被尸体和活着的敌人压倒在地,还有武器的波兰人就割断他们的喉咙,武器丢失的波兰人就张开血盆大口咬在奥地利人的喉咙上,如野兽般撕咬着,嘶吼着,然后被一拥而上的后排奥军挥剑斩杀。
哪怕奥军中练度最高的皇帝禁卫队也难以在如此混乱的战斗中维持阵型,何况克里斯托弗的兵团。
在抛下生死,不计代价的波兰人的冲击下,战线竟然奇迹般地向西回推。
克里斯托弗的右翼兵团没能如设想那般击穿敌军,反而被推回了后方。
于是,中军的侧翼便彻底暴露在波兰军的面前,宛如一块随时可以下刀的牛排,门户大开。
弗雷德里克自然发现自己的右翼暴露给了敌人,但他也无可奈何。
波兰人的中军仿佛吃了枪药似的不断涌上来,也不发起进攻,就是单纯纠缠着奥军,令其无法后撤。
古往今来,战争除了指挥和武器装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士气”。
军队,尤其是古代军队,更尤其是古代已经结阵的军队,就像是象棋盘上的兵卒,只许进,不许退,顶多按兵不动。
士兵可以被打退,可以被逼退,唯独不能主动撤退,撤退意味着恐慌,意味着混乱,意味着无法预料的崩溃。
纵使右翼已经彻底暴露给了敌人,弗雷德里克也只能分出一部分预备队去往右侧抵御,约束士兵不得继续前进,却不敢主动调头后撤。
令人忍俊不禁的是,虽然占据明显优势的中军和右翼被打得手忙脚乱,对抗由卡齐米日亲自率领的波兰主力的左翼兵团却愈战愈勇,颇有生吃敌人主力的气势。
在罗贝尔高举着的黄金之剑的鼓舞下,近卫兵团死死挡住了波兰主力的攻势,开始在火炮远程支援下反推。
经历最初两门炸膛后,高尔文心心念念的大炮终于不再犯毛病,98门青铜炮持续保持火力压制,轰得倒霉的波兰士兵抬不起头来。
虽然这年头的大炮准头烂得触目惊心,不过对付这种人挤人的密集阵型依然游刃有余,即使打歪了也能滚死几个倒霉蛋,平均每发命中的炮弹都能至少带走两三个敌人。
为了减少伤亡,卡齐米日不得不忍痛下令解散了长枪阵,全员拔剑肉搏,试图靠混战最大程度削减敌方的火炮优势。
可奥地利军以远超他想象的反应速度迅速拉开了距离,害得他挨了又一轮炮击的同时,还被混杂在前排的五百名奥地利火枪手打死了几名倒霉的骑士。
马佐夫舍大公的封臣卢布林伯爵腹部被火门枪铅弹贯穿,当场阵亡。
由罗贝尔统帅的六千近卫兵团借助火力优势和神乎其神的指挥,反而令卡齐米日的主力兵团先一吃瘪。
然而他没有为己方先下一城感到半分喜悦。
透过掌心油画,他明明白白地注意到了己方右翼的后撤,以及中军遭遇半包围的险境。
现在,战场的情况已经非常清晰。
奥军总计两万,左翼兵团六千,主要是由常备军组建的精锐,中军八千,由雇佣兵和皇帝卫队互相配合,右翼兵团六千,是三军中最薄弱的一环,主要是封地贵族和骑士组成的地方军,难怪挡不下波兰人的反突击。
他们所处的战场是由波兰守方选择的森林隘道,神罗联军的五万四千人难以完全施展开,因而波西米亚军团和萨克森军团各自驻扎在左右后方,随时准备支援前线。
经过这半天的血战,罗贝尔差不多弄清了面前这支波兰军队的路数,人马顶天不过三万之数,虽然人数多出一万,但装备比奥军落后,士气也没高到哪去,和之前探子回报的四万精兵远远不符。
“奇了怪了,其他的敌人到哪去了?莫非留在波兹南城堡里作预备队了吗……”
罗贝尔喃喃自语道。
突然,靠近他掌心大鱼际的蓝宝石配重剧烈地烫了他一下。
还没等他痛呼出声,一个险些被他抛在脑后的大事骤然重浮心头。
“不好!”
他连忙把掌心的油画地图从主战场拉扯到左方。
然后他就看到,几个人形身影的消失在油画笼罩范围的边界,根据消失的方位判断,这伙人的目标再清楚不过。
“来人!快来人啊!”
“传令兵!最快速度赶回波西米亚军团大营,快去通知国王,敌袭!目标就是他!敌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