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程的路上,诸葛恪脑海里一直不停地回放着今日与父亲交流时的情景。说实话,对于父亲的一些观点和做法,诸葛恪内心深处实在难以苟同。在他眼中,父亲未免显得太过迂腐,而且身上那股浓厚的书生气息有时候甚至让人感到无奈。
若是换做自己处于当年那种情形之下,绝对不可能仅仅因为陛下不肯接纳劝谏便毅然决然地辞去大将军这样位高权重的官职。毕竟,这世上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能够爬上如此高位而耗尽一生心血却依旧求而不得呢!然而,静下心来仔细思量一番后,诸葛恪又不得不承认父亲所说的某些话语确实不无道理。
当今陛下对自己的信任程度真能比得上当年刘禅对诸葛亮的那般深厚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且不说刘禅了,就算是刘备恐怕也有所不及啊!
想到此处,诸葛恪心中暗暗下定决心:看来往后必须紧紧抓住太子孙亮这根救命稻草才行,唯有让他彻底依赖于自己、离不开自己,那么待到日后,自己定然能够成为东吴朝堂之上首屈一指的权臣。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大地上。就在此时,一道圣旨传来,命诸葛恪即刻进宫面圣。
自与步皇后扯上关系以来,尽管诸葛恪在外人面前始终表现得若无其事,但实际上他的内心却是无比忐忑不安的,尤其是每次直面孙权之时更是如此。不过所幸的是,凭借多年官场生涯练就的深沉城府以及过人演技,诸葛恪成功地将这份惶恐深埋心底,并未露出丝毫破绽。就连一向精明敏锐的孙权也未能察觉到其中异样之处。
诸葛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入了皇宫,终于见到了端坐在龙椅之上、不怒自威的孙权。他连忙躬身行礼,礼数周全而恭敬。
孙权微微颔首,目光落在诸葛恪身上,缓声道:“元逊啊,自从你从广州归来之后,不知你如今的状态可有调整妥当?”
诸葛恪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挺直身躯,朗声道:“启禀陛下,微臣已然彻底放下过往之事,不再为此耿耿于怀。”
听到这话,孙权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点头赞道:“如此甚好!身为将领,切不可因一两次的战败便一蹶不振、灰心丧气。想当初朕也曾在战场上屡次受挫,尤其是那合肥之战,竟被张辽区区八百骑兵杀得丢盔弃甲,实乃生平奇耻大辱呐!然而,倘若朕也如那些懦弱之辈一般,因一时的失败而心灰意冷、丧失斗志,又岂能有今日之强大东吴?所以说,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重新崛起的勇气与决心,你说是也不是?”
诸葛恪拱手应道:“陛下所言甚是,微臣定当铭记在心,不敢或忘陛下的谆谆教诲。”
孙权满意地笑了笑,抬手示意诸葛恪落座,并吩咐一旁的内侍奉上香茗。待内侍将茶水放置于二人面前的几案上退下之后,孙权轻抿一口热茶,接着道:“而今大汉与我大吴暂时休战,此乃难得的喘息之机。当下最为紧要之事,便是休养生息,同时积极积攒国力。据朕推测,一年之后,刘禅必将再度兴兵来犯。届时,一场生死攸关的大战在所难免,而这场战争的胜负,将会直接决定我大吴的生死存亡!”
诸葛恪恭敬地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微臣亦是这般思量的。”他那沉稳的声音在殿内回荡着。
“朕今日特意将爱卿招来,便是想要与你一同商讨一下这军务要事。”说罢,孙权挥了挥手,示意身旁的侍从将一幅巨大的疆域图徐徐展开。二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聚焦在了那张详尽的地图之上。
孙权稍稍凝视了一眼地图,面色凝重地道:“起初,朕本以为依照那刘禅所定下的战略布局,应当是先行夺取我大吴之广州,而后稍作休整等待时机,待其集结足够兵力之后,便分兵两路,同时进击我扬州。毕竟,大汉方面亦需时日筹备物资、操练兵马,且其军力尚非雄厚至极。
然而,如今这段休战时期,我方固然在不断积蓄实力,但彼方想必同样未曾懈怠,亦在暗中积攒力量。朕着实担忧待到他们兵强马壮之时,会骤然发动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妄图一举歼灭我东吴啊!”
此时,只见诸葛恪上前一步,伸出手指指向地图,缓声道:“陛下所虑不无道理。依微臣所见,届时汉军或会有一路自刚刚夺下的广信城继续向南挺进,径直攻打我军驻守的广州;
另有一路则可能从中原地区发兵,长驱直入直指武昌要地;而最后的一路会从徐州出兵,进军合肥以及寿春一带,最终实现三军会师,合力围攻我扬州。此等局面若真出现,对我大吴而言,实乃严峻挑战呐!”
孙权道:“据朕估算,若大汉倾全国之力前来征讨,一次性能调动三十万以上规模庞大的军队。然而反观我大吴现今所拥有的全部军力,加在一起尚不及他们的一半之数啊!每每思及此,朕都深感忧虑难安呐。”
站在一旁的诸葛恪听闻此言,稍作沉思之后开口道:“陛下莫忧,即便情况如您所言这般严峻,但微臣认为,只要我军严阵以待、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定有能力抵御住汉军的来势汹汹。”
孙权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之色,连忙追问道:“愿闻元逊高见,快快说来与朕听听。”
诸葛恪清了清嗓子,接着分析道:“首先,从徐州方向进攻而来的这一路敌军想要攻破坚城寿春以及合肥绝非易事。
司马懿此人精通守城之道,其防守策略向来严密谨慎。那张剑纵使勇猛无比,也未必能够轻易战胜司马懿。
即便是最终成功破城,那敌军必然也会为此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而且,即便徐州这一路敌军顺利攻破城池,接下来还要面临横渡长江攻打我扬州之地的艰难任务。
汉军的水军实力如何能与我大吴相媲美呢?所以依微臣之见,对于徐州这一路敌军,只要到时候我们能够及时给予司马懿必要的支援协助,便无需过于担忧了。”
孙权听完诸葛恪这番话后,不住地点头称是:“嗯,元逊所言极是,确实颇有道理,你继续讲下去。”
诸葛恪轻抿一口香茗,让那温热而醇厚的茶水顺着喉咙缓缓流淌而下,滋润着有些干涩的嗓子。他放下茶杯,清了清嗓子后说道:“至于这武昌之地啊,我大吴在此苦心经营已然许久,岁月流转间,这座城池历经风雨洗礼却依旧坚如磐石。其防御工事之完备、城墙之高耸厚实,皆是有目共睹之事。相信陛下对此定然是心知肚明。”
孙权微微颔首,表示认同,开口回应道:“朕当初之所以相中此地,并将其定为国都,正是看中了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此,朕可是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精心修筑此城呐!”
诸葛恪接着道:“微臣认为,武昌城的坚固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建业。如今又有陆抗大都督亲自率领雄师劲旅坐镇于此,可谓是固若金汤。以汉军目前的实力而言,想要在短时间内攻破此城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倘若他们久攻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军的士气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低落消沉之势。届时,我军便可趁势反击,一举扭转战局,从而觅得反败为胜之机。故而,微臣觉得对于武昌一地,实在无需过度忧虑。”
孙权表示认同地点头说道:“所言甚是,颇有道理啊!”此时,诸葛恪接着言道:“当下最为令微臣忧心忡忡的乃是广州之地。尽管丁奉将军现今正竭尽全力构筑各类防御工事,妄图借此抵御来势汹汹的汉军,然而汉军已然在初次交锋之中旗开得胜,如此一来,驻守于当地的吴军将士们难免会心生惧意。”
孙权听闻此言,不禁眉头紧蹙,赶忙追问道:“既然形势如此严峻,那应当采取何种对策以应之呢?”
只见诸葛恪面色凝重地回答道:“依微臣之见,目前已是别无良策,唯有与敌军正面交锋,死磕到底。为此,我方必须耗费相当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支援广州。正如微臣先前所述,如果能够成功守住广州,那么我大吴江山便可安如磐石矣。”
孙权听后,缓缓站起身来,背负双手,在殿内来回踱步。少顷,他停下脚步,果断下令道:“如今广州一带算上越军共计有六万雄师镇守,朕即刻传旨,命令征西将军留赞统率两万精锐之师,并携带充足的粮草以及若干金银财宝火速赶赴广州增援犒赏众将士。务必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严防死守,绝不可让汉军得逞!”
诸葛恪恭敬地拱起双手道:“陛下圣明睿智,待到时机成熟之时,微臣恳请陛下准许臣再度领军奔赴广州,抵御那来势汹汹的汉军。”
孙权微微一笑,摆了摆手回应道:“此事目前言之尚早啊。”稍作停顿之后,孙权接着道:“然而现今,那山越部落已然对我东吴俯首称臣,从此咱们再无后顾之忧,能有如此局面,这可全都是元逊你的赫赫功勋呐!”
听到此处,诸葛恪赶忙站起身来,脸上满是谦逊之色,连忙说道:“陛下谬赞了,此等功绩皆是承蒙陛下洪恩浩荡、庇佑有加,微臣又怎敢妄自居功呢?”
孙权见状,笑着轻轻摇动着手掌,说道:“元逊啊,你就无需这般自谦了,朕所言句句属实,绝非虚妄之辞。元逊呐,朕今日便与你讲一句掏心窝子的话,朕如今年岁已近六十,耳顺之年将至,说不定哪天就会撒手人寰,乘鹤仙逝喽。”
诸葛恪连忙起身紧张的说道:“陛下万岁,不可说如此不吉利的话。”孙权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坐下道:“何必自欺欺人?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太子尚且年幼需要有人辅佐,何人可当此重任?”
说完之后,皇帝缓缓地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重新回到那高高在上、散发着无上威严的宝座之上。他稳稳落座后,伸出右手,食指直直地指向站在殿下的诸葛恪,眼神坚定而充满期许地道:“唯有你啊!想当年,刘备在临终之际,将他那尚显年幼的幼子刘禅郑重地托付给了你的叔父诸葛亮。而如今,待来日朕行将就木之时,亦会如刘备一般,将这大吴的太子交托于你,诸葛恪!”
闻得此言,诸葛恪面色骤变,心中一阵激荡,双膝一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涕泗横流,悲声泣道:“陛下……”泪水沿着脸颊滑落,滴落在冰冷的地面上,瞬间晕开成一朵朵小小的水花。
见此情景,孙权赶忙起身,快步走下宝座,来到诸葛恪身前,伸手将其轻轻扶起,语重心长地道:“朕衷心期望你能效仿你的叔父诸葛亮,以他为楷模,鞠躬尽瘁,辅佐幼主,成就一番伟业。如此一来,待到朕撒手人寰之日,亦可安心闭目,含笑九泉了。”
然而,此时的诸葛恪依然沉浸在深深的感动与惶恐之中,抽泣不止,哽咽着说道:“陛下对微臣的知遇之恩,重若泰山,深似沧海,微臣纵使粉身碎骨,历经万死,也难以报答万一啊!”
孙权面带微笑,轻轻地拍了拍诸葛恪的手背,宽慰道:“休要再说这些不吉利的话。爱卿正值壮年,未来之路漫长且光明,切莫辜负朕对你的一片厚望。”
二人就着一些其他的话题又闲聊了好一会儿,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终于,诸葛恪起身向孙权拱手施礼,言辞恳切地道别后,缓缓转身踏上了归家之路。
一路上,他的脑海里不停地回想着方才与孙权所谈论的那些事情。各种思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他应接不暇。一方面,对于他们探讨的军国大事,诸葛恪心中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谋划;另一方面,他也不禁开始思考起这些决策可能带来的种种后果以及后续需要应对的局面。
而就在这时,一个念头突然闪过——那便是之前与步皇后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那些过往的回忆如同电影画面一般在他眼前不断放映,使得他原本就纷乱的心绪变得愈发纠结起来。他深知自己身处宫廷之中,每一步都需谨慎小心,稍有差池便可能万劫不复。然而面对感情之事,却又总是难以做到心如止水、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