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拜贺新年,百姓最先从新年中恢复活动的就是商贾。

有些商贾仅仅是停业了两天,立刻就马不停蹄的准备开业。

这样能赶在别人的前面,趁着有些孩子手里有钱,开业能从他们身上赚一些。

当然,比商贾更早的,那就属于要赶朝会文武百官和四夷朝使了。

京城大朝会,文武们要在凌晨就起床,焚香沐浴,穿好上朝的官服,准备好拜贺表章和礼物,赶在日出之前就纷纷坐着轿子或者马车出府邸。

而会同馆之中可比其他地方更加热闹。

大街上,一辆辆马车直接停在道路上,一眼望不到边。

其中有着被兽笼关着的猛兽,还有堆积起来的箱子,这些都是从四海之外而来的方物,准备趁着大朝会,送给皇帝的贺礼。

礼宾司的官吏拿着清单,走在马车旁,身边跟着外使,核对着要送入皇宫的各种物品。

来自旧港的使臣,倒是没有送什么猛兽,而是一箱箱可以称得上财宝的海货。

“待会儿入宫可不要失礼。”

施二姐告诫着苏刺麻。

今年参与朝会的人,要比前两年还要多很多。

除了因为战胜瓦剌而重新出现的外使,还有就是大明各地提拔和补漏的新官员。

得益于海贸交易的重启,南海方向的不少使臣再次与大明建立起了联系,他们并非和以前一样跟着大明舰队而来,而是跟着回国海商重回大明。

“我肯定不出声。”

苏刺麻保证说道。

在他们旁边,是其他的外使。

本来,朱祁钰并没有打算开什么大朝会,可是,从人数上看,这新年的第一场朝会,参与人数众多,就算不是大朝会,那也超过大朝会的规模了。

在文武和使臣忙碌的时候,朱祁钰正在马车中打哈欠。

他会比其他人更早入宫,先行在奉天殿的侧殿等候。

这种应该也算得上是形式主义。

午门架着鳌山灯,这灯山还会保留十几天,直到官员休沐结束才会拆掉。

朱祁钰的马车就是从午门正门穿过,再过金水桥,绕到奉天殿的侧殿。

当天空泛出第一缕阳光的时候,午门外就已经聚集了一大批人。

御史们来回巡查,人数虽然众多,但是队列十分整齐,并没有因为人多而显得杂乱。

众人忍受着寒风呼啸,多数都在闭眼思索,想着贺表或者奏折之中是否有错漏,甚至连那些外使都表情肃穆,没人有闲聊的那个心思。

殿廷卫士把守着午门,时辰未到,任何人都不得入内。

苏刺麻在御史经过之后,才偷偷看着左右宫墙,那些威武的宫廷卫士,每一个的身高都能给他无比的压力。

一道鼓声响起,苏刺麻被吓了一跳,随后他就听到了内官扯着嗓子的声音。

午门两侧的城门打开,文武外使分左右各自朝着门洞鱼贯而入,经过长道,在大汉将军的注视下,来到金水桥前。

到了这里,外使止步,而五部尚书、内阁大臣、都察院左都御史领着各部官员继续朝前,到奉天殿外,再驻足。

内官缓慢推开大门,随后一人走到阶梯上方。

百官由丹陛两侧,排着队,手提衣摆,踏上石阶,依次步入奉天殿内。

舒良待所有人都站定,道:“皆跪!”

闻声,百官成片跪在地面上。

舒良再道:“太后懿旨,俱免命妇朝贺。”

而后朱祁钰从侧殿走出,坐到龙椅上。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在朱祁钰现身后,立刻齐呼,叩首。

三叩首后,朱祁钰回道:“平身。”

众人起身,内官拿着托盘而出,到百官之中,收拢各种奏折贺章。

“起奏~”

内官收回各种奏折和贺章后,舒良又唱道。

因为不是大朝会,因而朝会设置在奉天殿内,而不是殿外。

依旧是以于谦为开头,奏报大明各处军事情况,以及对于各违反军法的军人实施惩戒,该杀杀,该埋埋。

而朱祁钰则是敕兵部,严加禁约,对于军队管理必须从严从重。

于谦领命,回班,陈循出列,汇报天下户口、税收、去岁开支等等事项。

如今大明每年的支出和收入已经超过了永乐时期下西洋的规模,同时,也表明商贸对于大明的益处。

从此往后,再言商贾,那可就不能说与民夺利、不事生产这种借口。

只要有交税,那么朝廷的建城、赈灾、养军等等,也就与商贾产生了连系。

既然人家都出了力,朝廷也不好继续打压商贾,民间对于商贾的鄙夷也会随之减少。

陈循宣读结束后,就是王直宣读大明各空缺官职的任命,其中,依旧是提拔多,当然也有不少因为贪污或者惰政而被收押贬职的官员。

大明朝堂如同新陈代谢一样,官员的更替,向朝堂不断输入新鲜血液。

王直之后就是金濂,对于各项法规的改革与实施,试行结果由其他部门收集,再集中到金濂手中,于朝会汇报。

可以说,新年第一次朝会也是对去年的总结。

等到各尚书汇报之后,朝会就进入了送礼环节。

年前是圣人送百官,而年后自然是百官送圣人礼物。

有文采的送文章,有方物的送方物,大多都不是什么贵重品,由舒良在旁边唱出。

等百官送完,就是外面的四夷朝使了。

这次送的是贺礼,可不是朝贡,不少朝使之前都偷偷留了一手。

因为有动物,所以朱祁钰就要领百官走出奉天殿。

站在殿外的丹陛上方,四夷朝使由内官引过金水桥,到丹陛下方。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新年朝会算是重要的正式场合,因而,跪拜礼是每个朝使必须要执行的礼节。

不管以前如何,现在大明就是这样,不跪的话,那就抬出紫禁城。

施二姐这次站在队伍的前方,作为旧港宣慰使,也算是大明土司,因而可以看作自己人。

朱祁钰站在华盖下,双手背在身后。

待平身之后,施二姐带头,道:“臣旧港宣慰使,携方物,贺陛下国泰民安,贺我大明盛世长存。”

“旧港宣慰使,送红珊瑚树一株,紫珍珠…”

舒良则是按着清单开始念起施二姐送的贺礼,这些都是要送往内帑的。

而随着舒良念出每种贺礼,下方就有人抬着箱子展示在四夷朝使面前,随后再抬到一旁。

很长的清单念完之后,朱祁钰点了点头,道:“旧港乃我大明旧地,朕知旧港不易,待开春冰化,乃遣我大明舰队,护我大明旧地,四海胆敢对旧港动刀兵者,皆视为向大明开战。”

没等朝使反应过来,朱祁钰又道:“另,裁撤旧港宣慰司,改为旧港府,赐前宣慰使施二姐为旧港侯,三世袭承。”

“臣,谢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施二姐当即叩首,这一上来就是侯爵,那可是大明爵位。

在京城她就了解过,现在大明境内可没有什么土司,因而给她爵位便是最好选择。

其他朝使都向施二姐投去了羡慕的目光,但这种事情,他们也做不到。

而南海沿海的邦国那悬而未决的心也落了下来,旧港终究变成了大明的一块飞地,钉在了马六甲海峡。

等施二姐叩拜平身后,马权度也站了出来。

同样是宣读了礼品清单,之后,再次强调了琉球归附大明的决心。

与旧港不同,圣人还是没有直接认可。

在马权度之后,就是其他朝使送上的贺礼。

马车从百官和朝使中间绕过,笼子里关着匍匐的雄狮。

这是南海某个小国,或者可以说是部落,尽全国之力捕获,进献给无上的东方帝国,渴望从帝国换取他们一辈子可望而不可即的财富。

只不过,朱祁钰并不喜欢狮子,没有朝使想象中大喜。

看到狮子,朱祁钰想到的是每天消耗的肉食,开辟的兽园,加上看守士兵和其他人员需要五十多人。

朱祁钰放眼看去,后面还有大象、猴子、犀牛等等。

给自己祝贺新年的礼物,已经能开一家规模巨大的动物园了。

冬日寒风裹挟着硝烟味而来,现在里面还掺杂了野兽的骚臭味。

等朝使们都送完贺礼,朱祁钰便开口赐宴,让礼宾司安排朝使期待的回礼。

所谓回礼,倒不会像以前那般,但是,大国的地摊货,便是弱小国家的奢侈品。

现在,有着进步工业的加持,朝贡给予的回礼,成本上被极大拉低。

丝绸、锦缎、金银器皿,其原材料的价值本来就高,朱祁钰也仅仅是部分工业化,比如器皿压制成型机、纺车、织布机。

但无论是丝绸锦缎,还是金银器皿,原材料本身价格就高,便需要替换成其他的工业品,比如马镫、铠甲、剪刀、小刀、钢针等等,用这些来节省开支。

比起那些大明奢侈品,帮助大明工业品打开外销通道,眼前这些朝使就是最好的宣传渠道。

当今大明对外最大的宣传发布会,就是这些朝使前来朝贡的朝会。

若是光凭民间海商自己带货物到地方去售卖,肯定是没有朝廷直接在工业品上打上大明品牌的烙印用于宣传来得更加广泛。

就好比一把剪刀,只要是来自大明,通过这些朝使带回去的剪刀,那可就比本地剪刀还要高级。

来自于国力差距的刻板印象,会让当地百姓天然觉得国产比不上进口。

虽然现在比不上之前那典乐丰富的大朝会,可朝使们除了那些汗国,很多都是雨林部落,不少还处于茹毛饮血的生活中,就算大明给他们一些铁制锅碗瓢盆,那也是他们穷尽国力也造不出来的东西。

“猛兽虽威武神异,但无益之费所当省者,往后朝贡,莫要再献猛兽。”

朱祁钰双手背在身后,朝着众使臣开口,缓缓道:“但,比起猛兽,朕更喜外邦奇花异果,若能种植惠及百姓口食,朕当不吝赏赐。”

猛兽所消耗的肉食,按一天两头羊来算,一年就七百多头,这能养活多少百姓,还不如以大明皇帝的名义,收集奇花异果,说不定哪天那些高产作物就被朝使给送到大明。

内官将圣人的话语传播到每个使臣的耳中。

这简直就是对着使臣说:“去找吧!伟大航路!朕想要的东西就在那里!找到就能获得无上的财富!”

一时间,朝使们都有些骚动了起来。

大明属于他们不可仰望的存在,现在,大明皇帝当面许诺,所能造成的影响,无异于大明皇帝指定要生辰纲。

历史上的花石纲,引得大宋各地起义不断,最终间接导致宋徽宗被掳北上,成了亡国的诱因。

所以,当朱祁钰这么说出口的时候,站在他身侧的百官那小心肝都猛然跳了一下,而当听到惠及百姓口食,才让于谦等内阁尚书稍微放心。

都是喜欢奇花异果,这位皇帝在新年朝贺的时候,还不忘百姓民生,这可比那亡国之君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外患已除,那么就要及早准备应对人口爆发性增长,大明虽然有了进口粮食减免税赋的政策,但进口的终究比不上自己种的。

航海本身就是一项对于国力要求很高的工程,朱祁钰并不担心周边邦国因为航海而突然莫名其妙就在国力上超越大明。

相反,让他们不要命的出海,用自己的命来向大明换取绫罗绸缎,那大明永远不会亏。

“臣谢圣上隆恩,贺大明万古长存,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经过短暂的骚动,使臣无不欢喜,齐齐拜下,大声高呼。

见此,朱祁钰也不需要在外面受寒风,微微颔首,转身便走回奉天殿内。

而那些送来的礼品,财宝入内帑,猛兽入兽园,在王诚和王勤的监督下进行。

朱祁钰领着百官入殿,和赐宴朝使一样,百官也要赐宴。

算是领导请客吃饭,赐宴并不会在奉天殿,因为规模巨大,足足有一千多桌,随着官员人数不断增加,场地从明初的谨身殿到奉天殿,然后是奉天殿外,最后变成午门外。

而此时,午门正在有条不紊的摆放桌椅,有着午门鳌山灯的巨大装饰,整个午门外就犹如会场一般。

没让百官等太久,就有太监传报,午门赐宴已经准备就绪。

“诸卿,今日共饮,移步午门。”

朱祁钰得到舒良的提醒,对着文武百官说道。

文官依旧以王直为首,而武官现在是陈懋站在首位,朝圣人下跪,叩首,道:“谢陛下赐宴。”

随后,朱祁钰从中间走出奉天殿,殿外已经备好了步辇,依旧是力士在左右楼梯,将朱祁钰给抬下去。

没办法,皇帝就是必须走中间,而丹陛又不适合行走。

百官在王直和陈懋的带领下跟随着走出,而到金水桥,大汉将军已经整装待发,拱卫着圣人和文武百官。

到了午门,朱祁钰走的是台阶,登上午门,至于其他人,被引出午门,由内官引导着坐到指定座位上。

午门上,除了朱祁钰,孙太后和吴太后等后宫家眷,也在早些时候登上了午门,欣赏了一番鳌山灯。

至于朝使,他们的赐宴在其他地方。

众人皆在座位旁站立,赐宴有着流程,那便是由大领导先说行酒词充当开场。

因此,朱祁钰登上午门,等群臣就位之后,就端着瓷杯,站到午门城头,面朝城下百官,举杯,道:“令月吉日,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在圣人开口之后,乐声响起,群臣举杯,朱祁钰先饮,群臣共饮,这便是行一盏酒。

朱祁钰喝完杯中酒,立刻有内官上前斟酒,而朱祁钰再说一句:“以岁之正,以月之令,承天之庆,受福无疆。”

行第二盏酒,舞者出场,于鳌山灯前起舞。

“嘉荐令芳,拜受祭之,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行第三盏酒,鸿胪寺进汤,为皇帝缓解酒意,同时也预示着宴席正式开始。

一盘盘早就准备好的各色菜肴被内官宫娥从皇宫内端出来,绕过了舞者,摆放到百官的桌面上,时间掐得很短,上菜有条有序,十分迅速。

而舞者并不是那种扭腰挥袖的妖娆舞姿,而是执旌引舞,舞士三十二人,皆左手执干,右手执戚,分为四行,每行八人。

也就是手持盾牌和斧头的舞士随着旗帜摇动而起舞,像舞蹈,也像是在对练,象征以武功定祸乱。

第一舞名平定天下,而后是安抚四夷,皇帝全程行酒七次,而舞蹈也会从武舞逐渐变成文舞。

朱祁钰行了前三次之后,就可以回到座位开始用餐。

这样繁琐的流程,朱祁钰一时间也不好直接简化,毕竟是那位太祖皇帝朱元璋按周礼给定下,而后经过朱棣这位很有表现欲望的皇帝加工而成。

“别光看着,饿了就赶紧吃。”

午门上并没有其他人,文武百官都在下面,所以朱祁钰也随意了些。

孙太后和朱祁钰待久了,不知不觉,也喜欢上了现在这位皇帝的这种态度,比起规规矩矩,这样更让孙太后感觉到亲近。

虽然是露天吃喝,但文武百官会自觉热络气氛。

贺诗贺章就是在这个时间段里面咏念而出,一些品级比较低,想要表现一下才艺的官员,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

几杯酒下肚,微醺的文官周边坐的都是同僚,眼波流转,就有人站起吟诵贺诗。

这时候,还要考虑到伴奏,吐字必须清晰且宏亮,抑扬顿挫,才能引百官鼓掌称赞。

朱祁钰在上面吃着饭,他又不会什么诗词,所以也没有刻意去留意下方。

“陛下多吃些,方才连喝三杯,莫要醉了。”

吴太后给朱祁钰碗里夹了不少菜,相比其他,她更关注自己儿子的身体。

“是极,等下还要行酒,也要多喝些热汤才是。”

孙太后紧随其后附和。

坐在这里,朱祁钰接受着众人的关心。

“无妨,几杯酒而已,我又不是滴酒不沾的人。”

朱祁钰倒是不在意,那小瓷杯里的酒,还不到三钱,喝下肚也就那样。

只是现在露天的场合,酒气被寒风一吹,就容易上头。

午门的气氛被百官热了起来,京城的其他地方也差不多。

初二也是京城百姓回娘家的日子。

相传是当初朱元璋之女,安庆公主嫌婆家寒酸,不回去过年,而是要在宫里过,朱元璋看不下去,将其赶了回去,初二,安庆公主又跑了回来,渐渐成为了习俗。

也或许是安庆公主的嫌弃,这才让后面驸马都尉欧阳伦走私茶马,从中获取巨利,最后被朱元璋赐死。

当然,这也不过是传言,驸马都尉欧阳伦走私茶马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只不过其家奴甚恶,仗着自家主子,便敢捶辱司吏,有其奴便有其主,家奴都如此,那么欧阳伦本身也好不到哪去。

至于一介平头百姓能尚公主,那肯定不是什么话本中感天动地的爱恋,而历史上能与欧阳有牵扯的,那只能是元末起义军中的欧阳家族。

这些仅是历史琐事,但初二回娘家也是实实在在的。

现在的京城,多是别人娶进门,女子很少外嫁,毕竟京城就算是女子,有着工作机会,收入也很可观,家中长辈比起外嫁,更希望找个本地的,或者是招个赘婿。

大明赘婿的地位并不低下,就如欧阳伦还能利用出使地方的便利牟利,而大明赘婿自然也是可以科举,可以分家产。

因而,京城并没有因为什么回娘家而减少人流量,反而从外地赶回京城的人随着初一过后,不断赶回京城。

回娘家的女婿自然要面对岳父的酒水伺候,虽然有些地方将嫁出去的女儿视作泼出去的水,但大部分也会看在血脉亲情的份上,帮自己女儿长长势。

展示自己实力的最好方式,那就要数下馆子了。

另一边,刚离开皇宫的朝使们也要消化朝会之时所收集到的信息,特别是各国的礼物,以及圣人说出来的每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