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威远侯府 > 第662章 无功而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既是小事,侯爷又何必非本将不可?”

与上次送礼不同,尤惟明言语虽不乏恭敬,态度却极为强硬,紧跟着说道:“鄯州三军,不止本将一人。”

中军不让新兵入营,左、右两军就能够让吗?

江景辰没有那么天真,当即转言道:“自古文武相轻,本侯想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致使你与本侯不对付?”

尤惟明眸中异色一闪而过,犹豫片刻,缓缓开口道:“你可曾上过战场?”

不等江景辰回答,尤惟明自顾自继续说道:“你不曾体会过战场凶险,不曾与敌寇搏命厮杀,不曾亲眼见同胞死于乱刃之下。”

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江景辰不由默然。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这句话出自《宋史·岳飞传》。

试问,真正不惜死的武臣能有几人?

江景辰想的明白,却是心口不一,当即出言呵斥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你身为归德将军,何惧一战?”

陇右边军之勇猛,天下无人不知,无不赞叹。

身为鄯州中军主将,尤惟明当然不是惧战之人,当即直言道:“侯爷京中为官,有所不知,西域不比北境。”

吐蕃早已成为大周附属国,其境内游牧民族虽多,但却没有部落胆敢越境生乱。

或者说,早在吐蕃称臣之后,西域就已经属于大周国土。

这便是许多官员反对圣上兴兵的原因之一。

京城文武百官,京外地方文臣武将,没有几个人能够理解圣上为何要大动干戈。

江景辰知道。

他知道哪怕换了一个时空,历史的发展也依旧相似。

吐蕃国贼心不死,有朝一日必定还会攻打大周。

且不说当今圣上比不了太宗皇帝,即便能够相提并论,朝廷也没有那么多名臣名将可用。

如今的吐蕃国力尚未达到巅峰,在被动挨打与主动进攻之间,自然是要选择后者。

附属国也是国,该打就得打。

不打仗,世道怎么会乱?

世道若是不乱,那还怎么谋夺天下?

思绪瞬间,江景辰不等尤惟明开口回答,继续呵斥道:“似你这般武将,比之兵士不如,本侯实不屑与你为伍。”

话锋忽然一转,接着道:“念你之前送本侯一礼,本侯话与你知,圣上早有圣谕示下,圣言:军中若有反战者,皆可贬其为民。”

尤惟明瞳孔猛地一缩,脸上尽显慌乱之色,稍作思索,拱手道:“侯爷误会,我并非反战。”

他不能确定江景辰身负圣谕,同样也不能确定江景辰没有。

这种情况之下,最好的选择就是将祸水东引。

心中有了抉择之后,尤惟明直言道:“新兵不入三军大营,实乃上峰之意。”

江景辰喝问道:“哪个上峰?”

尤惟明陷入犹豫当中。

江景辰见状,继续扯起虎皮,以圣谕相逼。

尤惟明无奈之下才说出一个名字:“谭鼎岩,谭大人。”

江景辰瞬间了然。

这位谭大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顶头上司,兵部尚书谭鼎岩。

六部隶属尚书省,沈廷知乃尚书令,不用想也知道这里面的猫腻。

尽管如此,江景辰依旧询问道:“此话当真?”

尤惟明回答道:“飞鸽传信,千真万确。”

江景辰追问:“可是谭大人亲笔所书?如今何在?”

尤惟明回答道:“确是谭大人亲笔,当时便已经烧毁。”

阅后即焚。

很好,没毛病。

事件似乎又回到了远处,江景辰稍作思考,沉声道:“本侯圣谕在身,命你接新兵入营,听令否?”

尤惟明顺势询问道:“侯爷可有诏令在身?”

江景辰不动声色回答道:“本侯奉圣上口谕。”

尤惟明神情略显微妙。

假传圣谕乃是重罪,他相信没有人敢假传圣上口谕。

但,万一,江景辰真就假传了呢?

圣上的目的就是重塑新军,只要目的能够达成,哪怕是假的圣谕也能变成真的。

没有正式诏令,仅仅只是口谕,以圣上对江景辰的恩宠,很难说不会默许。

尤惟明只不过是归德将军,无诏不可擅离职守,不可能亲自入京验证。

即便可以飞鸽传书,一来一回也需不短时间。

期间,倘若让新兵进入中军大营,无疑是等同于主动踏入旋涡当中,后续无论如何都对己无益。

听令?

还是不听令?

尤惟明没有犹豫太久,恭声道:“本将不敢违背圣谕,一万新兵入营事关重大,非本将能够做主,还需劳动侯爷大驾,往闵大人府上走一遭。”

江景辰冷笑道:“你倒是好算计。”

尤惟明一本正经道:“侯爷调兵部任侍郎一职,本就是分内之事,本将厚颜,有劳侯爷大驾。”

江景辰眸光幽幽,淡淡道:“本侯身为兵部侍郎,却是命令不了你这位归德将军。”

尤惟明嘴角微微扬起,满脸和善,含笑道:“若侯爷有诏令公文在身,本将自当依令行事。”

也就是背后有一座大靠山,否则就是给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与当朝第一宠臣对着干。

江景辰很无奈。

宠臣与权臣之间,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在京城里,他能够横着走,到了京城之外,那就得看地方官员识相不识相。

尤惟明不识相,无论官职还是实权又都比不过,尚未开局便已输了一半。

江景辰不由在心中暗自感叹:还是文官好糊弄啊!

不是说文官笨,而是指文官知道权衡利弊,懂得审视适度,讲究明哲保身。

武将也不是不懂,只不过关乎兴兵之事,因此变得有些一根筋。

再加上有沈廷知在背后站着,以家国天下、百姓安乐等诸多大义为核心,一顿忽悠之下,轻易就能把憨直的武将拉到同一阵营。

无功而返。

从尤惟明处离开后,江景辰没有去找其余两军主将,先是回到官邸,将事情经过说与庄延昌听,询问其意见。

庄延昌冥思良久,摇头道:“中军如此,左、右两军亦然,军需处更是难上加难,此事貌似无解。”

陇右道节度使不发话,三军主将不点头,新兵就入不了营,军需处不发军饷,新兵便无米可食。

青玉想了想,接口道:“除非将集合新兵的时间延长。”

招募新兵满一万人,而后定下集合时间、地点,轻易不会变更。

如果将集合时间拉长,新兵自然待在家中,如此便能解决军饷之忧。

但,同样会产生新的问题。

庄延昌看向江景辰,开口道:“圣上下旨,命你在期限内完成招募,时间一旦延长,定会有人抓住机会,当朝上奏参你一本,你作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