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声“好!”,叫得乔明心惊肉跳。
却见那王老师,满脸的欣喜,并无任何不快之意,才算是稍稍的放下些心来。
不错!
你们现在这一代的年轻人,被信息化、智能化,替代了一切思考。
你小子却还能够认真去学习和了解国学传统。
而且,居然还能够几句话,马马虎虎,讲清楚那儒释道的思想梗概。
……还真让我有点意外。
不过呢……
这话锋一转,乔明便又有些紧张。
王老师倒是毫不在意,挪动着肥胖的身躯靠过来。
一把揽过乔明的肩膀,亲热得一批。
来来来,既如此,我便给你好好讲讲……
其实,我们这个民族,文明的概念,要分阶段和维度来看。
说出这样的话来,王老师像是换了一个人。
语气间,尽是郑重。
仿佛在讨论一个,极严肃的学术问题。
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所讲的“华夏文明”,其实是四千到五千年前的“大洪水”往后算起的。
为什么呢?
因为从历史和考古的角度来说,要讲究一个证据。
而现有已知的遗址、文献,能够佐证的文明历史。
也就只能追溯到这个时期。
这以前的遗迹和文献,也许是因为那“大洪水”,又抑或是其他的什么浩劫,大部被毁去。
变得无证可寻,扑朔迷离。
而这一时期的万千景象,往往以神话的形式出现。
经历几千年的时光长河,口口相传,呈现在当今世人面前。
这一时期,往往被称为“上古神话时期”,也叫“中华时代”。
在道教的描述中,被划定为“龙汉时期”。
在这个已然无从考证的时代里。
宇宙初开,天地万物初分,灵气充盈。
天地万物,在那灵气滋养之下,分化繁荣,不断进化。
其中,就产生了一种伟大的生物——龙。
当然,还包括其他的神兽,比如朱雀、玄武。
一部分龙再次进化,产生灵智,甚至幻化为人形,而这些幻化人形的祖龙,就是最早的一批古神。
比如女娲、伏羲。
所以,在那上古中华时代,是人、神共存的天地二元系统。
华夏的祖先们,是能够沟通天地的人。
后世,称之为“巫”。
你看这“巫”字,出自象形,人立于天地间也。
以大洪水为代表的恐怖劫难之后,万物湮灭。
幸存的夏后氏,在封地残存血脉基础上,重新繁衍出新的社会结构。
形成了延续至今的,天、地、人,三元的“人本文明”。
控制和运行社会的人,从可以沟通天地的“巫级”生命,变成了普通的人级。
自此,几千年下来,逐渐发展成为,现在我们说讲的“华夏文明”。
这就是我们现在,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的道理。
王老师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
不管这故事,是不是这胖道士的一人之见,听起来,倒是头头是道,引人入胜。
而乔明,也是不知不觉地,给带入到了,一个神秘宏大的,史前世界中来。
后世的“华夏文明”,以礼乐为制度,易经八卦、丹书朱文,上古神话为源泉。
跨越漫长的历史长河,延续至今。
已然成为当今人类,唯一一个,自上古以来,悠悠数千年,仍未消亡,从未断代的伟大文明了。
说到这里,王老师也有些难掩激动。
仰头灌下一大口歪嘴酒,摇头晃脑地品味一番,才又接着说。
你发现没有?
这礼乐制度、易经八卦、丹书朱文,乃至上古神话。
都是我道家,所继承和发扬的东西!
至于那儒家。
其实和道家一样,同源于华夏文明。
由春秋晚期,孔子所创。
只不过,道家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天人合一。
而儒家,则重史。
讲人文,讲人际。
以至于六合之外,则存而不论。
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也!
好一个存而不论!
像极了现在,很多人狭隘的科学观。
到后来,则慢慢演变成为政治和道德的文化。
自汉代以后,逐渐成为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方法。
而道家,虽然也讲究家国,但更加注重技术和艺术。
几千年来,我华夏最重要的技术和艺术。
囊括天文、地理、数学、医学、风水、营造、兵法,乃至音乐、字画。
所谓高山流水,空谷幽兰,无穷意境,大多都出自道家。
至于这释家嘛,原本是外来文化。
后来,渐渐融入华夏文化思想,并完全被本土化。
进而,对我华夏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儒释道三家,各有所长,矛盾辩证又相互交融。
这才构成了,推动我中华文化,不断前进的力量。
几千年至今,都是这样。
眼前这人。
还是那个王老师,也还是那一口,入魂的川渝腔普通话。
此时,却是一扫之前的猥琐油腻。
隐隐间,竟是多了几分,超尘拔俗的气度来。
浓郁的夜色下,湖面上波光粼粼。
这一老一少,把酒而饮,一个讲得起劲,一个听得入神。
正在那兴头上时,王老师又是话锋一转。
语气,有些激动起来。
说我道家式微,特么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没等乔明搭话,这胖子,一把搭住乔明肩膀。
说你想想,真正的道家,需研习的学业,之渊博庞杂。
那些历史上数得出的道家人物,比如鬼谷子、伍子胥、孙武、诸葛亮。
哪个不是天纵之才,冠绝八方?
要满足这种,既需通晓天文地理,还要专擅琴棋书画的变态标准。
自然是智商低了不行,家里没矿不行,没有名师指点,也不行,自己不刻苦努力,更不行。
啧啧,这门槛之高,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跨得过去呢!?
说到这里,这货脸上,又浮现出那标志性的猥琐表情来。
神色间,满是得意,一副道爷我很牛波依的样子。
所以啊,小兄弟!
千万不要被那世间的假象所蒙蔽。
在这个功利熏天的现世里,遍地都是招摇撞骗之徒。
单凭你所看到的世界,便去揣测那背后的逻辑,岂不是可笑至极?
我告诉你,不管是儒家释家还是道家,真正的高人,都是不现于世,哪里还有四处招摇的……
话说到这里,刚刚还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派头,却突然意识到什么似的,没由来的,便收住了话题。
不再言语。
还沉浸在,那博大文化意境之中的乔明。
却全然没有意识到这变化。
想起自己手中那部《古巫遗策》来。
按此说来,那古巫之术,岂不也是和王老师所讲的道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想到这里,乔明立即问道。
如大师所讲,我华夏文明继承于上古,那这道家秘术,则必定来源于那古巫咯?
王老师有意无意地,斜眼瞄了一眼身旁的乔明,没有发现任何异样,才放松下来。
扔掉手中已然喝光的空酒瓶,一把抢过乔明手中,还没怎么动的歪嘴酒,喝了一大口。
才慢条斯理地说,非也。
古巫文化,的确是我华夏文明的起源之一。
虽然也是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专司那天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也的确拥有,及其丰富的技术和艺术手段。
但那古巫,终究是未能更进一步。
始终,是以术为重,不分善恶,不论大道。
威力越大,危害也就越大。
在这一点上,和我道家,却是有着根本的差异。
王老师如此一说,立即就在乔明心中,勾连起无数的为什么来。
赶紧将那《古巫遗策》的疑难之处,一一请教起来。
两人你一言我一句,竟是越谈越欢。
一个惊叹对方的学识渊博如斯,一个喜欢对方的聪慧好学,不知不觉间,竟是一直聊到了天色大亮。
这一夜下来,乔明简直就是如沐春风一般。
只觉得茅塞顿开,浑身舒坦。
对修行一道,终于开始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
两人尽兴而归,回文庙的路上,老唐却早就远远地出来迎接,一口一个师叔祖地叫着,依旧是十分的恭敬。
王老师似乎很是抵触这繁文缛节的规矩。
袍袖一甩,不耐烦的迈开那销魂的社会步,自顾自向前走去。
老唐一脸无奈,乖乖地跟在后面。
乔明有些好奇,抓住老唐问,这王老师年龄也不大,怎么辈分这么高啊?
嗨!乔营长你有所不知,师叔祖他老人家看着年轻。
实际年龄,怕是早过花甲。
早年,曾和我师祖是师兄弟。
只不过,后来又奇遇高人,一直隐居方外,最近几年才……
这老唐附着乔明耳边,正悄声说着。
那前面,远远踱着社会步的师叔祖,却是猛地停下了脚步。
回转身来,朝着这老唐,便是一阵呵斥。
小栽贼、宝批龙、哈嘛批,各种花式不绝于耳。
又恢复到那一副猥琐油腻的模样来。
吓得老唐,赶紧闭嘴。
就连乔明,也给弄得胆战心惊。
也不知这大神,搭错了那根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