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零三章

几天后,派出去的专人很快便带回消息,清河郡侯已于五天前,在侯府书房内自缢身亡。收到这个消息的几位将军顿时便坐蜡了,这作为主帅的侯爷竟然自缢了,那他们这仗还要继续打下去吗?

就在这几位将军还没商量出个头绪来的时候,清河郡侯自缢而亡的消息便传遍在清河郡内各地,自然西襄侯的人马也收到了这个消息。西襄侯这边和之前的做法相似,又是一道诏书发布了出来,只是这次的对象换成了原清河郡侯的部众。

这道诏令是劝他们投降的,诏令一出倒是有听从的,但更多的却是在观望,以及希望能借着拥立清河郡侯世子的名义,自成一派的。然而不管他们想法如何,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清河郡侯大势已去。这清河郡已经不再是泰亦里古的清河郡了。

阿史那诺收到泰亦里古自缢身亡的消息时,也是愣怔了片刻,记忆中那个喜欢把自己藏在阴影里的大哥,竟然会选择自缢。看在这位大哥如此明智之举,省了自己不少麻烦的前提下,阿史那诺特意给前线的巫骨金去了消息,让他给泰亦里古留下一份体面,并交代了其家人的“安置”后,便将注意力收了回来。

大陆历一七二七年四月二十七日,随着清河郡侯自缢于侯府书房内,北禺国内最后一位拥有追逐王位资格的成年王子逝去,西襄侯成为了王位最后的继承人。

大陆历一七二七年五月初二日,西襄侯在吞揆城设坛,祭拜天地、遥拜祖庙后,正式宣布继北禺王位,成为北禺历史上第九任国君。

然而,西襄侯在宣布继位后,并未赶回国都——苍都举行隆重的登基继位的仪式。而是紧跟着就宣布了另一个震惊世人的消息:北禺内乱至今,东渚参与在各方势力之间挑唆,扶持傀儡势力,无所不用其极,只为祸乱北禺。因此,新王决定,登基第一件事,便是挥师东进——讨伐东渚。

消息一出,四下皆惊。北禺内乱至今,将近一年多的时间,新王好不容易平定了内乱,不颁布民生政令,而是对周边国家用武,而且还一上来就是东渚这样的大国,也不知道这位北禺的新王是真疯子还是脑子不好使。

一时之间,不看好这位北禺新王,以及唱衰北禺未来国力的人,比比皆是。然而,只要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些不看好和唱衰的人,基本都是外国人。只有本国人才知道,北禺新王这做法,看似疯狂不理性,却恰好符合北禺的国情。

不少仁人志士都觉得,这位北禺的新王登基后,应该将重心放在国内,恢复和发展凋敝的民生。这个想法对于北禺以外,依靠农耕为生的国家,或许是个办法,但对北禺来说却不适用。北禺民生以牧猎为主,而这一年的内乱,致使草场大量荒废,马匹、牛羊又多被征用与战事,国民赖以为生的便只剩下猎。

可是猎也不能无止境,毫无节制的,本该是休猎期的季节,却正好赶上饥荒,百姓为了活下去,已经顾不得什么休猎期了,于是这样恶性的循环之下,到了现在能当做口粮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再加上水患之后疫毒的横行,百姓生计越发艰难。

当初有东渚和南离的支援,泰亦里古和阿史那诺尚能维持属地士兵的口粮问题,如今泰亦里古自缢,阿史那诺又与东渚决裂,再想从东渚得到粮食的支援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再说南离如今他们也正处在交战之中,能帮到他的也有限,且阿史那诺私心也不想再去寻求南离的帮助,否则他岂不是成了吃软饭的小白脸呢?

如今阿史那诺接手的北禺,便是这样的一个烂摊子,想收拾好这个烂摊子,只靠着仁人志士那一套休养生息是行不通的。如果内部不行,他便只有将目光放在外部,东渚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天下人都知道北禺人尚武,但对北禺尚武这一概念并未真正理解,或者说只看到了其中一层的含义,以为他们只是喜欢用武力来权衡强弱,而忘记了武字真正的意义。当初曦祜势大的时候,便对他们蔑称为北夷,固然有他们身居北方,又非曦祜族类之故,但这夷字却是对其武力的肯定,所到之处夷为平地。如果说东渚是以商为本,那么北禺便是以武立国。

北禺土地不像曦祜和南离那样有宽广和肥沃的土地,可以栽种粮食蔬菜,用以为生;也不像东渚那样河流纵横,水系发达,即便东渚百姓不善种地,河里也有数不尽的水产和盐矿养活子民;即便是照月那样处于西南的国家,也气候温和宜人,物产丰饶。

五国之中,唯独北禺身居北方苦寒之地,山林皆为寒树;土地一年之中有大部分的时间都被冰雪覆盖,即便冰雪融化之后,坚冰也深埋地底,这样的土地野草尚不能活,何况栽种作物?唯一优于其他四国的便是,这边寒苦之地上养育出来的马匹。如此国情之下,便催生出了北禺强大的战力,以及北禺铁骑的威名。

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或许早已忘却,最初北禺历代新王继位之初,都会发动一场对周边邻国的战役,一是为新王立威;二是迫于生活物资匮乏的劫掠。后来北禺国力日渐强盛后,才逐渐放弃这个被各国诟病为蛮族的习俗。

现在,北禺的新王不过是将这被忘却的习俗,重新捡起来了而已。竟能引得各国仁人志士惊诧和唱衰,可见是学识不到位,限制了个人的见识。能得出这个结论,倒不是新王的一厢情愿,而是北禺国内的反响,和国外唱衰之声大相径庭。也正是因为国人的这种反响,才让新王有了底气恢复这一传统习俗。

武将之流自然不会害怕打仗,就算不为家国大义考虑,只为他们自身考量,也不会拒绝这个能给他们带来升迁的机会。不打仗了自然是好事,但他们却少了用武之地,驻守边关虽也是保家卫国,但权势和地位却不是战时能相比的。再说大义方面,东渚肥沃、富庶,谁看了不眼馋?谁不想去咬上一口?和如今北禺国内百姓快揭不开锅一对比,这份渴望就变得更强烈了。

文臣方面倒多了一层顾虑,以高校逑、方汉生等人为代表,他们虽不反对新王这个决议,但也对即将发生的事感到担忧。比如,此战对北禺名声的影响。北禺先王之所以选择废除了这一陋习,便是因为天下仁人志士的口诛笔伐中,说北禺虽为五大国之一,其本质不过是拥有领土和众多人口的大型蛮夷部落——野蛮、落后、未开化。

早期历代北禺王为了生存不得不一直背着这个蔑称,后来的几代北禺王不惜以百姓的饥寒,甚至削弱国力为代价,才摆脱这个蔑称,变成了仁人志士口中名副其实的五大国。以前的北禺王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才换来如今的局面,新王却要重新拾起这一传统,故而,文臣之辈虽没有人站出来反对,但都揣着忧虑。

对此,新王的回答是:“两权相利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准确来说,新王的原话是:人都快揭不开锅、吃不起饭、活不下去了,哪还管得了名声?先祖要是怪罪,就等自己下去以后,亲自给他们解释吧。

既然君王已经说出如此话语了,那么,北禺对东渚宣战一事,就算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东渚国、溯洄城、黄金御宫

收到北禺下的战书后,爻单气愤之余倒是并不怎么惊讶,北禺如今是个什么情况,他可能比北禺本国人还要清楚几分,狗急跳墙便是他们的所作所为了吧。只是能在登基继位的同时宣布对东渚开战,倒是出乎爻单的意料。

他想这位新的北禺王到底还是年轻了些,急躁了些。把他东渚看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了吗?国内活不下去了,就想着四处去抢、去劫掠?这是想把他们先祖的老本行给捡起来?该说这位新的北禺王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呢?还是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强盗山匪的后代即便披上国君的外衣,也终究不能掩盖其本性。

说起这一点,东渚其实是没有立场来指责北禺的,因为如今五大国之中,唯有这两国先祖起家的时候,不是山匪强盗,就是海寇匪贼,五十步笑百步并不可取。只是,此时春风得意的东渚国君,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北禺之所以会挑选这个时间下战书,爻单很是理解。如今东渚正与乌有和南离两国联合大军交战,北禺便急不可待的想着在他们的后方搞偷袭,趁火打劫一番,捞些好处。可当初东渚决意对乌有国宣战时,便已经预料到了会出现此种情形,并且做了相应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