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玄这话说完,朝臣们小声的都开始探讨起来。
要说这水泥的神奇之处,他们如今可算是见识的十分全面了,那真是天赐神物!
有了这水泥无论是铺路还是建造城池,都能给大历朝的国力带来一个质的飞跃。
而朝廷与杜家合作也并无不妥。
首先这是杜家的法子,要是杜家不拿出来,朝廷自然也就不会知道。
而据说发明出水泥的正是永安郡主杜幼菱,杜幼菱又是未来的太子妃。
杜幼菱的长兄杜星剑是太子的心腹,二哥杜鸿羽一直简在帝心,如今担任三品户部侍郎,真正的帝王重臣。
杜家一家的忠心毋庸置疑。
所以朝廷与杜家合办水泥倒是也合情合理,没有风险,那么现在最值得探讨的也就是要不要拿出这么多铁矿粉去制作水泥。
但其实到底要不要,众人心中已经有一个倾向了。
一刻钟之后,朝堂上文武百官也都讨论出来了。
推出一名代表出来,就是户部尚书周大人,也是内阁阁老之一,首先站出来说:
“臣赞同使用铁矿粉制作水泥。如今边境加固城墙才是首要之处,蛮族虽随时都有可能入侵,但只要我朝边境用水泥加固的城墙垒得足够高足够坚固,蛮族一时半刻恐怕根本都攻破不了。
那么我们预计的20万大军驰援边境,制作武器稍微拖慢一些进度,也不打紧了。”
户部尚书说完就看到景元帝,捋着胡须点了点头,面露赞赏之意。
随即其他的文官,同时开口:“臣附议!”
文官这边既然通过了,那武官那边就几乎不需要说什么了,他们原本第一时间就已经同意了。
于是今天的朝会,就这么完美的结束了。
具体事宜,由太子殿下慕容玄负责和杜家实施。
杜家。
杜幼菱看向慕容玄说:“玄哥哥,陛下已经同意将铁矿粉用于水泥路啦,那就好。水泥工坊的工人如今人手已经够了,再加上工部的人,半个月之内我们就能生产出足够的水泥,送去北疆,去将城墙都加固加高一遍。”
“太好了。辛苦你了菱儿。”,慕容玄看着杜幼菱眼里都是深情。
杜幼菱笑的温婉:“谈不上辛苦的,玄哥哥。菱儿也是大历朝的子民,水泥能帮助我们守护国门,对菱儿来说就是好事!”
慕容玄将工部的人交给杜幼菱,然后杜幼菱指挥工部的人,和水泥工坊的人,一起开足马力制作水泥。
有了充足的铁矿粉等原材料,所有人开足马力,半个月之后水泥工坊就交了20万袋的水泥,送往了北疆。
因为前期开采的铁矿以及铁矿粉大多用于制造水泥,所以20万大军的武器制作稍微拖慢了一些进度,但是如今水泥已经做完,工部又紧着20万大军的武器制造,倒是也没有耽搁多少。
之后杜幼菱就开始计划,修建从京都的路,到北疆的路。
不是路过一个府城,每条路都修,而是只修一条路,从京都直通北疆,先供之后的军队行军。
但是这条路十分长,其中跨越好几个府城,不是杜幼菱从全程跟下去的。
所以杜幼菱只负责前期的策划,这条路一路修下去,对朝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慕容玄在朝廷上提了一次,景元帝直接认命杜鸿羽全权负责这件事。
“臣,遵旨。”
杜鸿羽被派着修这样一条具有非凡意义的路,自然要全程跟着,意味着他从京城可能要一直到北疆去。
随着修路的队伍前进。
好在,如今前期筹备,所以杜鸿羽还是在家的。
因为朝廷本身就修有官道,所以杜鸿羽奉命修这条连接京城到北疆的路,倒也不用从头开始,除草夯实、凿山开路等,只需要直接把混合好的水泥,也就是混凝土往官道上一铺就行,省事又省力,修建的还快。
后边修路的过程,因为修这条路对大历朝的意义十分重大,一路上倒是有许多民夫,自发自愿地愿意来做工。又大大加快了修路的速度。
当然,朝廷给民夫发的工钱也是一分不少的。
等修好这条路,天下人也会看到水泥的价值,到时候杜幼菱都不用去宣传,自然就会有人争相来购买。
况且有了水泥路,南来北往的商人们也就不用顾忌恶劣天气,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鹅毛大雪,都一样可以行商。丝毫不会有泥泞,马车骡车,随便走。
杜鸿羽在户部这么久,自然知道怎么为国库省钱,给国库创收。
修这条路即使水泥的成本低,但是因为这条贯穿京都北疆的路,十分漫长,也注定成本不会低。
所以杜鸿羽在临走之前,给景元帝上书,可以在他们修好的水泥路,通车之后 ,在官道上设立驿站,除了军队和官府报信之人,其他商人运货则要收取相应的费用。
百姓们走水泥路,自然更便宜,根据路段的长短,相应的收取就可以。
这样一来,这条水泥路,不但会大大加快了行军速度,还会源源不断地给国库创收。
景元帝闻言,赞叹道:“杜爱卿这法子极好,也全权交给你办,另外朕再在从户部和工部给你派几个主事过去。”
杜鸿羽:“臣遵旨,必不辱使命。”
杜鸿羽带着景元帝的命令,一路修路从京城向北,绵延至北疆。
杜鸿羽负责外面的修路,京城人自是也有外出的,在城门口看到了水泥地,特别是水泥地刚在城门口修好,就下了雨。
雨过天晴,京城中的大户人家都出去郊外踏青游玩,或是是去郊外庄子游园,总之,只要出城的人,在城门口都见识到水泥路的神奇之处。
杜幼菱早就算好京中众人在见到水泥地后的激动,于是在朱雀大街设立了一个办事处。
自是谁家想要修自家门前的道路,是可以拿银子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