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 > 第161章 治理御史台(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可笑吗?很可笑!嘲讽吗?很嘲讽!无奈吗?很无奈!”陈琦说完,长叹一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

众人听到陈琦的话,也是纷纷面露无奈,他们也实在想不出什么话来评价那个崔佑了。

陈琦看向众人,面色很是平静:“诸位能够想象战士上战场打仗不带兵器或者是不知道兵器怎么用吗?”

“能够想象农民下地干活不带农具或者不知道农具怎么使吗?”

“能够想象厨师上灶做饭不带厨具或者分不清哪个是盐哪个是糖吗?”

看着众人同样满是无奈的表情,陈琦继续说道:“你们想象不到是吗?说实话,我也想象不到。”

“其实吧,我当时问崔佑那个问题的时候,完全就是话赶话的随口一说而已。我真的没有想到那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会把堂堂御史台掌印,左都御史大人给问懵了。”

“我就想请诸位好好想一想,你们觉得,堂堂御史台掌印,左都御史大人,连御史台和御史的历史沿革和具体职责都不了解,他如何能够执行好身为左都御史的职责?如何能管理好御史台,管理好御史台的御史们呢?”

陈琦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嗓子说道:“御史这一官职,起源于恒古时期,原为记录皇家和帝王言行的官员。后来,御史一职分为了内史和外史两种,内史专门记录帝王言行,外史则负责记录朝廷活动和朝堂政论。”

“九百五十三年前,苻秦帝国太宗皇帝苻衡鉴于朝廷对官员缺乏监察机制,导致大量的官员滥竽充数不作为和能力不足乱作为。造成各地百姓民不聊生。”

“苻衡下旨,将御史的职责进行了彻底的转化,成为了专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的官员。”

“八百三十九年前,梁齐帝国太祖皇帝梁靖因为御史独立于朝堂之外,难以进行管理为由,设立御史台,任左都御史一名,专职管理所有御史。”

“六百二十年前,陈晋帝国神宗皇帝被弹劾玩物丧志,疏于国事。神宗皇帝被迫下罪己诏,检讨其罪责,并削发以恕其罪。”

“后由陈晋帝国长老院提议,神宗皇帝批准,在御史台下设谏议大夫之职,专门监察帝王之言行是否符合宗室礼法和帝国律法。”

“神宗皇帝崩逝后,继任者将谏议大夫一职也并入到了御史台,受左都御史监管。”

“此后数百年时间里,御史台内的诸多官职皆有变动,或更名,或裁撤,或复用……但是御史台监察朝廷官吏的职责却从未有过变动。”

“自本朝太祖皇帝始,首开风闻言事之先河,御史台的官吏们,可以凭借各方传来的信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进行弹劾。”

陈琦说完,又喝了一口茶:“这就是御史台、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的由来,还有就是御史这一官职的历史发展沿革。”

“这些话,我之前在大朝会上说过一次,当时我得出的结论是‘言官误国’。以崔佑为首的御史台众官员纷纷出言反驳我,还要以死相逼,说我是在诽谤他们,侮辱他们。”

“可是结果呢?那些口口声声为了尊严,为了名誉,不惜血溅五步的‘大人’们,都做了‘小人’;全都调离了御史台。而我这个侮辱他们的人,却成为了御史台的左都御史,不得不说,这简直就是一件极为滑稽的事情。”

“我今天在这里重复这些话,并不是想要再提‘言官误国’这一概念。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像前朝御史张尧那样品行端正,不惧强权的言官,是配得上‘国之栋梁’这一称谓的。”

“真正误国的言官,是那些不学无术,贪慕虚荣,哗众取宠的蠢货。”

“我既然接掌御史台,那么我的手下,绝对不要那些只会口花花,不学无术,贪慕虚荣,哗众取宠的蠢货。”

“我要的是,那些真正能够持身端正,不畏强权,敢于对抗不公的正人君子,国之栋梁。”

“你们,能做到吗?”

御史台一众官员在听到陈琦的问话后,纷纷站起身,冲着陈琦抱拳躬身,齐声道:“臣等定当不负掌印大人所望,持身端正,不畏强权!”

陈琦点头:“好。这才是身为言官,应该有的气势,应该有的风骨,应该有的血性。”

“你们全都给我记住了,你们是我陈琦手下的官;所有的不平之事,你们都可以管;所有的不法之徒,你们都可以抓;所有的贪官污吏,你们都可以参。你们就算是把天捅漏了,自有本官为你们做主。”

“还是那句话,你们做好了,做对了,功劳都是你们的,我分毫不沾。如果你们因为伸张正义得罪了什么人,得罪了什么势力,朝廷要降罪,陛下要惩戒,全由我一力承担。绝不让你们受半点委屈。”

“我对你们的要求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敢说话;敢说实话,敢说真话,敢说得罪人的话。”

“懂了吗?”

众人抱拳齐声喝道:“明白。”

看着众人意气风发的样子,陈琦知道这波鸡血算是打到位了。不能再打了,再打就要出事儿了。

于是陈琦果断选择了平复众人的情绪,让众人快速平静下来,多余的那些情绪日后慢慢一点点的消化。

陈琦双手抬起,做了一个下压的手势:“好了,诸位请坐吧。”

“你们的态度我都看到了,实话实说,作为你们的上官,我非常的满意。接下来的时间里,就我让来看一看你们的实际行动吧。希望你们不要让我失望才是。”

众人抱拳道:“臣等谨遵教诲!”

说完,众人强忍着内心的激动,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陈琦见众人的热情已经消退个差不多了,喝了一大口茶,润了润嗓子,接着说道:“那么,御史台的历史,咱们说完了。接下来,我就来说一说我接下来要如何改革御史台和御史台官员们的相关工作吧。”

“首先,鉴于御史台之前内外朝分工不明,管理混乱,信息滞后等问题;我决定要对御史台内的工作进行细化分工,要明确御史台和御史们的具体职责,要让所有人都明白,你应该干什么,要怎么干。绝对不允许再有那种不知道自己该干些啥的情况出现。”

“具体情况如下,御史台的职责将分为对内业务和对外业务两个部分。”

“对内业务,是指御史台接下来要切切实实的践行监察职责,要对包括世家望族,朝廷勋贵,在职官员在内的所有‘食禄者’,进行监督,查察,警示,取证,弹劾和移交审判等一系列的工作。”

“对于风闻言事之权,我认为,要谨慎使用,要量力而行,不能听风就是雨。在我们收到一些举报信息后,要切切实实的进行调查,进行研究;在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犯事儿是有轻重缓急之分的;比方说某人,喜欢买石头,刻印章,他自己的薪俸呢抛开必要花销之外,全都买成各种各样的石头了。”

“有一次呢,他为了买一块他非常喜欢的石头,身上又没那么多的钱,他就从自己管理的公财中,拆借了一部分,买了那块石头。等到他领取薪俸后,就很快的把拆借的钱都给还上了。”

“你说,这个官员他违法了吗?肯定是违法了,挪用公财,放在任何时候,任何朝代,都属于触犯刑律的大罪。这是无可厚非,无法辩驳的。”

“但是呢,他也确实没有说拿公财中饱私囊,私下贪墨;等到他领取薪俸后,他也确实在第一时间将拆借的钱都给还上了。我们可以认为,他是主动的终止了自己的犯罪行为。”

“这种情况下,我们御史台的官员发现之后,是否有必要上书弹劾这个官员呢?”

“两种处理方法。一种呢,就是完全按照律法行事,即便这个官员主动终止了他的犯罪行为,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造成损失;但是本着律法高于一切的原则,御史台还是要选择在朝会上上书一封,弹劾其罪行。”

“另一种呢,就是介于这个官员主动终止了犯罪,也并没有给朝廷和地方带来实质性的灾难和破坏。我们以御史台的名义修书一封,直言他的所作所为是违法的,是犯罪的,建议他及时改正,以后不得再犯。”

“并且明确告知他,这一次是警告,是警醒;如果再有下一次,御史台不仅要上书参他,还要联合刑部和大理寺,来治他的罪。而且,如果他在接到警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三司将以屡教不改的名义,对他进行从重处罚。”

“这样一来呢,御史台就不需要拿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去朝会上废话连篇去了,御史台的工作效率也就能提高很多了,朝会的办事效率也就能够提高很多了。”

“两种处理方法,前一种偏向于法治,即‘依法治国’;一切都以法律法规为准,不需要再考虑人、情、世、故等其他因素。这种处理方法呢,简单,直接,很好执行,就是缺少了点人情味。”

“后一种呢,偏向于人治,即‘以人(仁)治国’;法律法规作为主要的参考项,是官员处理案件的依据,但在具体案件之上,可以酌情进行自由裁量。”

“这种方法呢,复杂,麻烦,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而且很容易滋生腐败,很容易出现以权谋私,以公谋私的情况。”

“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具体选择哪一个方法,咱们讨论后再决定。”

陈琦缓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在御史台对内改革中,我专门加入了调查取证的这一环节。”

“在此之前呢,御史台在收到一些人违法犯罪的参本后呢,会选择在第一时间上书弹劾这些人;结果呢,他们是风闻言事,嘴上说痛快了,等到陛下命令三司会审的时候,再派人去调查取证,证据早就被人给销毁了。”

“调查,取证,本来就是越快越好,越隐秘越好;结果你搞得满城风雨,尽人皆知的。不就是提醒那些人他们的事儿犯了,赶紧把证据销毁了,把痕迹抹除了,把口供对好了,等着朝廷官员上门调查吗?”

“那能调查出来个鬼哟。”

“所以,我要求的是,御史台今后在受到别人的参本后,要派专人前去调查取证,确认其犯罪事实无误后,再向朝廷,向陛下上表弹劾其违法犯罪的情况。”

“如此一来,既可以在调查取证方面快人一步,又可以在弹劾他们的时候做到有据可查,有情可考。而不是单纯的听风就是雨,说完了,过完瘾了就完事儿。”

“当然,在对内方面,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变革,我们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再详细的逐条进行沟通。”

陈琦接过小厮递来的茶杯,将杯中的温茶喝了一大口,缓解了一下他有些干燥的嗓子。

待到嗓子彻底舒服后,陈琦这才继续开口道:“在对外方面,我认为之前那种坐在家里等人送参本,等人上门提告的方式方法,是不对的。”

“要知道,想要从地方向上提告,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在半路上被人杀人灭口,销毁证据和状书。”

“最后闹不好,状没告了,还把自己的小命给搭上了。那样就太不划算了。”

“我认为,四境巡查使的那种模式就挺好的,派出御史台的官员出任巡查使,下到地方州府郡县,查察吏治,监察地方官员。”

“让地方官员们明白,他们身处的地方确实离京城很远,但是想要凭借天高皇帝远的优势就为非作歹,我们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且检举你,弹劾你。”

“但是呢,四境巡查使只负责巡查东西南北四境,对于地方的照拂基本上是一点都没有。”

“因此,我决定,御史台要定期组成巡回检查组,巡回监察道、州、府、郡、县的吏治情况,提点刑狱,调查冤假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