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的马车来到贾诩的府上,直接被引入书房。
等刘琦坐下,贾诩问道:“主公来访,有什么事情吗?”
刘琦迅速说了这两天发生的事,从招揽糜竺,通过糜竺招募八百乞活军,再到面见董卓,得到董卓的任命成为典军校尉,且得到三万斤粮食。
最后,才是刘琦觐见小皇帝,被皇帝认为皇兄,且认定他是汉室麒麟,是匡扶大汉的俊杰。
刘琦阐述完问道:“先生是智者,给我复盘一下,有什么纰漏没有?”
贾诩直接愣住。
他看刘琦的眼神充斥着震惊,更有着不可思议。归顺刘琦短短几天,刘琦从一介布衣,成为汉室麒麟,还被皇帝认定是皇兄,更被董卓任命为典军校尉。
小皇帝无依无靠,急需心腹,笼络刘琦也就罢了。董卓不简单,是个很厉害的人,刘琦能从董卓虎口拔牙,让董卓心甘情愿给粮食,那是真本事。
刘琦见贾诩愣神,问道:“先生,莫非有什么问题吗?”
贾诩一副钦佩模样,赞叹道:“主公的手段真是厉害,在短短时间,得到了徐州大商贾糜竺的倾力相助。有糜家作为后盾,主公在钱粮上没有后顾之忧。”
“董卓任命您担任典军校尉,更是意味着,主公可以把八百乞活军,从暗中转移到明面上来。”
“董卓杀了很多官员,抄家得到了一些粮食,却依旧不够。听人说董卓正在挖坟,挖了皇陵陪葬的珍宝玉器,因为缺钱少粮。”
“主公从董卓的手中抠出三万斤粮食,着实厉害。”
贾诩眼神熠熠生辉。
刘琦的能力越强,贾诩愈喜欢,因为未来可期。
刘琦笑道:“先生言重了。”
贾诩继续道:“主公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仍然是全力的发展实力,结交士人。趁着主公还在洛阳,多结善缘,拓宽人脉。”
刘琦道:“先生的指点,我谨记于心。目前,我有一些迟疑。”
贾诩沉声道:“迟疑什么呢?”
刘琦道:“我留在洛阳,就是身在旋涡之地。这时候,是明哲保身,低调做事韬光养晦,还是显露名声扩大影响力呢?”
贾诩捋着胡须,不急不躁道:“主公之所以犹豫,是担心遭到董卓的针对。实际上,主公不需要迟疑,只管全力以赴。”
刘琦问道:“为什么呢?”
贾诩解释道:“主公首先要清楚一点。你得了董卓的封赏,等于和董卓是一条船上的。董卓当初想拉拢袁绍、袁术等人,却被这些人敌视。”
“董卓很缺少士人的拥护。”
“所以,主公假意效忠董卓的前提下,主公的名声越大,能力越强,董卓越是欢喜,不仅不会打压,还会扶持您,借此压过袁绍等人。”
“唯独一点主公要谨记,主公时时刻刻挂在嘴边的,都是高举兴复汉室的旗帜,走到哪里都打着这个旗号,再配合汉室宗亲的身份,必然会无往而不利。”
贾诩说道:“有了影响力,主公会得到更多士人的尊重和拥护,乃至于追随主公。总之一句话,主公有多少力量,就使出多少的力量,成为年轻一辈的扛旗者。”
刘琦佩服贾诩的剖析,赞叹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生高见。”
贾诩仍是一副谦虚低调的模样,不卑不亢的说道:“主公的才智胜我十倍,我不过是班门弄斧罢了。”
刘琦笑道:“先生太谦虚了。”
有贾诩的谋划,让他少走许多的弯路,尤其贾诩旁观者清,能更清晰的判断。
贾诩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样,继续道:“主公要扬名,后天上午有一个绝佳的机会。”
刘琦问道:“什么机会?”
贾诩回答道:“后天在洛阳城内的崇庆楼,名士许劭要举办月旦评。大体情况,是士人自行去崇庆楼,投递诗文,现场请求许劭点评。”
“亦或者,许劭早就选定了一批人点评。主公诗文双绝,一定要参加。有许劭的赞赏和提携,再加上皇帝认可的皇兄身份,就大不一样。”
“这是形成影响力的机会。”
贾诩拱手道:“请主公三思。”
刘琦感慨说道:“先生消息灵通,令人佩服。后天上午,我会准时参加。”
贾诩笑道:“主公提及的消息,也是您要解决的一个方面。在下之所以知道诸多的消息,是因为还在董卓的麾下做事,有这个平台。主公没有耳目,没有眼线,就很被动。”
刘琦知道贾诩的秉性,既然提出问题,肯定有解决的办法,顺势问道:“先生认为该怎么办呢?”
贾诩正色道:“主公需要眼线,目前洛阳城就有一个最合适的人选。”
刘琦问道:“请先生赐教。”
贾诩回答道:“洛阳城内,有一个很出名的游侠王越。此人剑术超群,武艺很强。可是,他又有功名心,想出仕做官。”
“之前曾担任虎贲将军,因为虚衔,没有实权。何进死了后,朝廷局势丕变,王越被罢免了官职,依旧还是游侠。”
“王越的优势,在于混迹于游侠儿中,消息很广。如果能收了王越,主公就有了打探消息的渠道。”
“有王越的效力,主公遇到了棘手的事,如果是常规手段不能解决的,就安排王越行动,绝对是一柄利器。”
刘琦听到后眼前一亮。
剑师王越!
这的确是一步好棋。
刘琦一脸感激神色,感慨道:“我得先生之助,如高祖得陈平之谋。”
贾诩谦虚道:“主公过奖了。”
刘琦解决了担忧,心满意足的离开回家。他刚回家中,就碰到在大厅等候多时的刘表。
刘表看到儿子回来,连忙道:“伯瑜,陛下召见你,是为了什么事情?”
他知道了皇帝召见的事情。
有些担心。
却更是期待。
儿子的才名连皇帝都知道,更是亲自召见,这是了不得的荣耀。这样的待遇,连他都没有享受过。所以刘表内心在担心的时候,反倒又是与有荣焉,颇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