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这是什么,亮倒是从来没听说过。”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不论任何人都能参加,择优选取。”
诸葛亮好像有些明白了,听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制度,但还是听李世民继续说下去。
“考试可以考任何东西,为官、治政,农业赈灾,儒学策论,诸子百家,甚至治军、机关术,医药都可以,只不过不过前者偏重理论,后者偏重实践罢了。”
诸葛亮低下头,细细思考了一番李世民说的话,震惊的发现自己竟然发现不了这个制度的一点弊端,至于作弊什么的他也想到了,这是制度的弊端吗,这是人的弊端好不好。
“陛下,大才。”诸葛亮的声音有些嘶哑,“科举制一出,可算是彻底解决了我大汉人才的选拔问题。”
“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不断发现、补足它的缺点,科举制也是,就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有几个问题。”
“亮愿闻其详,”诸葛亮挺直上半身,一双求知的眼睛紧盯着李世民。
“我们这个时代不说别的,能识字写字的有多少?不还是大多出自世家豪族吗,如果底层人民读不了书那么科举制迟早和别的一样,成为最顶层那一批人投身官场的台阶罢了。”
诸葛亮回答道,“确实是个问题,哪怕是国家出面也很难,不过科举一定要办,把这个社会风气先形成,要让百姓知道,有一条道路虽然很难,但是哪怕你出身低微仍然可以当上大官。”
“先科举制与现在的制度并行吧,不可能一下子转变的,也可以先拿一郡做试验地点,观察一下实行过程会遇到的现实困难,具体的丞相可以多想想。
另外再由朝廷出面,在每一郡设立都学堂,挑选一百名贫苦且优秀的学子供他们免费读书,再多就不行了。”
李世民颇为无奈,一个郡一百人,平均到每个县可能也就十个人不到,但没办法,再多了国家也供不起啊,可能等以后统一全国了可以让县里也供应些,但现在肯定是不行的。
“对了,一定要严加管控,可让人时不时的抽查,如果有世家子弟混进去想占国家便宜的话,一定要严惩不贷。
大体上就先这么办,回头你与其他大臣商量一下,弄个具体的方案上书给我。”
“臣遵旨。”
“还有一件事,听说朝中的许多大臣对九品中正制也比较满意?”李世民表情冷漠,看不出是高兴还是愤怒。
“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
李世民叹了口气,“唉,这些人啊,总以为自己和后代会像王翦王贲、周勃周亚夫一样老子英雄儿好汉,实际上大多数都是赵奢与赵括一样,很多人还不如赵奢。如果我们推行科举制会不会有阻力?”
“肯定有,”诸葛亮斩钉截铁的回答道,“很多人已经准备好成为千年的世家了,自然不肯轻易放弃以后的荣耀,不过这点阻力对我们而言不值一提。”
想起来后世以五姓七望为首的门阀对社会的影响力,李世民下定了决心,“好大的野心,不过既然遇到了我们,岂能让他如愿?”
诸葛亮说的确实没错,这点阻力对他们来说算什么,虽然刘备和关羽、张飞等不在了,但马超、赵云、魏延等军中大佬还在,有军权在手,谁能掀起波浪?
三人中只有马超称得上是望族出身,但他的家族早就被曹操屠戮殆尽了,身边只剩下了从弟马岱,根本就没什么千年世家的野心。
更重要的是,丞相和陛下都站在这一边,无论是实力智慧还是大义你都比不过人家,那还比什么比,好好听话就行了,别出来丢人。
“话说回来,丞相的家族也是世家吧,琅琊诸葛氏在世家中也不小吧。”
大汉王朝的世家论起来可以追溯到春秋时的各个诸侯国,经过近一千的起起落落,到东汉末年已经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了。
除开刘姓这个论外的,第一等就是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陈荀司马等大家族,这一等级的家族每一代都有不止一个两千石以上的高官在中央任职,像顶流袁氏,四世三公,杨氏五世三公。
第二等流多了起来,比如荆襄蒯氏,陈留卫氏,再比如琅琊诸葛氏,这一等级的家族每一代都有能做到郡守一类的高官,当然也会时不时的蹦出妖孽,比如诸葛亮。
到了第三等就更多了,它们也可以称之为寒门,有的是第一二等世家的分支,要么就是有些落败的小家族,不过论起家学渊源却丝毫不比其他家族差,三国时代可以说是寒门最后的辉煌了,比如说郭嘉、李儒。
“是的,琅琊诸葛氏虽然比起袁杨陈荀司马这些家差的远,但也不是一般的世家能比的。 ”
李世民笑了笑,“可是丞相您能一个人压着整个天下。”
诸葛亮摇了摇头,“陛下过誉了,若不是先帝三顾草庐之中,亮只是南阳一农夫罢了。”
既然已经确定了要逐步推行科举制,李世民轻松了许多,开始了闲聊,“丞相的五禽戏练的如何了,感觉可有效果?”
诸葛亮苦笑,“陛下命令臣安敢不听,臣每天早晚各一次,虽然有些浪费处理政事的时间,但身体确实感觉的到比以前好多了。”
“是啊,我听张苞说了,说丞相打人都很有力气,估计五禽戏都大成了。”
“不瞒陛下,那日确实下了重手,而且就是我和赵将军领的头,若是没有我俩领头,他们再大胆也不敢当众殴打前车骑将军之子,皇后娘娘的亲哥哥。”
说起这个诸葛亮真是吓坏了,也幸亏是陛下自己让张苞坐龙辇的,可陛下都偷偷跑了你也出来啊,你咋这么实诚呢,还自己一个人在龙辇上不下来,说是什么陛下的命令。
你要执行命令就好好执行,躲在龙辇里不出来,把我、子龙将军偷偷的叫过去说明缘由,我们帮你打个掩护这也就算过去了。
可这倒霉孩子偏偏还当着数万百姓和满朝文武的面漏了脸,这下不打不行了,不然怕是张苞能被满朝文武的弹劾给砸死。
听完诸葛亮的解释李世民哭笑不得,“这么说挨打全是他咎由自取喽,那第二次呢?”
“可以这么说,不过现在好了,谁要是敢弹劾我我就追究你大庭广众之下殴打大臣的罪,反正人人有份,一个都跑不了。
不过好在大家都知道张苞的性格随三将军,这事也不能怪他,再加上自己毕竟理亏,所以上朝的时候陛下才没看见有成群结队弹劾张苞的景象出现。”
“至于第二次嘛,”诸葛亮嘴角难掩笑意,“那就是纯粹该打了,大家包括我打的不亦悦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