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预备着家里要是出现一个有读书天赋的后代,必然举全家族之力供养。
可惜他们家族的点全点在了财富上面。
至于在文采上面是一窍不通。
他们家在这附近都是出了名的俗气。
而这王老五就把俗气发挥到底了。
喜欢拍人马屁,也喜欢金银玉器。
真的不少有残血的人看来是极其低俗的。
不过周琛却很喜欢这样直白一点的人不是那种把心思全藏在心里的泪泪。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相处方式不一样。
周琛倒不觉得这种俗人有什么不好?
反而觉得对方俗的有点可爱。
于是周琛笑眯眯的说道,“那鞋以后我们家的衣服就从你这里买了,虽然我没有后宅家人,但我是有两个好朋友的,他们去京城科举去了。”
“考完了之后不论考不考得上应该都会来略阳县,要么当官,要么继续有力。”
“到时候我把他们也推荐给你,他们以后也都从你家里给我买衣服好了。”
周琛表现的很和气。
这王老五虽然一身形象有点辣眼睛,但周琛觉得对方就像是地主家的傻儿子。
一副人傻钱多的模样。
看起来确实傻乎乎的,挺可爱的。
周琛倒不介意和这种人交流,太忌惹人不喜。
周琛有自己的行事作风。
他如果觉得对方确实让自己舒服,看得顺眼。
周琛是愿意在对方玩的。
果然王老五听到周琛的话,顿时激动的不行,恨不得上去一把抱住周琛。
可惜王老五知道那些读书人规矩就是多不必要讲的就斯文含蓄。
就算再喜欢也不能表露出来。
他这会儿只能笑眯了眼。
王老五说道,“县令大人大气,果然我就说我们这个县城虽然偏僻落后,但肯定能来一位大人物当我们的父母官。”
“鄙人听说县令大人你一来这里之后就下乡去查看过那些普通百姓的生活。”
“可见你真是一位为百姓考虑的好县令,我们这里的百姓能遇到县令大人,你真是有福了。”
说到最后,王老五一整张脸都眯到了一块儿去了,五官都成了几条缝。
看起来就更可爱了。
而王老五的夸奖周琛自然很开心。
被这么直白的夸奖,谁还能不开心呢?
而且周琛自认为自己做的还算不错,虽然他才来这里,也只了解到了普通白线的皮毛。
但周琛觉得他以后肯定会为这里百姓做不少的事情,让他们感受现在的生活。
既然如此,让他提前接受这份夸奖,也是可以的嘛。
周琛就笑呵呵的说道,“那是当然呢,我就来了这里了,必然要做出一番事业来的百姓,我觉得更多一些了解。”
“只有多了解一些,才能知道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也能知道他们一般都遇到些什么问题才能帮他们解决呢?”
“不过我现在才刚开始还是有所欠缺的。”
周琛先是把自己狠狠的夸了一阵,最后才矜持的谦虚了一下子。
周琛就是这样的直白的人,他不喜欢拐弯抹角的,觉得自己做的不错的自然是会夸奖。
当然周琛对手底下的人也是一样的,他们如果做的不错的话,他也不吝啬于自己的夸奖。
对裴珠泫和杨小公子两人这两人只要做我的尸体符合他的要求。
周琛都会表扬,甚至于给奖励的。
在这一点上他是不会吝啬的。
对别人都这样赞赏了,对自己就更应该夸奖一番。
而且周琛觉得他既然来到这里了,必然是好好的做一些事情的。
他说的可不是空话。
对于那些不幸的人,那就不信呗,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等他做的事情被所有人知道之后。
看谁还敢质疑他。
而周琛和王老五两人居然能说到一块去,顿时让众人傻眼了。
他们没想到看起来高雅的县令大人,居然喜欢王老五那个俗人。
这一下子让他们都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
去附和吧,又降不下身份,觉得自己的美好品质被玷污了。
要知道平时他们可不屑于和王老五说话,谁让王老五打扮的那么俗气,这个家族也很俗气。
和这样的人走得太近了,岂不是自降身份?
他们虽然是商人出身也有自己的傲气和鄙视。
像王老五这样俗气的让他们都不忍直视的人,他们也不屑于为伍。
和这样的人走太近以后和那些亲贵名流之家交往。
人家都会觉得自己也是个俗气的人,毕竟朋友都很熟悉嘛,所以他们都不愿意搭理王老五。
“这县令大人是不是有毛病?怎么会喜欢王老五那种人,那些有学识的人压根不屑于搭理王老五啊。”
“是啊,别说那些有学识的轻贵之家了,就连我们这些人都看不下去了,那大金链子戴在脖子上谁会有这样的审美?”
“这县令大人的审美真是不一般啊,难道县令大人的高雅是装出来的?他本质上也喜欢把大金链子挂在脖子上?”
众人纷纷露出疑惑的表情的心中的疑虑就更多了。
他们没想到县令大人的口味居然如此独特。
那王老五都已经成了俗气的代表,在当地可有名了。
除了那些无知的普通百姓把王老五当成地主家的少爷,其他人可都不会真的这么觉得。
他们自己就是地主之家。
压根就看不上王老五这种俗的明显,甚至家里没有任何底蕴的人家。
别小看了他们这些商人,他们家里不管怎么说都有一两个读书人的。
也是在尽全家族之力培养的。
他们自认为自己和王老五这样全家都是商人的,人家不一样。
说白了这些人虽然赚了不少钱,但内心依旧自卑,觉得自己比不上那些读书人。
周琛要是知道这些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恐怕都笑翻了。
自己都是这个阶层的人,居然还与是同阶级的人还想去攀附那些读书人。
这样的手段是一点用都没有的,那些读书人最是看重身份,特别是一些沽名钓誉之辈。
那是更把身份二字挂在嘴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