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心宝他们一早就起来了。
姜元青还以为赶了几天路,于青他们会多睡一会,所以特意起晚了一点。
没想到就听到院子里面传来的沈秀才的声音。
沈策听暂代的管家说。
这庄子里面还有几个来进京参加考试的秀才。
便准备上前结识一番。
有些人,即便是考上的秀才,家里没有钱,连进京赶考的路费也凑不出来。
所以能在这时候进京参考赶考的。
一是这人学识还可以。
二是家境还可以。
以后说不定都是要同朝为官的人。
现在认识一下也好。
所以沈策一反常态的。
在院子里读起书来。
那声音抑扬顿挫。
很是好听。
他一个现代人想要拿捏这些人,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只有他不愿意不愿意而已。
这庄子里面借住的人听到外面的传来的声音。
也被吸引过来。
便看到沈秀才。
“这位仁兄,你刚才所读的内容,在下却未听过,不知是谁人所着?”
大沃朝的书籍一般都是有出处的。
随便念一段,都知道是何人所写。
而沈策念的这个,其实是沈青洛帮他整理出来的一些小故事。
沈青洛知道他爹的记性不好。
所以专门把一些生涩难懂的古文,写成一章章的通俗易懂的小故事。
便于沈策理解。
这几天,沈策每天都会读一读。
发现受益匪浅。
读了这个,再读书本上那些生涩的文章的时候顿时茅塞大开。
因为沈青洛所写的。
所以没有知道。
“这个啊,是我犬子所写的小故事,我看的不错,便闲暇的时候拿来读一下。”
“不知道仁兄可以借给在下看一眼。”
那人好奇的说道。
刚才随便听了一段,发现里面说的内容似曾相识。
似乎在哪里听过。
“给。”
沈策毫不犹豫的递了过去。
沈青洛写这些时候,还是用古文写的,
有些地方怕他爹不明白,还在里面加入了插画。
通俗易懂。
是个读过书的人都能看懂。
那人恭敬的接了过来。
小心翼翼的翻开手中的书。
心里顿时惊讶不已。
没想到这位仁兄的犬子竟然如此厉害。
那书他只翻了几页。
之前一直不明白的地方都明白了。
“谢谢仁兄,贵公子以后必成大气。”
“那就借你吉言了。相识就是缘,在下沈策,乃闻喜县人士。不知仁兄尊姓大名,仙乡何处,可否告知。”
“沈兄,在下贺子章,嘉定县人士。”
“能住在这里,看来贺兄也是这次要去京城参加这次科考了。”
“是啊,沈兄也一样。正好,那不如我们同行进京如何?”
“好啊,贺兄以前来过京城?”
“不满沈兄,这是我第三次来京城了。”
沈策一听便知了。
那就是前两次都没考上呗。
“我还以为贺兄是来参加举人考试的,是我想错了。”
“托圣上洪福,这次恩科,之前没有考上进士,都可以重新来考。”
“我记得,进士考试是在举人考试之后,要半个月之后呢。贺兄来的这么早?”
“听说今年来参加考试的秀才的特别多,我这不是提前来找个住处,要不来晚了,连住的地方都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