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堂屋里。

和陶老太太一番激烈的争吵让孟老太太筋疲力尽。

手脚发软的孟老太太靠坐在凳子上,靠在墙上。

紧紧的闭着眼睛,眼角泪光闪动。

自己是一步错步步错。

孟老太太回想起在唐家的那一年。

唐老大知道自己有了身孕那种幸福的样子还历历在目。

手舞足蹈的高兴的不知所以的。

次日就找木头要打摇篮,唐老大说他见过富贵人家都用这个哄孩子。

唐老太太对自己的态度也缓和了很多。

刚进门时,只要唐老大不在家,唐老太太还惦记着给自己下马威。

婆婆调教儿媳自古以来的规矩。

长子长孙,唐老太太还是不敢瞎折腾的。

陶氏担心的被郎中发现的事儿并没有发生。

怀个孩子在乡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哪家妇人不是生个三五个的呢。

甚至生在路边地里的也不在少数。

怀孕在乡下并没有太金贵。

哪里有怀了孩子就去看郎中的,给郎中的诊费能买好几个鸡蛋吃呢。

唐老大张罗着领陶氏去县里瞧瞧。

唐老太太不同意,“娘都生了几个了?你还信不过娘,素珍一看就是有了。”

“头三个月正是坐胎呢,坐着车颠来颠去的。”

陶氏巴不得不去看郎中。

附和道,“娘说的对,再过些时日再说吧。”

唐老大这才作罢,兴奋了好几日。

逢人就说媳妇怀孕了。

没出两天,整个村子就都知道唐家大儿媳进门不过刚一个月就怀上了。

左邻右舍的见了唐老太太无不羡慕,“嘿,嫂子,还是您有福啊。过了年就能当奶奶了。”

“这儿媳妇能干。”

唐老太太更是喜的见牙不见眼咯。

家里的活计一律不让陶氏沾手。

唐老大更是每日变着法的从山上找好吃的回来。

山上的雀儿,水里的鱼。

就是野鸡都打过几只。

陶氏内心深处还是深深的不安。

等孩儿呱呱落地时,早产和足月的孩子,生过孩子的人一眼就认的出来。

到那时自己可如何是好?

怀着这种忐忑的心情,陶氏煎熬了两个月,体重一点没长。

五个月的身子和三个月没有分别。

终于等到了年后初二的回门。

陶氏的腹部已经微微鼓起了。

唐老太太很满意。

“这孩子才三个月就显怀,一准儿是男娃。”

长子长孙,陶老太太还是很重视的。

也不再计较陶氏家里要的五两彩礼了,只带回来了二两。

回门还帮着唐老大准备了五斤的小米,二斤白面。

一包散糖和干果。

两个村子也有十里左右。

走路要一个时辰。

怕累到陶氏,唐老大还雇了个村里的牛车。

把牛车铺了一层厚厚的干稻草。

村里的媳妇婆子看到了,直打趣小两口。

“瞧瞧,唐老弟对新媳妇贴心着呢。”

“没看出来,唐家老大还这么的疼媳妇呢。”

“婶子说笑了,这冬日的路上雪多路滑,车子颠着呢。”

唐老大也不脸红,大方的扶着陶氏坐在牛车上。

陶老太太看见闺女和女婿进了门。

高兴的合不拢嘴。

接过二人手里的东西,放在堂屋的桌子上。

陶大嫂一看唐老大的架势和陶氏的肚子。

夸张的叫到,“呀,小姑这是有孕了吗?”

陶氏笑了笑。

唐老大咧着嘴笑。

“嫂子好眼力,素珍的肚子有三个月了。”

“哎呀,那可是个好事啊。”陶大嫂和二嫂一左一右的虚扶着陶氏进了正堂。

陶老太太盯着陶氏的肚子笑容一滞。

心里咯噔了一下。

素珍这腰身可不像三个月呢。

强笑着让唐老大和两个舅哥说话去。

支着两个儿媳妇到厨房做饭。

笑着说要和陶氏到屋里说悄悄话。

关了门,陶老太太惊疑不定的摸摸陶氏的肚子。

“这……这孩子……是三个月?”

陶氏才二十岁,这天大的事自己担惊受怕这么久。

忍不住眼泪就落了下来。

“娘,那孩子没落掉。”

“什么?”陶老太太咬一错牙咬了下舌头,也慌了起来。

这要是被发现是怀着孕嫁到唐家,那可是结仇了。

陶氏别说被休了,就是沉了猪笼,那都是天经地义的。

陶老太太再看闺女这肚子一时也没了主意。

再次落胎是肯定不成的了。

落下了胎,那五个月的孩儿和三月的,接生的稳婆一看便知。

“娘,这可如何是好啊?”

这要是等到生产那天,事情也会败露了。

唐老大是难得的好丈夫。

陶氏是惜福的人。

陶老太太急中生智,“素珍,现如今只有花钱封住稳婆的嘴了。”

陶氏啊了一声。

“生产的稳婆娘给你找。”

“闺女,你也只能再遭点罪了。”

“等这孩子七个月了,娘去看你,那时你肚子的孩子有九个月了。”

“要是没动静,吃一点催产的药了。”

“俗话说七活八不活,这孩子不能等到他自己发动了。”

”越早一点落地,差别越小。”

陶氏攥着衣角一阵心慌。

一时半会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了。

只能点点头。

陶老太太过了一圈。

“十里八乡的就李婆子的手上功夫了得,至今还没有夭折的孩子。”

“娘找她给接生,给点银子,不让她出去胡说,等孩子满了百天,这事也就算过去了。”

“这……牢靠吗?”

陶老太太信心满满。

“哪里会有和银子过不去的人,尽管放心,娘定然把她摆平。”

陶氏略略放下心来。

随后,陶老太太轻咳了一声,“素珍,年前娘又买了一亩地,家里的银钱就不那么充裕了。”

陶氏早知道自己的娘亲喜欢银子。

那些年的工钱大半都补贴给了家里了。

彩礼的银子陶老太太也留下了三两。

陶氏手里还有些原来攒下来的五两银子。

她谁也没说过。

刚回来时,陶老太太问自己借过银子。

陶老太太常说娘家富有了,才能让婆家高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