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府。
元卿的身孕已经八个月,挺着大肚子,一看就知道又是多胎。
她现在整个脚都肿了起来,走一会儿都费劲,她就直接躺在床上偷懒。
每日都得胤礽回府后,硬拉着她下地,夜里再给她泡脚。
元卿的一切,他都要亲力亲为,关雎院的奴才们也都习惯了。
可今日,胤礽迟迟不曾回来。
溪亭早早便派人出去打听,得到消息后,也不敢告诉元卿。
两个月前,小一生下一个女儿,玉林就回到了太子府。
这些日子,玉林千叮咛万嘱咐,叫他们一定要照顾好太子妃,最好不要出门。
她怀了多胎,很可能最近几日会生产。
秋明走出来,就见溪亭在院子里来回踱步,上前问道:“你在这愁眉苦脸地做什么?”
溪亭挥了挥手:“你过来,我跟你说。”
两人拉拉扯扯地躲到院子外去,这一幕,被从厨房出来的秋映瞧了个正着。
她放下手里的活儿,悄摸地跟上去。
让秋明总是笑话她,今日也得抓住她的把柄,以后看她还敢不敢。
溪亭带着秋明去了一个角落,又谨慎地打量周围,确定没有人跟上来,才放松。
“你这是怎么了?”秋明疑惑地问道。
溪亭忧心道:“太子爷出事了!方才我派人去宫里打探消息,听宫门外是侍卫说,早朝后太子爷就没有出宫。”
“李玉出宫后没有回府,而是去了诚郡王府和四贝勒府。”
“宫里的事情,我没法打听到,但应该不是好事儿,太子妃现在这个情况,我怕她知道了,会受不住。”
秋明却比溪亭更加了解元卿,当即摇头:“不行,若是不告诉太子妃,只怕到时太子爷当真出事,她才会受不住的。”
“那怎么办,难道现在就去吗?”
溪亭想了想,又说道:“要不就等天暗下来再说,再去将瑚兰嬷嬷和傅嬷嬷请过来。”
“万一太子爷回来了便最好,若是没有,咱们也可以拦得住太子妃出府。”
秋明点头说道:“这样也好。”
两人一番合计,却不知隔墙有耳,秋映已经转头跑向院子里。
她是坚定的唯太子妃论,这么大的事,必须第一时间告诉太子妃才行。
冒冒失失冲进内室,秋晗正在伺候元卿喝药。
“你慢点,跑那么快做什么,万一冲撞了太子妃怎么办。”
真见到太子妃,秋映也不知如何开口,担忧地看向她的肚子。
元卿见她冲进来便知有事,秋映看似莽撞,实则是很有分寸的。
“有话就说,直勾勾瞧着我做什么?”
秋映犹豫了片刻:“我……没什么事。”
元卿放下药碗,往嘴了扔了一颗蜜饯,然后就开始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盯得她浑身发毛还不算完。
秋映就是个直肠子,哪受得了这一招。
立马坦白,求放过。
她走到元卿身旁,低声说道:“方才我听见秋明和溪亭在嘀咕,说是……太子爷出事了。”
元卿心中一惊,忙问道:“出事了?什么事?”
“我也不知道,”秋映摇了摇头:“只听他们说,太子爷早朝后便不曾出来。”
听到胤礽在宫里,元卿倒没那么担心了。
皇宫里是康熙的地盘,除了康熙自己,没人敢对胤礽动手。
康熙对胤礽的偏爱,只会小惩大诫罢了,况且他也……
元卿身形一顿,一拍大腿,真是一孕傻三年,这么重要的事情,她怎么忘了。
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十八,不就是索额图下狱的日子。
“去让溪亭进来。”
秋映飞一般的速度跑了出去,很快就拖着溪亭进来。
元卿问道:“今日,皇上是不是下旨,缉拿索额图了?”
溪亭知道瞒不过了:“是,听说今日早朝,八贝勒参了索额图大人,皇上勃然大怒。”
“散朝后,太子爷随皇上进入乾清宫,之后的事便打听不出来。”
元卿顿了顿,康熙应该不会因此重罚胤礽,顶多责骂一番,按理说这时候也该回来了。
难道说……记忆回笼,昨夜胤礽好像说过,胤禩不会放过索额图,更不想放过他。
他便将计就计一次。
这么大的事,她竟然给忘了:“快去备马车,咱们进宫。”
元卿抚过自己的孕肚。
宝啊,今儿家里有事,不方便接你们出来,你们给个面子,安安稳稳地在额娘肚子里再待上两天。
……
紫禁城。
入夜后,所有宫殿都被点亮,坤宁宫也不例外,灯火通明,与月争辉。
殿外依旧跪得笔直的胤礽身旁,只有一盏宫灯,烛火在夜风的吹动下,跳跃在他的脸庞,却不动他分毫。
乾清宫内,康熙都时不时看向殿门,盼着有奴才进来回禀胤礽知罪,他也好有个伸脚的台阶。
四五个时辰过去,胤祉来了,胤禛来了,胤祺来了,胤禟来了,连太后都来了,胤礽还是不曾求饶。
康熙的脸已经黑成墨色。
太后出言提醒:“皇上真的打算一直与太子这般僵持?”
康熙气愤不已:“那个混账东西,竟然让朕废了他的太子之位,此时朕若不惩戒他一番,将来更不知,能说出些什么。”
天后目光幽深,别有深意地道:“说到底,谁不想做皇太子呢?”
“皇额娘这是何意?”
“哀家的意思皇上自然清楚,不过哀家还是要多提醒皇上一句。”
“完颜氏即将临盆,若此时听到消息,动了胎气,可不是一尸两命那么简单。”
当初康熙征战葛尔丹,为振士气,大肆宣扬完颜氏诞育多胎,乃上天眷顾大清。
她此次所怀亦是多胎,若不能平安降生。
难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尤其是那些反清复明的叛贼,他们已经编造出朱三太子之妻诞下双胎之事,与朝廷对立。
一旦元卿出事,便可说成大清命数已尽,无福再得贵子。
真到那时,反叛势力只会越来越嚣张。
对此,康熙确实不得不思索再三。
太后见康熙陷入沉思,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自己也不再多留,起身离开乾清宫。
旁人多数无益,事情还是要自己想通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