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府城的百姓如今忙着找画像上的人,忙着创造知府大人受上天与仙人庇佑的佐证。天鼓鸣带来的恐惧已经褪去,却反而成了最主要的一条佐证。

但百姓们的想象与创造显然没有停止的打算,如今传闻已经编到王家祖坟。有说出现过仙草,有说滴下过仙露。反正冒青烟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他们对王茂平身世背景的刻画了。

王茂平虽然头痛,却也阻止不了,反正他早已经在不做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随他们怎么说吧。

除了如此宽慰自己,也没有其他办法。

当然,如今最烦心的绝对不是王茂平。

“张书吏!”

“大人!”张耘看到王茂平的身影赶忙行礼。

“张书吏这几天看起来愁苦满面,你的叔父已经过世,活着的人还是要尽快打起精神才好!”

“是!”

张耘深深的行了一礼,眼睛盯着地面,散发着凶狠与恨意。而由于低着头,他也没有看到,王茂平目光中的嘲讽。

“节哀顺变!”王茂平拍了拍他的肩膀向着二堂走去。

想来这几天张耘肯定是夜不能寐吧。叔父死亡另有隐情,外族的刺杀也以失败而告终。虽然被抓的外族人是不知道张家的,但如今全城搜捕的那一个与张耘见过面。

想来张耘生怕此人会落在他的手中吧。一旦供出见面的事情,那么张家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事实上,王茂平猜的没有错。

张耘这几天确实夜不能寐。叔父突然离世,他和堂弟自然知道这是外族给的警告与惩罚,虽然心中愤恨,却别无他法。

而这股恨意,也自然而然的转移到了王茂平的身上。如果不是被王茂平躲了过去,他们就完成了外族给的任务,外族也就不会对叔父动手。

张耘在目送官轿出门的那一刻,就期待着,看到差役慌乱而归,带回知府遇刺身亡的消息。

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王茂平不但安然无恙,那三个行刺的人,反而被抓了回来。从知道消息的那一刻,张耘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

这些人不是亲兵宿卫吗?任务失败也就罢了,怎会如此轻易就被抓住呢?还有那个图乌尤到底身在何处,如果落到王茂平的手里,那张家就会大祸临头。

如今出城官差检查的格外严格,府城中也满是画像,那些百姓都和打了鸡血一样,有种挖地三尺也要把人找出来的架势。

也不知道图乌尤究竟藏在哪里,如果可以,张耘自然想先官府一步将人找到。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现在也只能寄希望于,图乌尤先一步找到张家,如果能将人送出城自然最好,如果不能的话,也只好让他永远的闭嘴。

当然,如果官府先一步找到此人,张家就需要在人开口前,让他闭嘴。张耘已经安排人守在府衙附近,如果出现图乌尤的身影,立刻动手。

可即使做了安排,张耘的心也时刻悬着,不敢合眼入睡,生怕梦里刽子手扬起刀落下的那一刻,成为现实。

此时的张耘还不知道,那个图乌尤不会再出现,成为张家永远都等不到的隐患。

天鼓鸣的发生,王茂平在第一时间汇报给了布政司巡抚,而在将消息呈送朝廷后,林江官府的焦点也全都放在了肇原府的身上。

最开始听到肇原府传来天鼓鸣消息的时候,林江官员们对王茂平投出了一抹同情。

之所以没有幸灾乐祸,反而给予一丝同情,说到底是因为,天鼓鸣即使出在肇原府,但所谓的“大事”,却不一定发生在肇原府。

只是肇原府靠近边关,所以发生的可能更大一些。如果趁机落井下石,大事却发生在自己所治理的府州,该怎么办。这个时候,还是静观其变,当个好人吧。

而叙宁知府史逖陵,相比起其他人看热闹中夹杂着一丝同情,心情就要沮丧一些。

他和王茂平的关系,近来拉近了一些。所以听说肇原府传来天鼓鸣后,第一反应是同情,第二反应就是担心,毕竟叙宁府与隔壁府挨着,离得最近。

而天鼓鸣对于叙宁府也是有影响的,自己治理的府刚发现夜光石,如今夜明珠都已经做好了,准备进献朝廷。争取在述职时,让自己的功绩再添上一笔。

虽然算不上是祥瑞,但怎么说也包含着吉祥的意味,可是与天鼓鸣的事情撞在一起,所包含的寓意便一落千丈,明珠该不会要蒙尘吧。

而几天后,就又听到了肇原知府遇刺的消息,据说是几个外族人所为。肇原知府安然无恙,刺杀的外族人则是被抓了起来。

听说,因为这件事,肇原府百姓的恐慌已尽数消除。那里的百姓认为天鼓鸣之所以会发生,就是为了向王茂平示警,告诉他有贼人要对他不利,还罗列出了诸多所谓的证据。

听的他们都快要信了。

这还不算完,据说发生刺杀时,还出现了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比如箭会自己转弯,贼人突然摔倒等等。

他们知道这些传言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的刺杀的确非常凶险。若非如此,他们都觉得,这场刺杀是王茂平为了安抚因天鼓鸣而产生的恐慌而故意为之。

但话说回来,这么凶险的场面,王茂平却毫发未伤,谁能不说是好运气呢。难不成还真像那些百姓说的,这位受到上天的庇佑?

王茂平遇刺的消息传到林江各处,自然也传到了巡抚衙门与三司。因为有肇原府的公文,所以他们知道的更为详尽。

将肇原知府遇刺与天鼓鸣联系起来的这种传言,三司与巡抚衙门都觉得没有压制的必要,反而乐见其成。

一旦发生天鼓鸣,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廷都会不自觉的找一件事情与之相对应。如今,这不就对应上了吗?

以后如果发生什么事情,可就与这次的天鼓鸣没有什么关系了。

果然,肇原府发生的事情,肇原府是可以解决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