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郎在家吗?”
门外高景峰穿着一身衙役服敲响了慕容宸的家门。
“在,稍等。”慕容宸放下刻刀,跑到大门开门。
抬眼一看就看到高景峰提着满满一布袋子东西,微笑道:
“给你在镇上买了些红薯,这东西可甜了,今年大街小巷都卖这新粮食,听闻是睿王妃寻到的种子,然后将红薯发扬光大,你拿些尝尝,很好吃。”
高景峰说着,打开了布袋子,提到林云熙,他满眼欢喜。
“多谢舅舅了,进屋坐。”慕容宸颔首,如今他也需要人救济了,真是造化弄人。
进了前院,高景峰将红薯放在木桌旁,看了眼木桌上的木雕。
“宸郎,我几日没来,你都刻了那么多了,今日我再给你将这些带给镇上的王老二,他说中秋节要到了,他急需木雕,如果你会做灯笼那就更好了。”
高景峰拿起各种木雕爱不释手看着。
“灯笼,那简单,明日我上镇上买些灯笼纸回来,我试试看。”慕容宸一脸疲惫看着高景峰。
如今他一个皇子都没有自己的舅舅活得好,舅舅没犯事,虽然远降官职,但至少还有俸禄可拿,如今他最羡慕的人只怕是眼前的舅舅了吧。
舅舅只有一个正妻,家里没有妾室,也就没了乱七八糟后院的问题,夫妻和睦,子女乖巧,还有一官半职养家,如今他只是一介平民,只能靠自己打点零工讨生活,家里还有三个女人要养,如今有了一个女儿,未来还有孩子出生,想想那么多人等着他一人吃饭,他就头痛。
如今后悔了,后悔当初叛国,如果不叛国,如今还在京城里当皇子吧,虽然自己在各方面都没有慕容皓出众,不能坐上那个位置,但至少一家老小也能衣食无忧吧。
高景峰看慕容宸一脸愁容,他当然明白这外甥的心情,那次宫变后,除了高家,他或许算是摔得最惨的一人。
毕竟曾经是高高在上的皇子,如今沦为庶民,他何尝能接受得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刚到灵山时,任乐安好几晚跑到镇上求他到村里劝着外甥不要再喝酒,再喝她怕慕容宸哪日会喝倒不会再醒来。
喝了好几月,直到他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他才从酗酒中醒来,才愿意接受他这个舅舅为他找的活计,开始为一个家打算,真是可怜。
“宸郎,你能这样,舅舅很高兴。”高景峰拍了拍慕容宸的后背,像是要鼓励他。
“多谢舅舅这几月来的帮忙,日后我会努力的,过段时日日子应该就好了。”慕容宸挤出一抹笑,笑里藏着感激,藏着期待。
“你能这样想最好了,对了,这里是你舅母给庄姐儿缝的几件小衣裳,我差点忘了。”高景峰将背在背上的包袱递给了慕容宸。
“舅舅回去帮忙替庄姐儿谢过舅母,我改日做了灯笼,到镇上也给吉儿和云姐儿送过去,就当我这表哥送给他们的中秋之礼。”慕容宸想到舅舅的两位可爱的儿女,他露出一抹慈爱的笑。
“你先做吧不用给他们,当时从京城搬过来,他们带了些玩具跟着,不用了。”高景峰知道如今他的生活不易,不想让他破费。
“要的,表弟表妹还小。”
两个大男人说了好一会话后,慕容宸用一个小木箱把木桌上刻好的木雕玩偶装好,交给了高景峰。
“今日我就不和舅舅客气了,还请舅舅为我将这些木雕带给王老二,我就不跑这一趟了,今晚有时间研究研究做灯笼。”
“好,这是上次那些木雕的银钱,你收好了。”高景峰一手抱着木箱子,一手将一些银票递给慕容宸。
“怎么会那么多,上次没几个木雕。”慕容宸疑惑。
“王老二说你雕刻的木雕手工是附近村镇最好的,卖得好价钱,就多给了些,你就拿着吧。”
高景峰说着,就走了,生怕他反应过来。
“你先忙,我先回了,这批木雕过几日将银钱带给你。”高景峰急匆匆走出门,为慕容宸掩上了门。
慕容宸看着手中的银票,苦笑,他曾经堂堂皇子,如今竟然让舅舅救济生活,如今真的好后悔,可惜天下无后悔药可用。
林云熙和慕容皓在科技库里看着,心里都不是滋味。
人啊,千万不能走错路,一旦走错,后悔也无用了。
“慕容皓,想不想帮帮你大哥?他这样刻木雕怎么可能能养他那么一大家子人。”林云熙抬头,看着一旁沉思的男人。
“想,熙儿想怎么帮他?”慕容皓也在想这个问题。
他最是了解慕容宸的才华,当年在国子监,太傅们都称他会读书,字也写得好,如今他做木工真浪费了他一身才华。
“让他做教书先生如何,听你说过,他以前很会读书。”林云熙亮晶晶的眼眸看向思考中的男人。
慕容皓笑了,熙儿果然和自己心灵相通,和自己想到一块去了。
“熙儿,我们果然是龙凤凡胎,都想到一起去了。”他揉了揉这个小女人的发顶。
“夫君也觉得这样可行?”林云熙笑得开心,他们的想法一致。
“嗯,熙儿是不是想着让津卫城的曹夫人帮忙?”慕容皓想知道她是不是又和自己的想法一致。
“哈哈,夫君果真是熙儿肚子里的蛔虫。”林云熙笑盈盈地看着满脸温柔的男人。
“谁是蛔虫,我是你的龙。”慕容皓刮了刮女人的小鼻尖,笑了。
“好,你是我最爱的龙。”林云熙娇嗔道。
慕容皓没接她的话,看向整个村子。
“熙儿,你看这个村庄挺大的,可惜没有学堂,我们让曹夫人帮忙建个学堂吧,建学堂和日后的笔墨纸砚的银钱都我们来出,既帮了大哥,又让这村庄的孩子有书读。”
慕容皓指着前面的村庄,像是要解释什么。
“夫君,除了做学堂,我还要在灵山这里开护肤品工坊呢,曹夫人会喜欢的。”
看着眼前的村庄,建个学堂迫在眉睫,一个地方的兴盛除了人口的力量,更需要这些人知书明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