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这,你们家掌柜的说的更好,王青云暗自腹诽。

接下来几天,在三小只的软磨硬泡之下,几人在庙会听了好几天的书,王青云还打赏了不少钱。

幸亏听书的人多,而且天气也不错,要不然还真不一定能坐得住。

这几天王青云听了汤河传,魏武帝崛起之路,镇国公的三千死士,大魏探案传奇,我和知府不得不说的故事等一系列传奇故事。

讲真的说得确实不错,即便是夏裳这样的小姑娘也听得津津有味,不过和后世的说书人还是有一点差距的。

毕竟故事性、技巧性的东西传承日久,创新也是不少,至少最后那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王青云却是没有听到。

正月十五,上元节

庐州城里的会有花灯展,每个店家都会在门口挂上花灯,答出店里出的题目就可以带走。

店里的人这几天就在忙着做店里的花灯,花灯是王青云设计的,是一串荷花花灯,用积木拼接的,很别致,到时候点上蜡烛挂在门口就行。

上元节是比较重要的节日,也叫做元宵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寓意很好。

到时候大家都会盛装出席,只为了欣赏晚上的花灯,这几天城里的水车队都出动了,有条件的店家会在门口准备一缸清水,如果到时候发现意外也能第一时间进行救援,青牛积木店门口也准备了每天都会结一层薄冰。

灯会是官府组织的,由官府背书,很少有小贼会在这个时候捣乱,所以大家还是很期待夜晚的灯会的,到时候庐州城只闭城门,不禁宵禁,城里四处都会点上花灯。

官府和各个商行也会捐赠花灯,供市民猜题竞争,也有促进文教兴盛之意。

一切准备就绪,题目是王青云出的,是两个对子,难度一般。

其他店家也会出钱请学子写题目,题目越用心,越别致越好。

王青云出的是最简单的对子,也没有刻意为难之意。

“掌柜的,咱家对联呢?”正在外边贴对联的虎子向屋里喊道。

店里的人呼啦啦的都出来了,果然店门口春节挂的对联,此时只剩下一个横批了,孤零零的,两侧的对联却是已经不见踪影了。

“谁啊?这么缺德?”夏裳小嘴撅着很是不爽。

“倒是无妨,应该是被人取走了,估计是看上青云写的字了”付师傅抚着胡子说道。

这个世界文人之间盗字是一桩雅事,没人会对这样的事提出异议,即便是皇帝有时候也会写一些字画等着被臣子偷走。

能被偷走的字画都是被大家认可的,王青云也不伤心。

“等我一会再写一幅,你们有时间的话就刻出来,然后再挂出来,总不能再被偷走吧”王青云说道。

“那这还贴不贴啊?”虎子问道。

“贴啊,一会我就坐这看着,我看谁来偷”夏曲很是机灵,也不服气,在自家家门口偷东西看不起谁呢。

“想贴就贴吧,被偷了再写就是”王青云说道。

两幅对联不是很难;“火树银花,今夜元宵竟不夜;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灯十里正迢迢。”

这个时候对联可不能太难,难一点能吸引人,但是如果太难,没人能对出来也会被人家埋怨小气,所以这个度要把握好。

王青云出的两个对联都不是很难,一般的学子都能对出来,这也是青牛积木地处比较偏僻,所以简单一点,花灯被摘走也挺好的。

王青云在意的不是自家的花灯,王青云对于城里的花灯更感兴趣,因为庐州城木匠很多,手艺高超的不在少数,到时候就看看有没有整花活的,也挺有趣的。

时间很快傍晚,庐州城真的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整个庐州城就好像被点亮一样,如果站的高的话就会发现城里繁星点点,极其壮观。

平日大家一般天黑就睡了,连灯也很少点,现在却是不吝破费。

青牛积木门口的花灯也点燃了,王青云准备带着众人出去逛街,结果只有夏裳小丫头响应。

两个小子想在家里守着花灯和对联,冬儿则是不放心他们,牛虎则是不放心冬儿,至于两个老人家天一黑就睡觉了。

“你还是在家呆着吧,这么晚,街上不安全啊,我出去瞧瞧,有啥热闹回来给你说说”王青云劝解道,毕竟晚上带着一个小孩子,他还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真的不是很安全。

小姑娘眼中满是期盼和失落,王青云只能硬下心,独自去逛灯会了,家里有冬儿在不必担心,对于冬儿王青云还是很放心的。

城里的灯大多是暗黄色的,照的街上明晃晃的,路上行人不稀,相较平时人还是比较多的。

时不时就能看见几个学子打扮的书生,有白鹿洞书院的也有其他书院的,比如庐山书院,象山书院,都是附近的书院,开课时间也在近日,此时也都结伴出游。

王青云穿的很厚,还带着围脖所以没有学子认出王青云。

这个时候是能碰到很多良家女子的,大多都有家中兄长陪着出游,所以想要邂逅的话这是一年之中为数不多的机会。

那些姑娘和众多学子也很期待这样的机会期待来一场美丽的邂逅。

王青云则自顾自的,一边吃着小吃,一遍欣赏街道两边的花灯,大一点的店家花灯就会大一些,但是总体来说都很精致,出的题目也五花八门。

有对对子的,有猜字谜的,有作诗的,有解鲁班锁的,还有解难题的。

王青云四处游逛,也不担心迷路因为年前已经将庐州城整个游览一遍了,只要不往犄角旮旯里走,王青云还是很安全的。

王青云端着一小碗元宵,一边吃着,一边看那里有热闹可瞧。

街上的学子已经比较多了,王青云是不是就能遇见一两个熟面孔,都是一副侃侃而谈的样子,手里只差一把纸扇了,到时候妥妥江南四大才子。

不一会王青云又遇到一个熟人,正是鲁素,书院的旁听生,说过几句话,有过几面之缘,记得他应该就是庐州府的。

此时鲁素正和几个好友在挑战一个酒楼的题目,人群围了不少,王青云也不由得上前凑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