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年轻人也就是看他年纪大了不忍心,勉强劝一劝罢了,到了别人的地界,谁干活的时候还敢偷懒耍滑呢?

雇他们干活的这家是花城当地的百姓,也就是帮忙开荒。

每天给的酬劳就两顿稠粥一个干饼子,银子是没有的。但这点儿东西稍微省一省,就是两个人的口粮。

年轻人的情况比钱老头好得多,一家子兄弟五个都带着家小活着逃出来了。

都是壮劳力,要是这样还养不活一家老小,那就当真只能怪自己了。

不过,也就是花城才有这等好事儿。

花城官府早有规定,不管开出多少荒地,前两年都不用交税,要是等开春再干,人工贵不说,时间也晚了。

老百姓别看书读的不多,心里却是自有一本账。

左右自家粮食是够吃了,省出个七八天的雇了难民来帮忙开荒,自家人在旁边盯着,不怕他们偷懒,怎么也能开出几亩地来。

开出来的地,待明年随便翻一翻,就能直接种东西。

桑叶、药材、茶树,哪样不能种?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二个第三个也跟着出现了。

让花城百姓把粮食拿出来白养难民,没人愿意,但像这样互利互惠,也没什么人会不同意,毕竟自己也得了好处嘛。

百姓在雇佣难民,官府也没落于人后。

雇上一群难民,修水坝的修水坝、修路的修路,虽然比开荒累了不少,可吃得也更好啊!

两顿干饭加两个饼子,这要拿回去掺水再煮一煮,一家子都够吃了!

不过这活挑人,不是青壮干不了。

还有花城的大户,雇人修路的、修庄子的、修池子的,多得很哪!

不管是干什么,只要没苛待难民,官府也都睁只眼闭只眼。

当然,对这些富户的德性苏惟生也不太放心,专程派了衙役在外头巡视,不准他们糊弄难民。

没过多久,不止花城,整个滇池都开始这么干了。

对于官府、富户和百姓而言,是花了最小的成本买到了充足的劳力。

而这些难民被水淹得一无所有、回去了还得忍受层层盘剥,要是离京城稍微近一点,还得被抓去做苦役,九死一生啊!

可到了这里,能花点力气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熬到开春,他们自己也能开荒,种自己的地。

听闻滇池王和滇池的官员极为厚道,花城知府苏大人更是凭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滇池的现状,哪个百姓不想遇到这样的官儿呢?

一时之间,越来越多的难民动了留在花城、留在滇池的想法,明明是大冬天,向来被称为蛮荒之地的滇池却是一派繁荣。

苏惟生跟何轩这么干,当然也是动了把人留在花城的心思。

“花城的人口太少了,地广人稀,大片大片荒地被杂草覆盖,要是这些难民都能留下,过几年税收必会十分可观。”何轩难得轻松起来,开始展望未来。

苏惟生没那么乐观,

“眼下看着好,不过是官府、富户和百姓三方发力的缘故。等过上两三个月,活儿干完了,难民的口粮又从何而来?也不知商队那边怎么样了!”

何家商队回到花城时形容颇为狼狈,何管家忧心忡忡地道,

“两位大人不知道,咱们这一路上可不太平!越是靠近冀北一带,难民就越多,虽说一个个面黄肌瘦的,但一趟闹下来,咱们商队也死了好几个人,都是那水灾闹的!”

他这话并不夸张,因朝廷赈灾不力,一路上哀鸿遍野,处处都是流民,敢上手抢劫商队的多是青壮,且算是命大的。

变卖为奴婢、落草为寇都算好的,何管家甚至亲眼见过易子而食的惨状。

何轩又开始发愁,“王爷已经下了命令,整个滇池皆可接收流民,只是我恐怕……滇池一郡之力只是杯水车薪哪!再加上此举无异于打朝廷的脸,皇帝那边怕是……今年的军饷十有八九又没戏了!”

苏惟生道,“朝廷的军饷,去年王爷就不抱希望了。”

何轩啼笑皆非,“如今各地都忙着处理灾民,一时半会儿怕是顾不上远庆帝了。不过虽说有的藩王打着别的主意,但能给一口饱饭,总不至于饿死太多百姓。”

他脸上闪过一丝黯然,“只是等有异心的藩王回过神来……战乱一起,也不知对百姓来讲到底是福是祸。”

苏惟生默然,上位者犯下的错,却总要百姓来买单,难怪太祖当初会发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慨。

“你我人微力薄,如何左右得了天下大势?若经过此次大乱能得个几百年安稳,也算百姓之福了。”

何轩迟疑着点头,“好在王爷一心为民,否则……”

听到这里,何管家也是感慨万千,途中遭遇好几拨土匪流民,再回到花城,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和充满希望的眼神,他对眼前的苏惟生就更加佩服了。

谁能想到当初那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小萝卜头会在若干年后,凭一己之力将一个蛮荒之地变成这等繁荣景象呢?

当然,滇池王也是个明事理、有善心的人。

“也亏得苏大人的主意,映霞锦和茶叶在整个大魏卖得极好,尤其是江南、京城和温陵府附近。出海的船队也次次赚得满盆钵,好歹花城是没那么缺银子了。”

“否则别说灾民了,边关将士的饭食都不一定有着落!只是如今朝廷要在各地征粮,咱们找起粮食来的确没从前容易!”

水灾一起,粮价大涨,何管家这回也算见识了。

“我回来之前着意打听了一下,朝廷征粮给的银子十分有限,百姓和各大粮商都不大肯卖。只是这命令是强制性的,当官儿的派了好些人,进门随便扔些银子就上手抢,大家都很不满,暗地里做手脚藏了不少。”

“要将粮食运出城也不容易,博阳那边还好,陈知府等人都睁只眼闭只眼,其他地方的主官就……光是上下打点,就花了不少银子。而且这价钱么……”

“老爷也认识几位粮商,若是由老爷亲自出面,价格应该还有商量的余地。可这粮食……咱们还要不要继续买?老爷的意思是,毕竟朝廷要粮食也是为了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