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单,来的是秀水镇一家人,父母带着四个孩子,他们一开口,说的就是和水门镇方言大为不同的秀水镇方言,张灵悦听得这熟悉亲切的话,想起了某人,不由嘴角一翘,也用秀水镇方言回答,介绍了价格。

秀水镇一家人听得惊奇,问道:“你也是秀水圩的?怎么到水门圩这边来摆摊?”

不怪他们这么问,乡村人地盘意识浓厚,别看两镇一河之隔,村民也大多到水门镇赶圩,但摆摊跟赶圩还是不同的,一个是来赚钱,一个是来送钱,前者当然没有后者得人心,甚至可以说被人憎恶。

像张灵悦这样的十三岁小女孩,单独一人跑到水门镇来摆摊赚钱,没两下就要被水门镇的人赶走,说不得还会被打砸谩骂。

他们这么问,其实还存着隐晦提醒的好心。

张灵悦笑笑,解释道:“不是的,我是水门圩的,只是学过秀水圩的话。”

前头说过,由于秀水镇和水门镇从前分属两个不同的县管,所以两镇方言从发音到用词及语气助词都有着极大的差异,几乎可以说是两种语言,不是听习惯的人,一开始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就是听习惯了,对方话语中的词句也有些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是以,听到张灵悦一个常被清平县人下意识地认为水门镇应该是隔壁县的水门镇人竟然学过秀水镇的话,让人颇有种她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微妙优越感,这一家人露出了笑容,说道:“也是该学一学,以后考上县高中,就不怕听不懂老师说什么了。”

张灵悦当然马上谦虚,说自己没那么聪明,考不上县高的,大概只能考上县里二流三流高中的样子。

可不管二流三流,重点是县里的高中,要去县里上学,就得会听清平县的方言,加上她还会说,同声同气,给人的感觉就是自己人了。

自己人当然要帮衬自己人,秀水镇一家人买了六块酸萝卜,两条木瓜,四个孩子围在一起分父母额外给他们买的两条酸木瓜,叽叽喳喳,满脸开心。

张灵悦也开心,这一单她收入了一块九,其中的木瓜可是自家种的,不用钱,近乎纯赚。

接下来,张灵悦又陆陆续续卖出些酸萝卜酸黄瓜酸藕片酸豆角等,没人的时候,她就掏出带来的小学的书本,重习早已被还给老师的小学知识。

这个暑假过去,她就要上初中了,可不得抓紧时间复习。

她记得,上初中的第一个星期,就会有一次摸底考试,她可不想上辈子考了一百九十八分,而这辈子却只能考两个大鸭蛋。

至于因为看到她努力学习,又是一副学生的稚嫩模样,圩市管理略过了她没收摊位费,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日头渐高,暑热越盛,到了早上十一点,需要来赶圩的人,也全都来了,圩街挨挨挤挤的,全都是人,放眼看去,一条街人头涌涌,跟后来的假日景区没有任何区别。

这个时节点,不管是顶着烈日骑了一路单车的人,还是逛了一早上圩的人,都开始口中干渴起来,又将到未到嗦粉吃午餐,不上不下的时间,大家的选择便是吃小吃,因为既花钱少又不占肚,主要是能解暑渴。

这时候,西瓜凉茶冰棍和酸料是首选。

前者不用说,西瓜汁水多又清甜,凉茶也是甜滋滋的清香路边菊和酸甜略苦的柠檬茶,两毛钱一杯,喝上一杯,干渴全消,喉中还有凉凉甜甜的回甘。

冰棍就更爽了,舔一口,全身冰凉,但吃完后会更口渴。

酸料则是酸爽得来又解渴,还能打开胃口,要是全选便宜的萝卜,相比一元钱一块,吃着不过瘾的西瓜性价比高,也不像凉茶和冰棍,一到肚中就没了,酸料可以慢慢咀嚼,慢慢品尝,汁水丰富,滋味十足一一

这是大多数人的想当然,其实多数人吃酸料,一尝到那酸香爽口的滋味,都是迫不及待想尝更多,三两口就囫囵着解决掉了一块酸料,尽管如此,你也不能阻止人们的错觉。

因为,有一种自制力叫做我觉得对酸料我有。

到了十二点过,不用等到两三点钟散圩,张灵悦摊上的酸料就在这种“对酸料我觉得我有自制力实则没有”的错觉帮忙中很快卖光了,只剩下酸姜和辣椒。

水门镇附近一带的人吃酸料,追求酸脆的口感,所以食材本身自带脆感的萝卜黄瓜木瓜竹笋等等很受欢迎,是酸料摊中的明星,最好是腌制一熟成就推出来卖,隔上一两天,脆度下降,口感就逊了一筹,熟成超过三天以上,就绵软烂熟,为人所不喜,不会买了。但酸姜和辣椒不在此列,这两种酸料吃的是酸辣的口感,放多久都没关系,只要不变质就成。

眼看日头高悬,热浪滚滚,张灵悦收摊,不准备顶着大日头在这里苦守着卖没多少人吃的酸姜酸辣椒了,这个是丰富种类用的,挣不了几个钱,若为多卖些酸姜酸辣椒而中暑,就得不偿失了。

旁边卖凉茶西瓜的妇女见她收摊,搭话道:“阿妹,这么快就收摊了?生意不错呀。”

张灵悦笑回:“哪里?我卖得少,不及阿婶你,光凉茶就卖了几桶。”

阿妹,是对年在十八二十岁以下未出嫁女孩子的统称,不是因为张灵悦是同辈才这么叫她,所以张灵悦按凉茶档妇女的年纪叫她阿婶,这并不混乱。

凉茶档妇女的家就在档口后面的那幢四层楼房里,熬煮凉茶很是方便,今早家中的确已送了四桶凉茶来,都卖光了,她颇为自得,笑了一声,谦虚道:“凉茶不值几个钱。”

怎会不值几个钱?

张灵悦自己在家也熬煮过凉茶档卖的这种路边菊凉茶,屋边田边不要钱的路边菊拔一把,洗干净丢锅里熬煮,待水变成绿色,路边菊的清香气味散发出来,滤去渣,加入白糖搅拌至融化,再放凉,就得到了入口清香,甜美甘凉,涤荡暑气的路边菊凉茶。

这可比张灵悦又要切片,又要晾干腌制的酸料省功夫多了,成本也更低,卖的价钱却不比酸料少多少,哪可能挣不了钱?

只不过,卖凉茶得有自己的铺子,能源源不断供应凉茶,且只在圩日才有生意,平常的日子大家基本不喝,跟不管圩日平日都受人青睐的酸料可没得比。

何况,随着社会日渐富裕,各种饮料进入市场,人们的消费习惯改变,凉茶很快就会在丰富饮料的冲击下消失于市场,张灵悦的记忆中,约两三年后,就没再在家乡喝到过这种便宜美味的凉茶了。

倒是酸料,永远是家乡人们的心头好,无论是张灵悦往上的父代祖父代,还是她这一代,及下一代,再下一代,管你饮料是喝凉茶还是喝汽水,喝果汁还是喝奶茶,酸料都从未离开过人们的日常生活,经久不衰。

张灵悦收拾好摊档,在凉茶档妇女那买了一杯凉茶喝,回味着这久违了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