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还有像是:仰天大笑出门去,归来倚杖自叹息。”

“上句出自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最后两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下句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还有:问君能有几多愁?举杯消愁愁更愁。”

“前一句出自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后一句出自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以及:问君能有几多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个后一句依旧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林夏并没有把每首诗都念一遍,而是直接把原文让系统直接从平板投放到天幕上。

……

可能是白居易之前的诗词串烧给众人带来的震撼太大了,所以看到后面这些正常的诗词串烧大多都接受良好。

以及他们总算知道西游那个“南村群猴欺我老无力”是出自哪的了……

李世民读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只觉得不愧是诗圣,这思想境界……自己都那么惨了,还想着天下人。

并且他依然没有分析出安史之乱的信息……好吧,看来只能明天等林夏讲解了。

不过这个南唐和他的大唐应该没关系吧?他没听林夏提过大唐也被分为北唐南唐了呀!

李白本来还觉得他和子美的诗合到一起竟然如此有趣,但看完子美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一点也不有趣了!

要不他还是拐着子美跟他一起吧,他总不至于也那么穷吧?

杜甫之前就对自己未来的穷困潦倒做好了心理准备,因为做足了心理建设,而且天幕出现后也给了他一些希望。

所以在听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如果一定要杜甫说的话,那就是希望林夏系统早日升级,能开通他这边的时空。

这样即使他后面又穷了,也能和林夏交换一些物资,给自己留一个后路……

赵匡胤听到“李煜”后想起这位南唐后主现在就在汴京……

人嘛,有时候有了一个,就想要更多,可惜他弟赵光义手下都不一定有多少出名的文学大家。

赵匡胤想了想吩咐手下把李煜待遇提高那么一点点。

宋太宗赵光义一想到他这的李煜已经去世好多年了就心痛……

宋神宗有些好奇这回串烧怎么没有苏轼的诗词了?他写了那么多首不可能没有吧?

这么想着他还发弹幕问了一下。

苏轼:→_→……我要闹了!

苏辙:→_→……我太难了,兄长好不容易安静一会儿,官家怎么又不省心了!

……

“额,和苏轼有关的确实有一句串烧一直被人误解的。”

“那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两句据说都是苏轼写的,但事实上只有前一句是苏轼写的。”

“前一句出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而后一句,有人说出自宋代有可能是苏轼写的《戏赠张先》。”

“但一树梨花压海棠,目前发现的最早版本出自明代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和苏轼真没什么关系。”

“苏轼的确曾因张先纳妾而写过互和诗,但苏轼写的诗是《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至于张先的诗没流传下来。”

“不知道为什么传着传着就成苏轼写的了。”

林夏把她提到的原诗都放了出来。

“而这句串烧里的后一句,是民间的故事诗: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化用自元稹诗《白衣裳二首》的:一朵梨花压象床。用来调侃老年丈夫娶年轻妻子。”

“咳咳,再次重申这真不是苏轼写的!”

……

元稹没觉得他的《白衣裳二首》有这么奇怪啊,不愧是民间故事……就是过于通俗了吧。

苏轼在林夏念完串烧后就有种不祥的预感,毕竟这和元稹的“一朵梨花压象床”简直差不多嘛。

果然在林夏解释完后,他一口气差点没上来,呜~他的词,脏了啊!!

而且他是会写出这种诗的人嘛,他在后人眼中是个什么形象啊!???

苏轼哀怨的看着宋神宗,官家要是不问没准林夏根本就不会讲呢?林夏不讲他也不会被创。

宋神宗看天看地就是不看苏轼,他不就是好奇了那么一点点么?他也不知道会发生这种事情啊!

苏辙本来是该与自家兄长同仇敌忾的,但是被误会也不是林夏的错,甚至林夏还特意解释清楚了……

但是看着兄长难得露出怀疑人生的眼神,苏辙用尽全身力气甚至还掐了自己一把才没笑出声。

张先:你们确定受伤的不应该是我么?毕竟他才是那个被调侃的!而且更惨的是明明是互和诗为什么他的诗流传不下来!

……

“和苏轼有关的还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识弯弓射大雕。”

“前一句出自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一句出自教员写的《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苏轼的《题西林壁》就四句,林夏念一遍展示完就过了。但《沁园春·雪》由于比较长,林夏就投放在了一旁。

……

秦始皇嬴政以为诗词应该没自己的事情才对,没想到拐着弯还能背刺他。这是夸的么?汉武是和他有多像,非要绑定了是吧!

而且都隔了两千多年后人怎么知道朕略输文采?他大秦以后文武并重!!!

要不他也写多写几篇文章流传下去?让那帮人也忙起来省的东想西想的……

不过,他想着就算写再多,中间隔了两千多年,估计早就丢了大半了。

汉武帝刘彻想着等纸彻底造出来了,朕把策论文章全给你们誊一遍,朕不缺文采好嘛!

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能被提到就不错了,哪像他们存在感这么低。

唐太宗觉得他能和那些皇帝并列,也算是后人对他的认可,但是吧他真的不介意你们表达直接一点,不用褒贬混杂的……

宋太祖赵匡胤觉得难得有诗词竟然带他玩已经不错了,他不贪心,文采风骚都略输了他也不介意。

蒙古国

成吉思汗:虽然把他和其他帝王放在了一起,但这提了还不如不提呢!他蒙古铁蹄怎么可能只会弯弓射大雕。

朱元璋:所以就没咱家什么事儿了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别说还挺押韵。难不成他就因为不押韵被踢出诗词了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