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元军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极大的优势,但日军却也不甘心任人宰割。

在不断接到己方城池陷落的消息后,北条时宗也知道事情不妙了,于是便急忙从全国各大名中抽调了十余万人马前往九州岛,准备借助那里崎岖的地形来挡住蒙古人前进的脚步。

不得不说,自古以来,倭人的战斗意识和战斗精神一直都要比高丽人强上许多。在面对着悍勇无比的元军时,深藏于倭人内心深处的凶残也被激发了出来,他们抱着宁可自损一千,也要杀敌八百的态度,与东征元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在日军这种不要命的打法之下,哪怕元军的战斗力再强,武器装备再领先,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与此同时,由于日军的拼死抵抗,再加上元军本就不太擅长山地作战,所以经过了多日苦战后,元军依然未能存进一步,这也让他们在出发前制定的“以战养战”计划彻底破灭,大军不得不开始消耗随船携带的物资补给。

十一月二十六日,由于后勤补给的不足,元军主帅忻都下令最后再发起一次全面总攻,如果能够突破日军的防御线就继续打下去,如果不能突破,则准备撤回海上,补给之后再行征讨。

不过忻都没考虑到的是,人一旦有了退路,往往就会失了锐气,但凡碰到了一点挫折就会萌生退缩的想法。

果然,在这最后一次的进攻中,东征元军不仅没能突破日军的阵地,反而连副帅刘复亨都身受箭伤,不得不退回了船上进行休整。

看见元军撤退,岸上的倭人也松了一口气,连日来的苦战让他们的损失极为巨大,很多队伍都是成建制地倒在了元军的箭雨之下,他们也接近于强弩之末。

此时的元日双方,算是各有苦衷,都暂时没有了继续交战的想法,甚至一些日军将领还提出要与元军讲和。

可正当他们将这个提议摆到桌面上来商量的时候,老天爷突然发威了。

就在东征元军撤退到船上进行休整的当夜,一股猛烈的台风突然袭来,竟将东征军的战船刮翻了二百多艘。

忻都无奈,只好率领剩下的人马匆忙撤回朝鲜,第一次征日战争就此宣告失败。

面对着突然起来的胜利,所有的倭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纷纷以为是乞求天神庇佑起到了效果,于是便将这股台风奉为“神风”,后来在二战时期,日本有名的“神风突击队”就是因此缘故才起的这个名,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再次得到“神风”的庇护。

在第一次征讨日本失败后,忽必烈仔细听取了战报,最终得出了‘只是时运不济’的结论,但同时也意识到,水战确实是元军的短板,于是便下定决心先训练一支强大的水师后再发兵征讨。

但此时对于南宋的作战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忽必烈遂将这个念头暂且搁置,准备先将陆地上的事情解决。

而就在元军撤退之后,日本人也没闲着,他们清醒的认识到元军此次作战失利跟自己没啥太大关系,完全是因为不熟悉地形,再加上老天爷帮了忙,所以才能保住一条狗命。

他们认为,元军在进行短暂休整过后,肯定会再次袭来,于是便趁着元军撤退的这段时间抓紧时间进行战备训练,不仅积极组织武士们学习元军的战略战术,同时还征调了数十万民夫,在元军有可能登陆的地方建造了无数的碉堡和防御设施。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一等,就等了整整七年。

至元十八年(1281年),在平定了南宋和西北之乱后,忽必烈终于能够腾出手来对付这些让他十分讨厌的倭人了。

为了一举拿下这个岛国,忽必烈做了充足的准备。

他先是命令忻都和洪茶丘二人率领四万蒙、汉、高丽联军,编为东路军,乘坐战船九百艘,从朝鲜出发,经由对马海峡进攻壹歧岛;而后又任命范文虎为帅,阿塔海、李庭为副帅,率领十万汉军,编为江南军,乘坐战船三千五百艘自庆元(今浙江宁波)、定海(今浙江舟山)出发,目的地是平户岛。

这两个岛屿都位于今天的日本长崎县,忽必烈给他们两支队伍定下的要求是在六月份在这里汇合,然后一同进攻日本本土。

但由于元军舰队的供应和人员登载问题出了纰漏,所以在约定出发的时间未能启航,高丽军马于是便先行出发,作为先锋进攻对马岛,谁知却在对马岛被日本胖揍了一顿,十分狼狈的逃了回来。

忻都闻讯勃然大怒,将统军的高丽将领金方庆一顿臭骂,而后亲自带领东路军进攻壹歧岛,并以火炮击杀了日军大将少贰资能,不过东路军的损失也十分巨大,在攻克了壹歧岛后,不得不进行了短暂的休整。

(这个少贰资能,就是前文中挡住了元军进攻的藤原经资的父亲)可由于跟范文虎的江南军约定是在六月份汇合,所以忻都不敢耽搁太长时间,在进行了短暂休整之后,便带着东路军继续进攻,先攻克志贺岛,再进至宗像洋,而后在九州岛的多处进行登陆,希望能赶在江南军到来之前开辟出一块登陆场。

日军则是发挥了武士道精神,拼尽全力与元军死战,将他们死死缠在了九州岛大大小小的山脉里。

但令忻都没想到的是,直到七月下旬,范文虎统帅的江南军方才晃晃悠悠地赶到了目的地,与他们会合。

此时的东路军已经损失惨重,忻都于是对范文虎十分不满,在双方合兵后的第一次作战会议上就公然质问范文虎为什么迟到,并表示要在回朝之后追究江南军延误军机之罪。

要不说忻都此人,情商确实是不太高,他的这番举动可谓是将江南军上下彻底得罪了,两方本就是互相配合作战,谈不上统属关系,再加上范文虎本就是南宋降将,跟元军旧将本就不太熟悉,在听闻了他的这番话后更是心生嫌隙。

不过自己这边确实是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前来会合,说起来也不占理,所以面对忻都的指责,范文虎只是面色不太好,嘴上却没有反驳他,而且在忻都要求双方共同行动的时候也表示了赞同。

而就在双方互撕的过程中,高丽将领金方庆却不愿意听他们瞎扯淡,提出了主动进攻的观点,并详细说明了为什么要进攻的理由。

当时的日本国内,由于镰仓幕府对于元军的战斗力十分忌惮,所以在得到了元军登陆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便发布了紧急命令,调动全国的精锐部队和大批的物资粮草前往九州岛抵抗元军的入侵,同时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发动全国民众对元军展开进攻。

反观元军,无论是第一次出征日本,还是第二次出征日本,基本都属于一次性消耗,因为他们没有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而且又不能像在陆地上一样凭借着抢劫来以战养战,所凭借只有出征时随军携带的少量补给;再加上无论是元军还是汉军,所擅长的都是骑兵战或者平原作战,很少有在山地作战的经验,所以在面临着经过“特训”后的日本武士,他们的战斗力很难发挥出来,所以在与日军作战时损失极大。

可这还不是最令他们难受的,由于想要快速征服日本,所以在选拔征日军时,都是优先挑选能征善战之士,各类工匠只携带了极少的一部分,元军的本意是准备在进攻日本时一边战斗一边抓捕俘虏或者平民,让他们充当民夫,给工匠们打打下手就可以了,但却没想到由于日军的防备,他们在抵达九州岛后基本没抓到过几个人。

可没有人,就无法在海岸线边上建设坚固的城堡;没有城堡的庇护,元军的苦战一天后回营休息时,就总是会受到日军的骚扰和偷袭,这让他们不得不在夜幕降临之时,放弃那些在白天拼死血战才夺过来的阵地,回到位于海上的战船才能睡个安稳觉。

但是这样一来,双方就由突袭战变成了消耗战。

用脚趾头想也能猜到,在对方的国土上打消耗战,那能打赢么?

说句实话,在征日大军的主帅选择上,忽必烈犯了很大的错误。

忻都此人,可谓是有勇无谋,在第一次征日作战之时便能够看出一丝端倪。

至于范文虎,那更是个废物。谁不知道他的光辉事迹?

先不说他在南宋为将之时所做出的种种愚蠢行为,单单就是将双方约定的会合时间无故拖延了一个多月就能看出来,他哪配当主帅?

更重要的是,范文虎此人,胆子特别小!

为将者,兵之胆也!

若是主帅的胆子都特别小,你还能指望他手底下的将士能多勇猛?

果然,在金方庆提出了主动进攻的想法之后,范文虎第一个表示不同意,他认为江南军新到,应该先适应一下环境,先配合东路军作战一段时间,然后再接替他们的作战位置。

忻都哪怕再傻,此时也看出来范文虎就是不想让自己的手下顶在前面,反而是想拿东路军当炮灰,替他们吸引火力。

于是他便怒斥范文虎,并要求他立刻将江南军派到第一线参与作战,不允许他们进行休整。

范文虎虽然没有什么打仗的天赋,但是非常有当律师的天赋,他在说出那番话的时候就做好了与忻都讨价还价的准备,于是在忻都提出让江南军顶上的时候,立刻便与他进行了一番“良好的沟通”。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两军一起移师至鹰岛(今日本佐贺西北伊万湾,又名九龙山),共同进退。

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明明能够趁着援军刚到,士气正旺的机会发起强攻,却偏偏要拖延时间,与对方打消耗战,真不知道该说他们傻还是蠢。或许是日本的天照大神不愿意再看见范文虎这俩蠢货,就在他们移舶后不久,鹰岛的上空出现了大团呈羽毛状的云彩,并逐渐增厚为密集的卷层云。

如果是熟悉海上情况的老渔民们或许能够看出来,这是台风即将来临的前兆。

但毫无海上常识的范文虎却并不知道这些漂亮的云彩所代表的含义,他只直到,七月最后一天的夕阳,格外美丽。

八月一日,凶猛的台风突然降临,其威力甚至远甚于第一次征日战争时所遇到的台风,元军的战船被惊涛骇浪不断地卷起抛飞,而后又重重地砸在了海面上,或者与其他船只相撞,化为了无数的碎片,大批的元军将士也沉溺于风波之中,葬身于海底。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人纳闷,范文虎手下的江南军不是很擅长水战么?为什么没提前发现天气的变化?

给大家解释一下,虽然范文虎统帅的江南军有极为丰富的水战经验,但那仅限于在风浪较小的江河之中,而海战与河战,有着天壤之别,先不说风浪的汹涌程度,单单就是所乘坐的战船都没有太多相似之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讲一下元军所乘坐的战船了。

由于所面临的环境不同,河船往往都是平底船,船身宽,吃水浅,多桅多帆,能够完美适应江河这种水浅滩多的环境,不容易触礁,而且航行速度还快。

但海船则完全不一样,他们大多是底尖上阔,首位高昂,两侧有很高的护板,吃水程度更深,稳定性更强,而且建造海船所需要的工艺也比建造河船更高。

可由于忽必烈在刚刚平定南宋之后便准备出征日本,所需要的船只数量又极为庞大,所以便给江南和高丽的造船厂都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再加上蒙古官员一贯实行的高压政策,使得造船厂的船工们十分反感,所以他们便欺负蒙古人不懂海战,为了应付差事便敷衍了事,给出海作战的元军打造了许多更容易建造的河船,所以在面临台风的时候才会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

写到这里,我只想借用《荀子》里的一句话。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