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这一日的辰时,刘贺早早就在前殿等候来参加大朝议的朝臣们。
这是鼎新元年的第一次大朝议,从这一刻开始,刘贺在各个层面上成为了大汉帝国名的皇帝。
他拜过高庙,他给孝武皇帝上了庙号,他获得了民心,他亲政了,他扳倒了权臣,他有了年号……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上面所有这些能够让一个皇帝变得更名正言顺的事情,昌邑王刘贺都未曾做过。
但是,只是走到这里,刘贺还很不满意
看起来走了很远,但却还不够远,甚至只是刚刚开始。
很快,辰时的报时钟声传进了殿中……
高高在上的刘贺,透过冠冕前面那九串旒珠之间的缝隙,看到了群臣们的影子正扭曲着走进殿来。
张安世、丙吉、赵充国、韩增、魏相、黄霸、王式、王吉……
该来的,今日都来了。
“臣等问天子安!”群臣拜了下去。
“众卿平身。”刘贺冷漠地说道。
“诺。”
朝堂之上,君臣见礼,同往常一样。
按照成制,天子会先问政于朝臣,等三公九卿尽抒己见后,再来定夺。
如此一来,臣子尽到了臣子的义务,天子有了天子的大度,各得其所。
霍光不在了,但规矩是不能乱的。
刘贺看了看坐在自己侧前方的樊克,确认对方准备好纸笔之后,终于清了清嗓子,让朝臣看向了自己。
“今日,是鼎新元年第一次大朝议,朕看诸位爱卿安然无恙,甚是欣慰。”刘贺开口说道
“劳烦陛下挂念,臣等感恩涕零。”众朝臣有些机械地齐声答道,为了让声音更整齐,他们故意拉长了声音,显得非常无力。
“今日的大朝议,朕有三件事要议,这三件事都是大事,恐怕要到午时之后了……”
张安世听到天子这句话,有些惊讶,陛下不是说只议封侯和拔擢朝臣这两件事情吗?
为何突然会多出一件来?
大朝议虽然不能说完全是一个过场,但所议之事往往都会现在小朝议上通气,以免节外生枝。
数月之前,天子为了要对付霍光,所以才常常在大朝议上突然发难,打得霍光猝不及防。
这自然是一个破局的妙计。
但是,霍光现在已经倒了,难道不应该恢复到原来的成制吗?
尚书署、小朝议和大朝议,各自有各自的作用。
尚书署自行处理有例可循的常务,天子和内朝官在小朝议上商议朝堂大事,而后再在大朝议让外朝官裨补缺漏。
这套流程是孝武皇帝时延续下来,由内到外,层层相套,非常合用。
天子是不知道这套流程,还是忘了霍光已经伏诛的事情了?
其实不只是张安世一人,参加过三天前那场小朝议的朝臣们,都纷纷疑惑地看向了天子。
但高高在上的天子没有给他们任何回应,在旒珠的遮掩之下,天子的面目有一些模糊。
于是,他们只能按下耐心来,打算先听天子讲完今日的事情,而后再找一个机会进谏。
“虽然大汉去年动荡多难,但逆犯皆已伏法,朕也已下诏给参与平叛的兵卒军校赏赐了钱粮,并按制封爵。”
“但是还有几个立下殊勋的重臣,其功劳已经能够封侯了,今日在这大朝议上,众卿就先来议一议此事吧。”
刘贺说完这句话之后,魏相和黄霸这几个在倒霍过程中立下大功的朝臣,立刻获得了身边朝臣羡慕的目光。
“张卿,你觉得何人应该封侯呢?”刘贺问张安世道。
“陛下,封侯乃国之大事,微臣不能置喙。”张安世连忙答道。
这不是张安世明哲保身,赏赐钱粮也好册封侯爵也罢,都是天子的特权。
这和官员朝臣正常的任免拔擢,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
哪怕张安世是大司马大将军又是领尚书事,也不能随意开口。
更何况,张安世也是立下大功的朝臣,于是就更别不便开口了。
“那丙卿如何看呢?”刘贺又问丙吉道。
“微臣亦不敢置喙,全凭天子定夺。”丙吉再次说道。
“既然如此,那朕先来说说心中所想,诸位爱卿若有意见再查补。”刘贺说道。
“唯!”前殿中的朝臣齐声说道。
“《白马之盟》有言,非刘氏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可封侯……但从成制来看,有功者即可封侯,而这功未必是军功。”
“朕应该是没有说错吧?”刘贺特意问道。
群臣自当称赞天子博闻强识,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既然如此,这封侯之人至少是要立下不世功勋的。”
“在霍乱平定的过程中,军功最盛者当属骠骑将军韩增及卫将军赵充国了。”
“韩增已袭封其父韩说按道侯之爵位,所以食邑由一千户增至三千户;赵充国封为营平侯,食邑三千户。”
在二十等军功爵位当中,只有列侯和王侯才有真正的食邑,但食邑数量差距极大,有万户侯也有百户侯。
万户侯的人数非常少,大汉肇建之时有那么多勋贵功臣,太祖高皇帝也只封了萧何、曹参和张良三个万户侯。
而离现在最近的万户侯,就是刚刚身首异处的霍光。
所以这食邑三千户的列侯,已经算是极重的封赏了。
刘贺刚刚说完自己的决定,韩增和赵充国两人连忙起身下拜,连称不敢受此等重赏。
“只有赏罚分明,才能是非分明、忠奸分明,二位爱卿与其推阻,不如日后再立新功。”刘贺正色说道。
“谢陛下重赏,臣等定然不负圣恩。”韩增和赵充国不能再推阻,连忙再次有些惶恐地拜谢道。
“霍氏作乱之时,张安世、丙吉居中调度,亦为大功。”
“张安世已为富平侯,食邑由两千户增至五千户;丙吉封博阳侯,封邑五千户。”
这一次,前殿的朝臣之中,再一次传来了窸窸窣窣的议论之声。
五千户的列侯啊!
许久没有见过了,这已经比追汉初时的勋贵功臣了!
张安世和丙吉没有想到封赏会如此厚重,所以比刚才的赵充国和韩增更加惊慌。
他们立刻有些手忙脚乱地来到殿中,而后连忙拜下,坚决不肯接受天子的封赏。
刘贺搬出了相同的理由,甚至在脸上摆上了一些怒意,才逼这二人接受了赏赐。
但是他们二人回到榻上坐好的时候,仍然不停地擦汗,似乎没有完全恢复镇定。
不怪这两个人谨慎,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地位太高,极有可能会遭到记恨。
刘贺表面上温和地笑着点头,看起来十分满意欣慰,但他的内心却有一张冷笑的面孔。
现在乖乖地吃了朕给你们的肉,待会动刀子砍你们的脚后跟时,伱们就莫要再喊疼了。
“魏相、黄霸、王吉亦有不世之功。”
“魏相封为高平侯,黄霸封为建成侯,王吉封为安武侯,食邑均为两千户。”
和五千户相比,这两千户的食邑看起来就普通了一些,这三人又是性格直爽之人,很快也就谢恩了。
“丞相蔡义,既是前朝老臣,今又任丞相,更是婕妤蔡氏之祖父,故封为阳平侯,封邑一千五百户。”
前面的韩增和张安世等人,都是因为立下大功所以才被封的侯,但蔡义却并没有在平定霍乱中立下功劳。
但是给丞相封侯本就是成制,再加上蔡义被“清君侧,诛蔡义”之事吓得重病,也就配得列侯的爵位了。
不少和蔡义同岁的朝臣看蔡义被封侯,既有欣慰更有同情,天子还是仁善,给了蔡义列侯的爵位,他也能死而瞑目了。
“丞相蔡义年迈多病,朕不忍其再受案牍劳形,故免去其丞相之职,但仍享受丞相之钱粮,也算是能颐养天年了。”
此时的大汉还没有明确的告老的制度,一个朝臣要么累死在任上,要么则因犯错而被罢官。
如今,天子虽然免去了蔡义的官位,却又保留了他应得的钱粮,也算是仁慈的举动了。
一时之间,群臣又起身再拜,连称天子体恤下情
不少已经老态龙钟的杂号大夫也似乎看到了一些希望:已经升官无望了,那么能回家含饴弄孙也是一个好结果了。
朝臣们都很满意,刘贺自然更满意。
他让蔡义告老,可不只是怜悯蔡义,而是为日后让朝臣告老建立一个榜样。
毕竟,成制就是由特例作为开端的。
有了蔡义的这个先例,以后如果遇到不听话的朝臣,刘贺就可以用同样的理由,逼其告老告病了。
劝退朝臣,这可比直接罢官削爵体面多了。
而且,撤掉蔡义的丞相之职,还与今日要做的第三件事情有莫大的干系。
“苏武、傅介子截获霍贼与匈奴勾连的军情,亦等同军功,二人皆已经为列侯,增食邑至一千户。”
“谢陛下厚封!”苏武和傅介子两人从角落站了出来,一路走到殿中向天子下拜并且谢恩。
前者无官无职,后者只是区区御马监,根本没有资格在大朝议上露面,所以不少人已经忘记了他们的存在。
如今再看到这两人拜在殿中,不少朝臣自然就想起了他们曾经的功绩,也开始为他们被霍光埋没而抱不平。
进而,这些朝臣又开始感叹天子比霍光更有识人之明,一定不会让人才被埋没的。
带着这种想法,不少不得志的朝臣的干劲儿更足了一些,功名利禄之心熊熊燃起。
这就是按功劳封赏的好处,既可以让有功者感恩戴德,又可以让未立功者心向往之。
不愧是一个操弄人心的好手段啊。
但是今日可不只能吃肉,还要“杀人”。
求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