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面,就是当皇帝。
古人说话就是如此隐晦。
毫无疑问,刘贺当然想当皇帝。
谁又能抵挡权力的诱惑呢,尤其是作为一个穿越到古代的现代人。
刘贺一直很小心,很少向别人直接明白地透露自己的想法。
再过几天,征召自己去长安的诏书就到了。
对于王式,刘贺决定不再隐瞒。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心情,大大方方地说道:“王傅说得对,寡人想要南面称帝。”
“可当今县官正值壮年,寡人能做的事情并不多,殷之鉴尤未远矣,燕王旦和上官家的血还没有干呢。”
“寡人这几年来甚少离开昌邑,与朝中重臣更未暗通款曲,更何况,寡人茕茕孑立,母族尽没,就算想要南面,恐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如此大动干戈地揪出那个田不吝,只是想看看这昌邑国,有哪些堪用的人罢了。”
说到最后,刘贺的脸上不仅闪过一丝悲色。
其实,刘贺的母族也曾显赫过。
刘贺的祖母是孝武皇帝晚年最宠爱的李夫人。
她还有两个哥哥,一个是协律都尉李延年,一个是贰师将军李广利。
据说李延年容貌喜人,能歌载舞,深受孝武皇帝的喜爱,二人的关系不可言说。
贰师将军李广利虽然平庸,但至少也是一方军头。
如果不作死,那么都能成为昌邑王在朝中的助力。
可是,刘贺这舅公李广利没有苟住。
竟然在巫蛊之乱后,迫不及待地就和左丞相刘屈氂暗中勾结到了一起,想要立外甥刘髆为储。
这触及了孝武皇帝的逆鳞。
事情不慎败露之后,孝武皇帝勃然大怒,下令腰斩了丞相刘屈氂。
李广利当时在外带兵征讨匈奴,得知消息之后,为了戴罪立功,居然偏师冒进,导致全军覆没,最后只得投降匈奴,最终也死在了卫律的手中。
李广利这一逃,李氏一族尽数被诛。
其实,李广利要是回来认罪,未必会被牵连。
毕竟,凭借孝武皇帝对李夫人和李延年的宠爱,刘髆的王位最后也没有收到影响。
可是,历史不能重演。
在李广利这个坑爹的舅公的一番操作之下,刘贺手里其实没有任何可以上桌的筹码。
刘贺在这大汉,就是孤儿,如假包换的孤儿。
所以刚刚的一番话,刘贺说得坦坦荡荡,脸上凄楚的表情倒也不全是装出来的。
就连王式这个风烛残年,见惯了刀光剑影的老儒都有一些动容。
良久之后,王式才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老臣在二十年到的这昌邑宫,那时的先王与和现在的殿下一般大,就因为立储的事情,整日活在惶恐之中,要不然也不会那么早就郁郁而终。”
“老夫虽然久居昌邑,但也是并不是埋首故纸堆的腐儒,也能看清楚朝堂上的云波诡谲。”
“大汉立国百余年,为了长安的那把椅子,不知道有多少宗亲勋贵身死族灭。”
“如今县官虽然无嗣,孝武皇帝的血脉也不繁盛,但老臣是看着殿下从牙牙学语的婴孩长到如今这翩翩少年的模样的,所以其实更愿意看到殿下平平安安地当一个诸侯王。”
“而不是卷入到长安的乱局中。”
“所以,那一日听出了殿下有南面之意,就总想要再劝一劝殿下。”
王式说了很多,到了最后,浑浊的眼睛似乎都泛红了。
刘贺只是静静地听着老师的话,没有做任何的反驳。
如果没有野心的话,大汉的诸侯王虽然少了一些自由,但是在物质生活上还是很过得去的。
尝尝天下美食,喝喝美酒,再从西域找几个不同族的胡姬,生上十几个孩子,未必不是惬意的生活。
最开始,刘贺也曾想过不去长安坐那把椅子。
但是后来他想明白了,天家的纷争,不是他想躲就能躲过去的。
身上流了高祖的血,就必须参与到这场权力的游戏当中。
历史上的那位昌邑王后来被贬为海昏侯,一辈子不也过得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吗?
再仁慈的君主,对待有潜在威胁的人,都不可能心慈手软的。
就像那位图书管理员前辈说的那样: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更何况,霍光选自己,不就是看上自己势单力薄吗?
“弟子明白王师的良苦用心了,弟子向王师保证,除非天命降临,否则绝不敢妄想,更不会妄动。”
刘贺不想作太多的欺骗,所以并没有把话说死。
他原以为王式还会再劝自己一番,但是没想到对方似乎很平静。
王式点了点头,终于不再多说什么。
王式可看了看案上的《诗经》,再细细品味殿下的话,还是有些不安心。
一个时辰的早课就这样结束了。
师徒二人行礼拜别之后,就分别离开了日知殿。
王式离开了昌邑宫,直接就回到自己的府里。
他没有用饭,而是把自己锁在杀死夏侯平的花厅书房里。
血腥气早已经散尽,但是杀意仍然在。
他先在书架上取出了十几张一尺见方的素帛,摆在了桌子,又准备好了笔墨,才坐了下来。
此时的大汉虽然已经有了纸,但是质量并不好,不适合用来书写,所以还没有普及开。
写书信,要不然用简牍,要不然用素帛。
素帛价格不便宜,一尺见方就要三四十钱,不要说一般人家,就是王式这样的官员也很少用。
但是和竹简相比,素帛可以折叠,便于收纳。
自然最适合用来写密信。
王式用笔吸饱了墨,沉思良久之后,终于动笔了。
“安庆吾徒:一别十二载,不知可安好,知君太祝丞事务繁重,然为师有一事相求……”
“不屈吾徒:一别十七载,不知可安好,知君谏议大夫事务繁重,然为师有一事相求……”
“无忧吾徒:一别二十载,不知可安好,知君卫尉丞事务繁重,然为师有一事相求……”
……
王吉一口气写了十几封密信,每一封几乎都可以让王氏一族族灭。
但是,他要提前为殿下做一些布置。
老儒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学生。
当了一辈子的老师,谁还没有几个信得过的学生呢?
九卿没有,但是六百石、比千石的官员还是有一些的。
王式老了,但不昏聩。
实际上,这个老儒时时刻刻都在盯着朝局。
他现在明白了,天命未到,要提醒殿下谨慎;天命一到,要襄助殿下登基。
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王师。
如果只是一味地劝殿下不要有非份的想法,那是迂腐透顶的书呆子,脑子怕不是被蛀虫给嗑了。
这几年来,王式一直在暗中搜集长安的消息。
上官皇后不满十五岁,还没有到生养皇嗣的最佳年龄。
所以,当王式听说大将军为了不让后宫的其他人诞下子嗣,强令她们穿上不方便脱解的穷绔时,他就敏锐地意识到,天命居然在向昌邑国靠拢——天子虽然正值壮年,但身体一直不好,霍光为了擅权,竟然如此逼迫天子,天子恐怕……
天子一旦大行,又无子嗣,那么能承续大统的宗室人选并不多。
昌邑王当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前提是,广陵王刘胥的名分先被否掉。
这不是不可能发生。
只是自己老了,残年余力,终是不能陪殿下去长安了。
希望自己的这些学生,能为殿下出一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