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堡宗别闹 > 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级教育体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级教育体制

朱见济把心中这个想法说出来,问陈献章:“现在地方官学都已扩容,上至州府,下至县境,都有官学机构,这其实也是教育司的一个下沉,遍及全国了,如此推广下去,我大明读书人将会大幅度增加,会不会引起守旧读书人不满?”

陈献章哈哈大笑,“这是天下读书人之幸盛事,若有守旧读书人迂腐的抱着他那点蝇营狗苟的念想,也不过是螳臂当车。”

真正的读书人,从不介意天下人人皆诗书。

杜甫就说过,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朱见济一想有道理。

现在皇权之稳固,军事实力之强盛,只等各部门布好局之后就进行土地改革,连土地改革老子都敢去做,还怕你一些守旧读书人?

而且土改中也要牵扯到部分守旧读书人。

于是思忖了一会儿说道:“不论官学、私学和书院,都是为大明培养尽可能多的人才,以前因为诸多状况,导致读书成本很高,有的读书人甚至一辈子都在抄书,买不起任何一本书,这也导致读书人少,所以才会有什么寒门的说法——”

其实所谓寒门,也不是贫苦老百姓。

寒门,指寒微的门第,专指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也叫庶族,并非指贫民阶级。

所以朱见济话锋一转,“所以老百姓的子嗣读书的概率低,因为没钱买书,也因为他们耕种需要劳动力,但是现在国家需要更多的读书人,我们不能扩建官学就了事,还要让更多的老百姓的子嗣有更好的条件来读书。”

朱见济便要做那杜甫。

陈献章道:“官学里求学的读书人,确实大多都是家庭较为富裕的人,贫寒老百姓别说官学,连私学都上不起,其实也不对,根据微臣了解,私学收取的费用更贵。”

朱见济道:“所以我们要改变这个现状,关于普及读书这事,是一项利在千秋的壮举,而且现在朝廷有钱,既然有钱,那就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上,所以朕有个想法,陈爱卿你听听看,可行否。”

陈献章道:“臣洗耳恭听。”

朱见济道:“朕拟把读书改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蒙学,这个阶段的读书适龄人年纪应该在四岁到十岁之间,他们的主要学业任务就的识字,掌控《百家姓》、《千字文》、《三系书》和《九章算术》中的九九乘法等蒙学基础知识,为后续的读书打下基础。”

顿了一下,“其实就是蒙学。”

陈献章道:“私塾就有这个职能,可以做到。”

朱见济摇头,“朕知道,如今我大明的读书人,蒙学启蒙要么是家学,要么在私塾,官学根本不负责这个事,朕的意思,是官学和私塾、私学甚至包括书院,都要设立专业这个阶段的教学,要形成规模,形成体制。”

陈献章没吱声,他有点难以理解。

现在的读书人,蒙学其实很简单了,因为陛下的《新华字典》已经推广这么多年了,新一代的读书人,基本上都掌握并运用的简体字和《三系书》。

朱见济道:“所以教育司要根据蒙学教育的这个情况,来编写和制定更为规范的蒙学书籍,同时,全国的官学设立蒙学学校,私塾和私学也一样,大家都统一用教育司编写的蒙学书籍来进行授学,并且尽可能的让适龄儿童都能去上蒙学学校。”

陈献章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可不是一点点人。”

全国这个人口基础,适龄儿童可太多了。

朱见济道:“你先别急,听朕说完。”

继续道:“蒙学学校之后,是初中级学业,这个阶段,是十岁到十五岁学子的学习阶段,教育司也要在传统的四书五经之外,编写专业的教材。”

“初中级学业完成后,便是高级的大学了,大学里要学的就是各种专业知识了。不过现在朝廷已经建立的大学数量还是偏少,接下来应该投入重金,在全国兴建多所大学。”

陈献章道:“如此,倒是能适应当下的教育改革后的形势,可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样一来,读书人的学子们在二十岁以前,都得专业读书,无法为家里分担劳动,这样的话,全国大部分家庭都无法负担得起——嗯,但是肯定比以前好多了。”

现在盛世,老百姓手中也有钱,勒紧裤腰带,还是能供养一个两个学子。

可问题是大部分家庭都生了好几个。

朱见济笑道:“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事情了。我们可以这样考虑,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书,人和人终究是不一样的,其实很大一部分人,读完蒙学之后就会因为各种情况放弃读书,也无妨,只要他们识字,就能有所作用,还有一部分人,则是能完成初中级学业,这当然更好一些,比起仅仅识字,他们懂得的基础文化更多,对国家的发展也能起到作用。然后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能够完成初级学业进入大学,学习专业知识,这些读书人就是国家未来的发展中的主要力量。”

“所以接下来教育司的重点工作,是在全国的官学健全这个三级教育体制,把官学进一步扩容,为此,朕会着令户部在今年为教育司拨款一亿两,同时,今后的每一年,朝廷都会根据情况,为教育司拨款,根据具体情况来酌定拨款数额,但至少都应该是三五千万两,以此来推动我大明的全民教育的普及。”

这是硬生生的投入,而在短期内看不到产出。

甚至说,不会有产出。

因为教育本来就不是一个行业,而是国家发展的根据,不能把它当做生意来看待,它的产出,也是肉眼看不见的。

不仅是陈献章震惊了,一旁的李雅风和成铭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是何等的大手笔!

关键是这样做值得吗?

第一年一亿两,以后每年三五千万两,长此以往,这该是何等的一笔巨款——历朝历代,哪个朝代能做出这等壮举来。

没有。

因为就算是最富裕的大宋,都没有当下大明这般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