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3章 三个条件一
微熏之际,李言触动肝肠、神情哀嘁的说道:“一入侯门深似海,更何况李渊做了皇帝,李建成又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储君。宫禁森严,我一个无依无靠的孩童,如何能见得到他。”
“哈哈哈”
说到这里,李言仰天大笑,神色悲痛道:“但我没想到,天意弄人,做了太子的人了,竟然还有生命危险,被人屠猪宰狗似的杀掉。玄武门之变,不但李建成兄弟陨命,就连李家满门都被诛杀。”
“当年李建成全家被杀的时候,我就在长安城,看到这一幕,我吓的混身发抖。无比幸庆,幸好我没有认祖归宗,幸好李建成已经把我遗弃了,若是是我回到了李家,恐怕二十年前就死了。”
“最后我不敢待在长安,甚至不敢留在中原,生怕什么时候被李世民找到,将我斩草除根。于是扮做乞丐,用了几个月,跑到了草原,苟且偷生,这才能活到今天,有了今天的右贤王。”
“哼”
李言看着大帐门口正对着的长安城,咬牙切齿道:“虽然李建成是个负心汉,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他毕竟是本王的亲生父亲,他欠我和我母亲的,我可以随意报复他。”
“却不能任由他惨死在李世民手中。”
“这次本王率大军南下,就是要为我那惨死二十年的父亲和兄弟们报仇雪恨。”
李言一怒,刹时间,那种统率百万强兵的滔天威势和杀人无数凝聚起来的骇人杀意,顿时笼罩着几人,肆无忌惮的压下来,让几人如负山岳,喘不过气来。
三人都是脸上一惊,房玄龄更是心中一凛,这右贤王看着年纪不大,气势竟不弱于李世民。
他追随李世民日久,能很清晰的感觉到,右贤王正处在人生最巅峰的时刻,而李世民却是江河日下,垂垂老矣!
“李言,你唤我一声堂叔,我也托大,叫你一声贤侄。”
李道宗久在沙场,最先反应过来。他看着一脸愤怒的李言,对这其中的多重纠隔,相爱相恨也是感到头皮发麻。不过即然认了亲,那就不是外人,他就有资格,也有义务从中斡旋。
长叹一声,李道宗劝道:“当年大郎和二郎争位,最后也是杀红了眼,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们这些宗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也不敢插手其中。”
“最后发生了玄武门那样的惨剧,我们也是无比悲痛的。”
“如今都过去那么多年了,二郎也走到了人生的末尾,若非奇迹出现,他在一年前已随你父亲而去了。”
“若是你们都是普通人,无论如何,堂叔也替你做主。只是现在你们一个是大唐之主,另一个主宰草原,都不是小人物,你们之间的争斗,足以让天下陷入动荡,无数百姓受到牵连啊!”
“呵呵,堂叔你这么说,侄儿倒不是完全认同。”
李言脸色严肃的道:“要知道当时李建成三十九岁,而李世民只有二十九岁,两人相差十岁。李建成又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储君,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论心性,论成熟,论权力,李建成若不是对李世民这个弟弟抱有一丝手足之情,哪有李世民出手的机会?”
“中原有句俗话,叫儿行千里母担忧,母去万里儿不愁。”
“说的不单单是母子,兄弟姐妹之间也是如此,都是年长的对年幼的多少有些爱护之情,可年幼的对年长的,往往可以做到无情无义。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付出越多的越在乎。”
“受到照顾越多的,却越不会在意别人的感受。”
说到这里,李言冷冷道:“李氏三兄弟,越年长的越重情,越小的越狠毒,天下也皆是如此。李元吉也就是从小被宠坏了,能力不足。真论到心狠手辣,李世民也比不上他,本王没有说错吧!”
呃.
李道宗三人听到这里,脸上都是尴尬无比。以对方的身份,当然可以畅所欲言,他们却不能随便接话。不过想想,好像确实是这样,不但是李家的三兄弟,就是他们自家的孩子们也是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家族的传承,总是要挑年长的,确实更有责任心一些,而越小越受宠的,也往往越自私,越没有担当。
窦诞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他正是当年的见证者,又何尝不知,李建成若是想杀李世民,有的是机会。他一直没动,你说他不敢也好,不想也行,不忍也罢。
总之,李建成的心性确不如李世民凶狠。
只是历史不但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也是由胜利者主宰的,就连李渊也认了帐,他们能怎么办呢?李世民杀亲兄弟尚且不手软,更何况他们这些所谓的亲戚,谁敢多嘴?
“兄弟相争,与百姓何干?”
窦诞想了想,最后只能从天下大义来劝说,怅然道:“李言,你是大郎的骨肉,表叔没有资格劝你放下仇恨,就如同当年也无力干涉他们兄弟之争。”
“但有一点儿,你们现在都是无数生灵的主人。你们相争相斗,尽量不要把百姓牵连在内。”
“和平来之不易,无论是中原的百姓,还是草原的百姓,你们都该多替他们考虑考虑。否则,就不配享受他们的供奉。”
在确定了李言的身份后,窦诞又喜又忧,喜的是李氏一脉的后人竟然能统治草原,建立不下于大唐的基业。如此中原半个天下在二房手中,草原半个天下在大房手中。
李氏当真是积下了几百辈子的福德,能据有整个天下,做为和李氏同气连枝的姻亲,他们窦氏也跟着粘光。以后无论中原还是草原,都能横着走了。
忧的是这两家却有着血海深仇,灭门之恨,更不用说,原本皇位应该是在李言这一脉的。
他即有理由,又有义务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想来想去,窦诞只好从私情出发,尽量将两家的仇怨约束在私人恩怨的范畴内,只要延制了规模,就等于消弥了战火。
“是啊,李言。”
李道宗也是苦口婆心的劝道:“你现在为草原之主,也不下中原的皇帝了,其实际威势更在中原的帝王之上。你看每次都是你力压大唐,而大唐却不能跑到草原上去威胁到你。”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二郎早已退位,这回若非你大军压境,二郎也不会再出现了。”
“现在是他的长子在做皇帝,承乾和你一样,都是厚道人。以前在长安的时候,年年去大郎的墓前祭祀,为了这事儿,不知道被二郎责骂过多少回了。”
“以前的是非对错,都是上一辈子的事情了。”
“与现在的皇帝无关,若是两家拼个你死我活,最后恐怕两败惧伤,这又是何苦来哉。你祖当年为什么忍着心痛,认下了这个结局,就是不想惨剧继续发生。”
“你祖父在天之灵,若是看到自己的子孙继续相仇相杀,那将是何等心痛。不如就让那往日恩怨,随着上一代的逝去一块儿过去吧!”
房玄龄在一旁,眼巴巴的看着,却不敢参和这么敏感的话题。
无论窦诞还是李道宗,都和李言有着血脉之亲,打断了骨头连着筋,多少有些情宜。而自己却是一个外人,当年还参与了谋划玄武门,算下来,自己也是帮凶。
他怕一句话说错,让对方想起了这一茬儿,直接把他拉出去砍了,那才叫冤呢?
李言觉得戏演到这里也差不多到位了,于是装模作样的抬起衣袖,擦了擦根本不存在的泪水,最后思虑良久,才下定了决心似的说道:“看在祖父在天有灵,还有你们的面子。”
“本王可以撤兵,不过,李世民必须要答应本王三个条件。”
一听对方松口,三人都不自觉的松了口气,虽然有这层关系,但他们也知道,突厥人此番南下,是奔着争天下来的。
能最终放弃这一战略目标,当然离不开李世民的再次出面。
只是仅仅凭着这点儿还不够,突厥八十万骑兵,已经超越了中原王朝能承受的极限。
若是真的不管不顾的肆掠,就算灭不了大唐,晋朝五胡之乱,不可避免的将再次上演。大唐最好的结果,也是丢掉关中,迁都洛阳,搞不好退过长江,重蹈晋室南渡的局而,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还是在李世民出来力挽狂澜的情况下,要是摊到李承乾身上.
呃.
窦诞忽然反应过来,若是没有李世民的话,搞不好还没有那么严重的后果,大唐肯定还是大唐,亡不了。就算李言入主了中原,那也是李氏子孙,而且连草原也会纳入大唐,成为空前绝后的庞大帝国。
只是二郎一脉,恐怕难以善了。
一时间,窦诞心中纠结,也无法判断李世民醒来是好还是不好了?
最后窦诞摇了摇头,挥去了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不管怎么样,改天换地都是极为严重的事情。若是能不动,就尽量不要动。如今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退兵,就是最大的胜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