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章 意外状况
突厥汗国的历史远比之大唐要长久,甚至超过了前隋,做为后来取隋而代之的李唐,在突厥面前,是妥妥的小字辈。虽然几经变故,汗国的大权已经从阿史那氏转移到右贤王之手。
但只要右贤王没有另立国祚,依然打着突厥汗国的旗帜,那就是突厥正统。
更何况如今突厥势大,攻守之势如此,对方出了宰相,相对应的,大唐也该有同等级别的官员去接待。
房玄龄一离去,李世民转头看向侯君集:“君集啊,这朝堂上很多臣子对突厥右贤王部中重要的人物并不了解,你和右贤王打交道最多,对他们的内部情况也最熟悉。”
“所谓知已知彼,趁着这段时间,你给众臣们详细的述说一下吧!”
“是,太上皇。”
侯君集看了眼丹墀上的李承乾一眼,见对方面无表情,不置可否,于是上前一步:“皇上,各位大人,这右贤王名为李言,是我中原人士无疑,而且还是河东道太原人。”
“从小在晋阳城长大,直到武德年间,他母亲去世,他才流落到草原上,辗转跟了颉利。”
说到这里,侯君集略一停滞,而满朝臣子们也是神色凝重。
关于右贤王是李建成长子的传言一直都没有断绝过,而右贤王本人也从来没有否认过。这段历史,不但李世民调查过,一些世族也下大功夫打探过。
只是关于右贤王的成长记录,就像被一双大手抹去了似的,谁也查不出半点踪迹,而晋阳经过多次战乱,尤其是李氏进入长安,太原被刘武周肆略后,更是查不到一丝痕迹。
唯其如此,反而更让人浮想联翩。
试想若仅仅是一个普通人,又怎么可能把十多年的成长经历,全都掩盖的天衣无缝。
除非这其中一直有大人物在暗中出手,比如李建成或者李渊。
只是此事太过敏感,谁也不敢宣诸于口,此时侯君集的述说只是蜻蜓点水,可言外之意大家都心中有数。站在对立面的文臣和武将们眼神相视,频繁交换,心照不宣。
李世民却是不悦的说道:“右贤王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你重点说说他下面的人。”
“是,太上皇。”
侯君集看到李世民虽是不满,皇帝却嘴角含笑,知道自己摸住了皇帝的脉。当他发现突厥人南下打的都是李字旗的时候,他就知道,皇上肯定要坐实右贤王的出身。
不为别的,就为了皇上在草原上留下的那些血脉。
若是把现在的‘傀儡’右贤王认到李建成一脉之下,也那算认祖归宗了。当然,这些注定未来要掌握草原之权的‘皇子们’,必然是知道真实情况的。
要是真认到皇帝名下,侯君集定然是不安的。可放到李建成名下,就威胁不到自己的外孙了。是以侯君集冒着得罪李世民的风险,也要帮帮场子。
浅尝则止,侯君集话锋一转,连忙道:“右贤王麾下设置了左右大当户,分别由文臣赫尔木和武胆古仁图两员副手担任,相当于大可汗麾下的左右贤王。”
“随后就是十二位大都尉,二十四名大首领,上百位万夫长”
一路快马加鞭,房玄龄在路上接到了突厥使臣。
半个时辰之后,在房玄龄的陪伴下,赫尔木手中拿着一根铜制的旌节大步走入了太极殿。
殿内臣子早已分成两列站立,紧紧的盯着这个异族人。
这里的人除了侯君集之外,基本上没人见过赫尔木。在看到他深褐色的眼珠时,这才想起,此人是流落草原的粟特人,机缘巧合之下,才成了右贤王的左膀右臂。
为右贤王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众人的关注下,赫尔木大步走向了殿前,右手抚胸弯了弯腰:“见过大唐皇帝.”
呃.
一抬头,发现丹墀上竟然坐了两个人,一老一少,还都穿着龙袍,坐着龙椅。
赫尔木极为诧异,一时间有些搞不清楚状况。
房玄龄刚刚一路过来,已经和对方有过交流,发现对方不似一般突厥人那么粗鄙不堪、嚣张跋扈,反而很有学识,侃侃而谈、风度翩翩,不输中原文士。
于是上前介绍道:“大当户,在你面前的是我大唐的太上皇和皇帝陛下。”
“太上皇?”
赫尔木一愣,随后蓦然一惊,脱口而出道:“李世民?你不是”
“哈哈哈”李世民见状爽朗的大笑起来:“赫尔木,你们右贤王恐怕以为朕已经不在了,却不知道,朕等了他整整一年,没想到他此时才来,真是让朕失望啊?”
李言给赫尔木的任务是让大唐投降的,打算先礼后兵。
却没有告诉赫尔木实情,就是为了造成这种强烈的反差,让突厥人觉得李世民以假死为掩护,布了一个天大的圈套给突厥人。
因为之前李言出兵南下一直都是以李世民过世为基础的,是以所有人都觉得天可汗已经不在了。
现在猛然间出现,自然会让突厥人大为意外。
人的名,树的影,天可汗若是健在,那这一年的隐藏,大唐的叛乱,甚至是世族离弃,内部的各种忧患,很有可能就是一场精心策划,引他们入彀的局。
事情的发展也没错,李世民的突然出现,瞬间打乱了赫尔木的计划,让他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若是已方落入了对方精心准备的圈套,那此时勒令对方投降,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哼,贞观十年,朕与右贤王在丰州会面,定下了两国盟好,互不侵犯的约定。”
李世民见对方傻眼,并不停顿,厉声责问道:“朕万万没想到,朕才病倒一年,右贤王就撕毁诺言,悍然南下,侵我大唐。”
“可他就是做梦也没想到吧,朕根就没有出事。”
“朕等这一天,足足等了一年,我大唐在长安、河东还有河西,准备了足足三百万兵马,设下了十面埋伏。这长安城下,就是你们八十万突厥人的坟墓。”
这一席话,慷慨激昂、掷地有声,说得让殿内臣子群情激奋:“是啊,即然来了,那就一战,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哼,我大唐河西与河东两路大军,已然从背后包抄,你们来的容易,想要回去,却是千难万难”
赫尔木掌握的信息也有限,看到大唐众臣底气十足,又有李世民这个天可汗坐镇,一时也有些拿捏不定。他是知道李世民在天下人心中的威慑力,就连右贤王也是忌惮不已。
但他不是莽夫,脑子疯狂思索间迅速想好了对策,脸色一缓,换了一种说话:“天可汗误会了,我突厥和大唐乃是友邦,和慕相处已逾十年之久,早已是兄弟之邦。”
“右贤王率兵南下,纯粹是听说洛阳有大唐亲王联合草原叛逆图谋造反。”
“天可汗当知,施罗叠反叛草原,现又为祸大唐。若是大唐生乱,必然会影响到我们突厥的利益和两家的往来。右贤王顾忌到你我两家友好慕邻的关系,这才南下帮助大唐平乱的。”
此话一落,房玄龄心里一松,萧禹、岑文本、张玄素等殿内诸臣,也是下意识的松了口气。不管怎么样,好歹是唬住了对方,让对方没有把宣战的话说出口。
虽然他们也知道,这事经不起推敲。
纯粹是天可汗骤然出现,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对方极有可能是临时改口,找了这么一个摭羞布。不过,都到这关头儿了,没有撕破脸就不错了。
先应付了这一关,随后再慢慢谈吧!
政治就是这样,哪怕双方腰后都别的刀子要拼命,还是要尽量斡旋,能和平解决是最好的。毕竟,突厥人兵强马壮,皮糙肉厚的,很耐揍。不像大唐,身娇肉贵,经不起折腾。
龙椅上的李世民放在衣袖中紧握的拳头也是一松,随即继续板着脸斥道:“哼,我大唐的内政,不容他人插手。即然你们右贤王来,那就别走了,朕念在你是文臣,又颇懂礼仪,就不追究你的罪过了。”
“你这就返回去通知右贤王,明日在这长安城下,你我双方决一雌雄,胜者生,败者死,有朕无他,有他无朕。”
“太上皇息怒。”
房玄龄适时的上前奏道:“虽然我大唐兵多将广,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不惧突厥。但兵凶战危,一旦开战,大好的长安城和锦绣河山,却难免毁于战火。”
“无数中原和草原两族百姓被卷入其中,生灵涂碳,无论是谁都要承受巨大的战争创伤。”
“还望太上皇看在唐突两家多年和平来之不易的份上,以和为贵吧!”
随后房玄龄连忙给诸臣使了一个眼色,萧禹、岑文本等臣,也反应过来,连忙上前求情道:“是啊,太上皇,战事一起,不知会有多少人受到牵连,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突厥人也是有家有口的,还请太上皇看在他们并不知情的份上,放过他们一马吧!”
“就是,两家都是兄弟之邦,有什么不能坐下来好好谈呢?”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