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22章 奸臣长孙无忌

唔.

施罗叠顿时心中一阵鄙夷,真是狗改不了吃屎,李佑这是柿子专挑软的捏,都到这个份儿上了,还下意识的不想得罪世族。他难道不明白,只要谋逆,分田地,就已经和世族不共戴天了。

“贤弟,马周出身不好,天下无人不知。”

施罗叠压住想抽这个猪队友两把掌的冲动,耐住性子解释道:“现在朝堂上是世族在把恃,他一个贫民出身的宰相,凭什么连结党羽、把持朝纲,还欺君擅权,他也配?”

“你说他是奸臣,谁信啊,他就是想做奸臣,轮得到他吗?”

“此人注定是要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你要把他定为奸臣,恐怕他自己都要吓的在家上吊了。再说,他身份低微,万一朝庭杀了他,给山东百姓一个交待。”

“那时候你怎么办,难道就此投降?或者说再指一个奸臣,这不是儿戏吗?”

李佑听得一时语塞,脸上一阵红一阵青的,最后讪讪的笑了笑:“这倒也是,马周没什么地位,倒是很容易被朝庭放弃。”

“就是,要找一个分量足,不容易被牺牲的权臣出来。”

李佑眼珠一转,在中枢几位臣子中思量起来,半是自言自语又半是询问道:“若说地位最高,分量最重的,莫过于萧禹了。萧禹是四朝老臣,威重于世,连皇帝都礼遇有加,不如就选这个老家伙吧?”

“靠,你真是”

如此烂泥扶不上墙,施罗叠也是无语了,摆了摆手,直接否决道:“萧禹的分量确实重,但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清名布于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你若指斥他是奸臣,倒黑为白,你信不信。以此公的性如烈火,他能驾着一辆马车,亲自跑到洛阳臣下,大骂你是奸贼,并任你刨割,以一腔热血,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清白。”

“那时候你怎么办?”

“要杀了他,你就成了奸贼;若是不杀他,又进退两难,你这纯粹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李佑听的脖子一缩,这确实像是萧老头儿干得出来的事情,心里连忙把这人给刷掉,又琢磨起了其他人。

诸遂良、刘泊、岑文本、张玄素也不行,他们要么和马周差不多,分量不够;要么就是和萧禹一样,是硬骨头,肯定是不会扛这个雷的,都差着点火侯儿。

最后思索良久,李佑发现只剩下长孙无忌一人了,只好说道:“那就是长孙无忌了。”

说完,似乎怕施罗叠再给否了,连忙解释道:“朝庭够分量的就那六七位宰臣,其余的六部尚书和各署寺主官就更差了。只能从他们中选,要说最合适的就是长孙无忌了。”

“他是左仆射,文臣之首,同时又是国舅,长孙皇后的亲哥哥,皇兄是不可能牺牲他的。”

“而且他也不是萧禹那种刚烈的性恪,据本王对他的了解,此人性格阴柔、善用诡计,一般这种人都贪生怕死,也不可能自寻死路来以证清白,把赃水朝他身上泼最合适。”

“嗯”

施罗叠略一思忖,重重的点了点头,嘿嘿一笑:“贤弟说的对,就是他了,算长孙老儿倒霉。”

目前的造反大业,都是施罗叠在一手策划,李佑心中光想着皇位了,真到了具体实施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胸中的那点墨水根本就不够,别人又不能信。

加上对方展现出不俗的智谋和全局观后,李佑就只能依靠施罗叠了。

现在看到对方认可,他也是松了口气,要是长孙无忌再够不上奸臣的资格,他还真的不知道找谁了。朝中若说还能有人和长孙无忌份量一拼的,也就只有房玄龄和侯君集了。

只是房玄龄早就退下去了,侯君集近一年来也是消声匿迹,这几天才出来,说他欺君罔上,更不合适。

施罗叠也是微微一笑,这个便宜舅舅对自己还算不错,处理政务也算尽心尽力,就是私心重了些,一心一意的替长孙大家族谋发展,不像房玄龄那样一心为公。

即然这样,就让他受些苦头儿吧!

下一步,就要大刀阔斧的清理朝堂了,因为自己的放纵,长孙无忌和关陇世族完全搅合到一块儿去了。若是现在不加打压,以后就只能挥泪斩马谡。

福祸相依,摊上这么一大盆屎,长孙无忌退出朝堂,韬晦一阵子,避过暴风雨后,还能再次出山。若是一直这么顶在前面,替世族顶雷,早晚免不了折戢沉沙。

“皇上,不好了,出大事了。”

承庆殿,岑文本拿着刚刚接到的洛阳军情急报和檄文,慌慌张张的跑进了御书房。

一见李言迫不及待的就说道:“皇上,齐王举旗造反了。”

“什么?”装作脸色大变的李言,迅速起身,从岑文本手中接过军报看了起来

岑文本在一边焦急的说道:“齐王狡诈,他没有说直接反对皇帝,而是向山东各道发布通告,说确定分田的圣旨确实出自皇上您的意思。只是朝中出了奸臣,皇上被胁迫。”“他之前发的圣旨才是真的,而后来否决分田旨意是奸臣所为。”

随后,岑文本又递上了一道檄文:“皇上您看,这是齐王伪造的‘血书衣带诏’,号造天下臣民勤王护驾,诛除奸佞。”

“以前臣以为齐王虽然愚蠢,却多少有些自知之明。可是今天,臣错了,齐王真是卑鄙无耻、下流之极。他伪造圣旨不算,现在竟然还颠倒黑白,弄出一个衣带诏。”

说到这里,岑文本一脸的厌恶:“弄衣带诏就算了,皇上你知道吗,他连编都懒得编,竟然直接从史书中抄写。用的是汉献帝刘协的版本,除了去掉了曹操的名字和献帝的年号外。”

“换上了长孙大人,留下了皇上的名讳,其他居然一模一样,老臣真是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呃.

李言接过‘衣带诏’檄文,脸色微赤,尴尬无比。他虽是皇帝,却没有献帝那种被权臣欺压幽禁,国诈和生命危在旦夕的凄凉之感,如何能写出那种声情并茂、感同身受的文章。

本着恶心李佑的想法,就直接拿来用了,谁想竟被岑文本这么鄙视。

“咳”

干咳了一声,李言脸色‘阴沉’道:“哼,即然我们对外宣布李佑造反,他没了退路,狗急跳墙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朕本以为他为直接将矛头指向朕,倒没想到,他如此诡计多端。”

“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还借着朕的影响力来蛊惑无知百姓,如此倒有些麻烦了。”

“谁说不是呢?”

岑文本忧虑道:“只是他这样一来,以救皇上,护国诈的大义为名;再用分田地的利益为诱惑,使得山东之地的百姓群起响应。才短短数天之内,就有数万得地百姓相投。”

“据各方的消息奏报,河北、齐地、江淮、荆襄等地,皆有百姓组织义军、打起旗号,前往洛阳支援李佑。不出旬月,齐王将至少增加三十万民众附逆。”

“虽然这些都是普通百姓,没什么战斗力,却代表了民心。朝庭若是不管,他们必然越闹越大。若派大军攻打,无疑是将这些百姓逼到了齐王一边。”

“只需几场战役下来,这些从战场上活下的农民就能脱胎换骨,成为合格的军士,那时候就更难消灭了。”

“最重要的是,山东数道都是人口稠密之地,有不下两千万的人口,这还只是个开始。一旦他们为了保卫自家的田地,纷纷起兵响应,势成燎原,则大唐危矣!”

“嗯,有道理。”

李言脸色也是无比严肃,正准备商议一下,看到只有岑文本一个人,疑惑的问道:“怎么就你一个人,长孙无忌、马周他们呢?”

“皇上,今天是老臣在当值,其他几位大人在休沐。”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休沐?”

李言顿时怒道:“去,马上诏他们前来议事。”

“是,皇上。”

岑文本应了一声,就准备离去,李言突然道:“等等,这事靠你们几个,已经处理不了了。传朕旨意,明日上午两仪殿议政,把六部和各寺院台监主官,还有十六卫大将军、宗正卿、在京诸位亲王。”

“再加上卫公李靖、梁国公房玄龄、申国公高士廉、莒国公唐俭、夔国公刘弘基、太常卿孔颖达等人全都召来,共同议政。”

呃.

岑文本脸色一变,众所周知,两仪殿不常启用,但每一次使用,议的都是关乎国运兴衰的大计。它不像承庆殿这么随意,可以畅所欲言;也不像太极殿那样严素,讲究国体。

真正能进到这个殿里议政的,都是大唐各方势力在各个部门有实力的人物,可以说囊括了帝国朝堂上所有的实权派。不以官职为尊卑,只以实力为依凭。

这些人聚在一起,只要议定的事情,就能以最大的强度执行,是大唐最高极别的会议。

岑文本知道,这是皇上要动用所有的力量,来对付李佑了。

无声的张了张嘴,看到皇上一脸的坚定,岑文本叹了口气。他知道,都是他们无能,致使国事溃败至此,皇上已经不再相信他们的能力了,这才要动用大唐最高权力。

“是,臣尊旨。”岑文本应了一声,随后转身离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