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章 朝庭应对下
“皇上,虽然东都留守窦孝慈没有说齐王扯旗谋反,但他攻陷洛阳的行为,就是事实上的谋逆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萧禹也是头痛,直接说道:“突厥人前段时间在荆襄之地肆掠,虎牢关方向防守严密。若是没有齐王的配合,突厥人是不可能进入洛阳地界的。”
“种种迹相都表明,齐王反了。”
岑文本也是站出来说道:“皇上,臣等一致认为,朝庭当下应该做好应变准备,招集群臣,宣示齐王的逆行。并向天下,尤其是洛阳周围的各州郡府县下发旨意,让他们立即出兵。”
“从四面合围,配合朝庭,迅速平定叛乱,以免齐王坐大。”
张玄素、马周、禇遂良也附合道:“臣等附意,还请皇上立下决断,勿使事态失控。”
“好。”
“皇上,一旦撕破脸,就免不了大动干戈。施罗叠肆掠半年,未曾消灭,人心浮动。北方右贤王又虎视耽耽,不得不防。此事若能不动刀兵,和平解决是最好的。”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gt;@\/9书#吧{首;发,&;gt;请您!到六!九:书&;lt;吧{去:看!
“.”
上千年了,这些人的招数几乎没有变过,一直在重复着。
是以虽然知道此举不太合适,会影响到朝庭声誉和后续的征讨,他们顾不上了,不得不在最快的时间,说明一切,以免人心逆转。
“李佑擅自率兵攻打洛阳,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无论如何也不能自圆其说。”
只是,李佑谋反,现在还没有明发天下。
李言话还没说完,王德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手中还拿着一封军报:“皇上,弘文殿转过来刚刚接到的洛阳急报。”
那是因为都是些小事,皇上的面子罩得住。就算这样,皇上说完后,也会有专门的臣子启草诏书,去走流程,最后备案存档,只是这些程序都在幕后进行。
呼.众人哗的一下转身,长孙无忌更是快步上前,一把接过,看了看封口严整后,递给了李言。
此举能瞒过别人,却瞒不过江南世族,他们一眼就看穿了关陇世族的用意,再加上被波及的山东世族,三方势力硬生生斗了半年之久,这才达成妥协。
他借着齐王和征东大将军之尊,又打着圣旨的名号,很容易让不明真相的百姓们相信。最主要的是他们愿意相信,这个圣旨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有利了。
李言对此却是洞若观火,心中有数。
“他所发的一切通报皆为非法,所传圣旨,也是伪造,各地不可相信。朝庭不日将发大军,剿灭逆贼”
“等一等。”
随后,李言将军报递给几位重臣。
“若是他真的有谋反之意,我们再出兵讨伐也来得及。”
所有被突厥人分配到土地百姓,均可合理合法的据有土地,不用再归还。
他们斗归斗,在土地上的问题上,利益都是一致的。众人争了半年,已经对山东地盘重新进行了划分,就连长孙无忌也在中原腹地拿到了让他满意的一块儿。
长孙无忌心里一恼,大外甥收笼岑文本的布局现在终于起了做用。
众臣轰然应诺:“皇上圣明,臣等谨尊旨意。”
历来在叛乱初期,众人的利益是一致的,生怕整条船被掀翻,大家都落到水里,所以一心一意的打击敌人。等到敌人快被消灭之时,众人自认为大局已定,不会再有倾覆之危。
李言打开一看,顿时脸色大变,怒道:“反了,反了,李佑这个逆贼,简直胆大包天,竟敢擅杀官员,假传圣旨。看来他是真不想做我大唐的亲王,铁了心的要当乱臣贼子了。”
长孙无忌此时却没有和岑文本纠缠,而是苦口婆心的劝道:“皇上,李佑小儿不足为惧,他一无世族支持,二没有稳定的地盘,麾下军队也多是我大唐的兵卒。”
而关乎土地的事情,更是国家的根本,比现在的战役还要重要,在这种事情上,皇上根本就不会随便表态。更不用说偷偷发下圣旨了,这肯定是李佑擅自所为。
“万一右贤王静极思动,我大唐危矣!”
“岂有此理.”“李佑小儿,简直不当人子,安敢如此”
呃.听到这话,其他几人也是一惊,是啊,光想着李佑了,怎么把右贤王这头猛虎给忘了。
就算是假的,百姓们也愿意承认。
李言表面着急,心中却是无比振奋,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无错版本在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臣等也附议。”张玄素、马周、禇遂良稍一犹豫,也是附合道。刘泊站出来的说道:“从锦衣卫传来的消息称,右贤王经过这大半的修养,身子已经见好。天气转暖后,还带着部下去狩猎,突厥四面无患,西方安定。”
“嗯,长孙大人此言倒也有理,即然如此,那朕就.”
岑文本脸色一板,指责道:“我们当然知道齐王之事的严重性,所以才要马上调兵镇压,以免叛乱成燎原之势。难道你觉得此举不妥,亦或是想要为李佑求情?”
之前他们并不担心收回土地的问题,因为三大世族圈子一致认定的事情,比圣旨效用还高。
正在这时,一直没有发话的长孙无忌开口了:“皇上,臣知道,突厥人还未平定,又发生了齐王之事,您心里十分震怒。诸位同僚也是群情激愤,可内忧不同外患,我们不可大意啊?”
“好,朕准了。”
长孙无忌迅速说道:“请皇上立即下旨,宣布齐王谋反,号召山东各地官府抵制,并说明齐王假传圣旨,朝庭并没有下发关于土地归属的诏书,一切都是齐王捏造的。”
百姓心态一变,就成了掠夺,必然会引起更大的混乱。
明朝末年延续多年的起义军和东北的建州女真,不都是几经沉浮,后来彻底坐大,失去控制的吗?
长孙无忌解释道:“不若派出朝中老臣去往洛阳一趟,当面问问李佑想做什么。若是他只是对朝庭处置心存不满,情急之下才出此下策,那我们也好再做商议。”
关陇世族的陇西飞骑葬送在河北后,实力大损,江南世族联合山东世族,狠狠的和他们碰了几回。后来关陇世族纵容突厥人南下,祸水南引,在江南世族后院放了一把火。
众臣纷纷怒骂,就连刚刚提议绥靖政策的长孙无忌和刘泊也是忍不住的痛斥。
李言一听也是犹豫起来,看向长孙无忌:“那左仆射认为此事该如何处理?”
“乱臣贼子,这是自绝于列祖列宗,自绝于天下。”
“臣相信,只要朝庭旨意发往山东,再让侯君集率大军击之,李佑必然迅速被平定。”
“他虽进入了洛阳,却没有扯旗造反,或许就是有所顾忌。”
“若是我们把关中之兵派往洛阳,右贤王趁机南下,我大唐有灭国之危啊”
不过岑文本也撑起了江南世族的大旗,和代表关陇世族的长孙无忌分庭抗礼,处处针锋相对打镭台,这就是现在朝堂中的格局。
“长孙无忌,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佑用心歹毒,他这是在借用民心,即然这样,那就没什么转寰余地了。”
“长孙大人说的有理,我们不能只盯着洛阳。”
“只是我们不能只考虑李佑,关中半年之前损失二十万骑兵,北方本就空虚,还要防御草原上的右贤王。他深居北方,虎视中原,才是我大唐真正的劲敌。”
没有那一套官方的程序,就不会有具体的执行。
李言见众人都是此意,断然道:“哼,即然李佑宁可做突厥人的走狗,也不做我大唐的亲王,那朕也讲不得什么情面了。传朕旨意,召集六部尚书和各署寺主官,立即调集大军,前去围.”
一般皇上出口成旨,众人奉行。
随后众人都是一脸凝重的匆匆离开,准备招集朝会,商议平叛事宜。
他们很清楚,皇帝的圣旨都是中书省起草,门下省把关,再交给尚书省明发天下的。没有这三道关卡,就是皇上直接金口御言的话,都没有法律效应。
“是啊,臣等附议,请皇上允准。”萧禹、岑文本、刘泊等人果断站出来的支持。
就会滋生出各种各样的私心,甚至利用叛匪,养寇自重。
众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李佑已在洛阳大肆诛杀那些不肯附逆的臣子,并在军中清除世族子弟的将领。同时在洛阳宫中,假传圣旨,通告山东诸道各府州县,皇上已经承认了土地的归属。
让李佑这么一闹,若不及时纠正,等到百姓们都认可了,那就不是收回了。
李言断然道:“文本,你立即拟指,诏告天下,齐王勾结突厥人,已经谋反,并窃居洛阳。朕下旨剥夺李佑一切爵位和官职,并清除李氏皇族身份。”
洛阳那边已经先行一步,犹疑不定的百姓已经沉浸在喜悦之中了。此时下旨矫正,得而复失之心,必然激化矛盾,那时候李佑就能正大光明的招兵买马了。
借由李佑的手把山东之地的世族和他们在军中、官府中的力量清除,这样整个大唐,就会有三分之一的地方,完成去世族化。只要一接手,就能以这部份力量为依拖,对关陇世族下手。
等到北方大定后,再用北方的强大军力,完成南方的土地改制。
李言背负双手,伫立在窗口,望着御园诧紫嫣红,绿柳成茵的美景,淡然一笑。如此,就能完成大唐脱胎换骨,真正收回控驭天下的皇权,他也能做一个一言九鼎的皇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