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进军潼关
“太子殿下,太尉大人,不是突厥人要攻洛阳,而是齐王反了。”朱瑞脸色惶恐,凄厉的说道。
“什么.”
众人脸色一变,纷纷露出震惊莫名的神色。这怎么可能,齐王就是个废物王爷,还是庶子当中的不受待见的,他怎么可能造反,他凭什么造反,是不是搞错了?侯君集心中更是一惊,目光凌厉的射向朱瑞,沉声吩咐道:“把军报给我”
“啊,这”
信使明显有些犹豫,按照规定,这么重要的军报是要呈送弘文殿的,最低也要三省主官才有资格折阅。
“哼!”
侯君集断然道:“本官是当朝太尉,有统管整个大唐军务之责,又有太子殿下在此,你尽管交上来。有什么事情,自然有本官和太子殿下承担,与你无关。”
“是。”见对方这么说,朱瑞也不再犹豫,取下行囊递了上去。
“太子殿下勿慌.”侯君集略一思忖,把手中的军报一合,重新装入信筒中,随后又令家将拿来自己的印信。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gt;@\/9书#吧{首;发,&;gt;请您!到六!九:书&;lt;吧{去:看!
侯君集经过这大半的压制,明显已经从一个纯粹的武将,在朝着文臣进化了。
他苦笑一声,原来在那时,齐王就已经被皇上盯上了。
正准备展开时,看到众人都目不转睛的盯着他。
别的不说,就是组织百姓,保卫成果这事,突厥人就不可能办到,齐王出马,正合适。
那这么说来,就是皇上在齐王身边有人,利用了齐王的野心,顺势而为。侯君集忽然想到年前诸子就藩的时候,齐王拖病不去,皇上也不催,反而很是大度。
无错版本在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至于齐王是不是听皇上的旨意行事,侯君集也没有怀疑,造反这种事情,不可能善终的,齐王不是死士,他不可能听令行事的。
从这一点儿来看,侯君集确实成熟了,虽然他是太尉,又是皇帝委任全权负责山东战事的统帅。可在场的人里,太子才是明正言顺的地位最高者。他若肆无忌惮的自做主张,李象或许不会在意。
百姓们一盘散沙,面对世族和皇权的双重压力,根本无力抗拒,那些吃进去的田地也得乖乖的交回来。
李象的呼喊声惊醒了陷入沉思中的侯君集,他清醒过来,看到众人都是一脸关切的看向自己,连忙说道:“殿下恕罪,洛阳之变让臣有些触不及防,一失有些失神。”
“无妨。”
不过这个念头闪过,他迅速又反应过来,自己的思路错了。他第一次觉得皇帝失算,还是施罗叠起兵反抗右贤王之时。那时他觉得是皇上回了中原,找了一个傀儡稳住局势。可能被施罗叠查觉了,是以趁此机会,要夺回突厥汗国的主导权。
这也是他之前不想出山的原因所在,因为时机还未到,形势还不明朗。若是他此时出面,也只能败不能胜,要是他风卷残云的把剩下的突厥人给剿灭了,那世族就会借着朝庭的力量重新返回。
“太尉,太尉”
众臣这才知道,原来齐王已经勾结突厥,意图谋反。
一年时间不到,五十万突厥骑兵魂飞魄散,仅剩五六万残军。废了这么大的代价,仅仅就为解决二十万陇西飞骑吗?在半年前他会这么想,经过了这半年的发酵,他已经看清楚了,皇上这是要清除世族在中原的影响,分田地就是重新洗牌,让更多的百姓能摆脱世族毫门的控制。
有这么重要的使命,恐怕齐王就是想去就藩,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给耽搁下来吧!齐王本身野心勃勃又志大才疏,在朝中的根基也浅,属于佬佬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他做这样的事情正合适,事后处置起来,也不会遇到什么麻烦,端得是好算计啊!想明白了这一切的侯君集,马上就知道,自己这次是出不了潼关了,好戏开场,自己可不能搅合了。
传回朝中,一个目无尊卑、嚣张拔扈的评语是逃不掉的。
齐王攻下洛阳后,第一时间抢占武库和洛阳宫,近三十万联军牢牢的控制住了城池。这封军报也是窦孝慈偷偷派人送出来的,希望朝庭马上应变。
侯君集略一犹豫,连忙转身双手托着军报,递给了李象:“太子殿下,请你察阅军情。”
匆匆一掠后,李象脸色大变,连忙把军报又递了回来:“太尉,你且看看。”
待看完后,侯君集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情况比信使说的更加严重。窦孝慈在军报中说,几日前,齐王李佑接到朝庭令其回京的谕旨后,假意答应,安抚了传旨太监后。以精锐骑兵,绕道虎牢关,用圣旨骗开了关门,随后率大军占领了这座洛阳南部的雄关要隘。之后勾结突厥右贤王,引贼入关,突厥以五千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洛阳。
还以为突厥精骑是避开了唐军,从山间小道越过虎牢关,偷袭洛阳。
李象一愣,这才伸手接过,展开看了起来。
想通这些,侯君集舒了口气,这样就对了,这才符合他对局势的认知。
幸好洛阳防守严密,突厥人未能攻克。
守军对此并无防备,一时不察之下,没能及时夺回城门,而此时驻扎在城外的齐王大军又趁势攻城,就此洛阳城落入齐王之手。没过多久,突厥大部骑兵,再次从远处袭来。
这明显和皇上的布局不符,可是皇上又没有独召见,面搜机宜。于是侯君集就担着心事,慢慢朝潼关而去。
谁知在入城之时,齐王突然暴起,麾下精锐抢占了城门。
之前突厥人简单粗暴的手法开路,已经把主要任务干完了,剩下的就是精细活了。巩固百姓的田地,尽一步挤压世族的空间,也只有自己人才能干下去。
尽管文臣们更是胆大包天,不把皇权放在眼里,架不住人家表面功夫做的好,从来都是只做不说,更不会露出让人抓的把柄。不像武将,大大冽冽的,什么都摆到明面上,处处被文臣压制。
可问题就在于,现在突厥人几乎已经被消灭,残余兵力翻不起大浪。只要突厥人最后的力量败亡。没有了反对力量的制约,如何巩固山东数道之地的分田成果呢?
城中官员也急着想知道突厥人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洛阳城,正欲待齐王进入后进行问询。
李象大度的摆了摆手,一脸严肃的问道:“齐王反了,那我们这点人去洛阳恐怕也不行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成为大唐的自耕民,为朝庭扩大税源打基础。
“是,殿下。”形式走过之后,侯君集迫不及待的打开。
他万万没想到,变局会在这里等着自己。果然,事情和自己猜测的一样,这局棋突厥人已经完成了上半场,无力再继,而齐王李佑又崛起接过了旗帜,开始了新的使命。
看完后,侯君集心中剧震,若是别人看到这种情况,想的都是齐王如何,而他了解的更多,不自觉的想到了那个幕后的布局之人。第一个想法就是皇上失算了,齐王这是不甘自己沦落的命运,奋起反击了。
随后齐王率大军姗姗来迟,从北后偷袭,使得突厥骑兵大乱。不得已,突厥人败退而去。因为齐王行动迅速,又封锁了信息,洛阳文武官员并不知道此前的事情。
原来变局在这里等着自己呢?做为除了皇帝之外,唯一一个知晓内情的人,他原本就觉得有些不对。按理说皇上那么大废周章,仅一个横岭大战,就战死了二十多万人。后来又是三十万人深陷大唐腹地。
重新封好,随后递给了信使。
经此过洛阳城下一战,众人对齐王并不防备,而此时齐王又以保护洛阳,大军也需要修整为由,驻扎在洛阳城下。而自己率一队亲信,要进入洛阳城中歇息。
那这次呢?会不会又是皇帝的一次预谋.随后侯君集心里苦笑一声,难怪前几天皇上在自己府上,当着长孙无忌和张玄素那么痛快,一幅十分希望自己出山的态度。
家将们接过,打到层层包裹,取出封印的铜制信筒,递给了侯君集。侯君集检查了一番,果然有洛阳留守窦孝慈的全套印信,毫不犹豫扯下开线封,抽出了里面的绵帛。
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不过是皇上多方算计下的一次瞒天过海,为了以后突厥大军南下做辅垫的。
又招来一员将领,吩咐道:“你率二百骑兵,一路护送信使前往长安,并亲自进宫,面见圣上。就说军情有变,我和太子已经拆阅军报,现在率军快马赶赴潼关,加强防卫。”
“是否还要尊守前面的旨意,出关应敌,你务必向皇上再请旨意?”
“是,末将尊令。”军令如山,将领拱手应下,匆匆点齐人马。众将从信使的只言片语中,已然知道山东又出大事了,以至于要影响到朝庭的布署。
随后大军分出一队返回长安,其余人马猛然加速,往潼关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