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预谋造反上
尽管早就和突厥人勾结了要谋反,毕竟没有扯旗,现在还是大唐的亲王,前线的大将。没有真正的撕破脸,李佑心里始终有一丝侥幸,能往后拖就往后拖。
这是造反啊!
古往今来,就从来没有一个藩王造反能成功过,哪怕有突厥大汗的支持,李佑心中也是惶恐不安。
现在,看到圣旨里那种充满恶意的用辞,李佑最终下定了决心。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要继续麻痹朝庭钦使,和施罗叠进行最后的商议,确保万无一失。
“臣李佑,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佑压住内心的不满,再抬头时,脸上已经挂上了惶恐讨好的笑容:“这位公公一路辛苦了,还请入内歇息一番,本王也好好招待一下。”
“呵呵,不必了!”
颁旨太监见李佑态度殷切中还透着一股馋意,心中不屑,谁都知道齐王劳师无功,这次回京也就意未着下场堪忧。只是现在还在对方的地盘上,伸手不打笑脸人。
太监挤出了一个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咱家只负责宣旨,即然齐王已经领受。咱家还要回京复命,就不耽搁了。”
李佑点了点头,一挥手,让院子里的人都退了下去,随后大手一摆,纥干承基连忙招呼两个军汉抬着一个箱子走了上来。
军汉放下东西出去,诺大的庭院只剩两人后,李佑把箱子打开,里面满满的都是金银财宝:“公公辛苦了,千里诏诏的来传旨,连顿饭也不吃,本王实在过意不去。”
“这是本王的一点儿心意,就当给公公路上买杯茶喝了,还忘公公笑纳。”
“呵呵呵,这话儿是怎么说的,这怎么好意思呢?”太临见了满箱的钱财,眼冒金星,心里震惊的无以复加。
好家伙,难怪京中那些人都传言齐王养寇自重。现在看来,果然如此,这才多久,就借着突厥人搜刮了这么多。自己一个小小的太监,出手如此大方。
何况齐王自己,恐怕捞的钱财,到藩国后也不完吧!
太监虽然贪财,却从来不白拿别人东西,见四下无人,小声说道:“王爷别怪皇上,其实皇上对您还是有手足之情的。小的们日夜伺侯,也并没有听说皇上对您不满。”
“只是中枢的那些个大臣们,一致要求诏您回京治罪,皇上这才下旨的。”
“您也知道,皇上对朝政上的事情,一向不怎么关心的,整日沉迷修道,这天下大事,都是长孙大人他们决定的。”
“原来如此,本王就说嘛,皇兄和本王的关系一向很好。”
李佑心中了然,这和他了解的情况一致,于是忿忿的说道:“这些人待在长安,享受着荣华富贵,不理解我们前线将士的苦就算了,还要搬弄是非,着实可恶。”
“看本王回京后,不好好的向皇兄告他们一状。”
“呵呵,王爷也别生气。”
太监轻笑一声:“谁说不是呢,上面人动动嘴,下面人跑断腿,自古都是这样,王爷也别介意。皇上是重情之人,又有太后在,王爷回京,估计就是被训斥几句。”
“闭门思过几天,而后还是到封国去就藩,不会有什么大难的。”
“多谢公公提点,对了公公,皇兄有没有说,本王离去后,这追剿大军,交给谁来统领?”
太监不慌不忙的说道:“皇上没说,不过长孙大人有过交待,军权暂交给几位副将统领,这段时间先采取守势。咱家来之前,听说皇上已经去太尉府上了。”
“估计要不了多久,太尉大人就会出山,来接手山东战事吧!”
‘果然是侯君集?’
李佑心中暗暗点头,随后飒然一笑:“即然这样,那公公先行一步,本王几天时间,安排一下军务,然后就启程回京。”
“唉”
李佑脸上露出无限的萧瑟之意叹道:“说来这剿贼本就不是本王的事情,本王一个天皇贵胄,已经是尊荣无限了,又不需要军功。之所以请命东征,主要是想为皇兄分忧,顺便抖抖威风。”
“没想到这突厥人这么难缠,说实话,本王早就不想待了。”
“只是不甘心虎头蛇尾,未竞全功。现在倒好,终于可以丢下这个烂摊子,回京好好享享福了。”
传旨太监一脸的认同,心中却是鄙夷,什么安排军务,什么不甘心,还不是捞钱捞到手软。拖延几天时间,肯定是要把自己的财产整理一下,然后运往京城。
突厥人这次搅乱了东边无数的府道州县,这些世族豪门富户大贾的财产,可都落到了突厥人和齐王手中。小太监又不自觉的瞟了瞟眼前的箱子,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仅从齐王的出手,就能看出,齐王现在多豪横。
不过,齐王也只是过路财神,这么多财富,京中盯着的人多了去了,等回到长安,齐王也留不了多少。
待传旨太监去后,纥干悄无声息的来到了旁边:“王爷,不过一个太监而已,何必如此礼遇,还送这么多钱财。我们起兵在即,这些都是重要的军资啊!”
“不若让臣下率人前劫杀,将其斩于路途,拿回钱财。”
“不可。”
李佑鄙夷的看了眼小家子气的纥干,随后摆了摆手:“此行必有朝庭的眼线,若是今日太监身死,明日遍会传到洛阳,容易打草惊蛇。我们和突厥人还要尽量拖延时间,进行最后的商洽。”
“本王之所以送他那么一大箱子珠宝,就是为了让他弃马行车,这样回程的时间就长了。”
李佑当即招来麾下大将史归荣,吩咐道:“归荣,你去联系一下大汗,就说朝庭已经下旨要诏我回京。本王不易轻动,劳烦他来一趟襄阳,共商举义大计。”
“是,王爷!”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史归荣也是一脸兴奋的点头道,随后出去安排了。
李佑的唐军一直追随着突厥人的骑兵四处乱窜,现在突厥人离得并不远,正在南方二百里外的荆县驻扎,快马半日可到。
当日晚间,施罗叠轻装简从,混在史归荣的亲兵队伍中,第二日上午,就来到了襄阳城。
待摒退众人,李佑的书房中只剩两人的时候。
李佑脸色焦急的问道:“大哥,现在朝庭已经对我不满了,诏我回京的旨意,昨日已经送达襄阳。你说我们下一步怎么办,是不是要扯起大旗直接起兵?”
“圣旨呢?”
施罗叠没有慌乱,而是十分冷静的从李佑手中拿过圣旨,展开看了起来。
过了大约盏茶时间,李佑已经急不可耐的时候,施罗叠缓缓一笑道:“恭喜贤弟了,真是天助我也,这次起兵必然顺利,大事可期。”
“哦,这话怎么说?”见对方只是看了下圣旨,就下了这样的定论,李佑很是疑惑的问道。
“你看,圣旨上对你不吝斥责不满之辞,这说明什么?”
没待李佑细想,施罗叠直接说道:“这说明朝庭对你并没有任何戒心,但凡有哪怕一丝丝怀疑你有谋反之心,就不用会辞如此激烈,反而会温言抚慰,好把你顺利逛回京去。”
“朝庭即然如此直抒其意,就说明满朝文武,包括皇帝在内,压根就没有看得起你,更不会想到你会有反叛之意。”
“以有备算无备,这第一手,我们就占了上风,还不值得庆贺吗?”
呃.
李佑一怔,不得不说,对方分析的很有道理,只是这一番话,让他即喜又怒,喜的是朝庭没有防备,十分有利于自己在起兵初期,抢占有利地盘。
而怒的是,朝庭即然一点儿都没有防备,这说明他们确实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一个废物,翻不起什么大浪,随便他们揉捏。
‘哼’
李佑心中大恨:‘这次我就让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人看看,我李佑能不能翻起大浪,能不能把天捅出上窟窿来?’
见三言两语挑起了李佑的怒火,施罗叠微微一笑:“贤弟不必芥怀,待你打入长安,君临天下时,那些人都会成为你的阶下之囚。到时候想杀还是想放,不都是你一句话的事儿吗?”
“如今暂忍一时之忿,还是好好筹谋大事吧.”
李佑这才深深的出了一口气,松开了紧握的拳头:“好吧,大哥,你足智多谋,我都听你的,你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
李佑现在也是无耐,虽然身边的文臣武将不少,可他却不敢相信,更不敢和那些人商议谋反之事。只能指望施罗叠,最起码对方能搅乱半个大唐,才智自不必说。
最重要的是,对方和自己立场一致,可以绝对信任,万一事败,他还指望着和对方一起跑路草原,逃得一命呢?
“现在整个东面,除了长江以南,基本都被我们完成了分田地之举,百姓基础已经打下,就差登高一呼了。”
施罗叠眼中精光一闪,沉声说道:“只要贤弟以皇帝之名传下圣旨,宣布承认突厥人分配给百姓的田地,必能获得这数道两千万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