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章 李象和侯君集
“外公,你不知道,今日朝堂上吵的可厉害了?”宣暄几句,李象很自然的就提起了朝中之事。
“哦,又是为了程李二位将军的事情吗?”
提到这一茬儿,侯君集眼中闪过一道隐诲的忌惮。前段时间,李象和他说,大唐二十万骑兵在河北道全军覆没,突厥人也损失惨重后,他简直是惊呆了。
同时也被吓住了。
虽然早就知道,皇上要对世族出手,肯定不会放过这一次关陇世族动用底牌的机会。可他也没想到,皇上的动作会这么快,又这么狠,仅仅两天一夜的功夫。
连着发动两场遭遇战,拼着两败俱伤的结果,硬生生把陇西飞骑给啃了下来。从这一点儿上来看,皇上不愧是纵横草原的枭雄,抓时机的眼光十分敏锐,下手毫不脱泥带水,果断而狠辣。
关陇世族手中有一支强横的武力,他是知道的,就连陇西飞骑的名头他也清楚。
当初传位时,因为他是李承乾的岳父,是朝中最坚定的支持太子的军方大佬,是以李世民连长孙无忌也没透露过,而向他合盘托出。殷殷叮嘱他,在合适的时机,可以向李承乾透露。
让继任之君对此有所防备,免得在什么也不知道的情况下,冒然对世族动手,最后落得和他一样的下场。
至于什么时候才合适?
自然是皇帝和世族关系不妙,准备对世族下手的时候,要么就是侯君集寿终正寝时。
侯君集感觉李承乾刚刚登基,就算要和世族对上,肯定也没那么快。另外,他是知道自家女婿强悍的,手中握有北方上百万的大军,自然也不怕关陇贵族的那点儿‘底蕴。’
只是他没想到,李承乾比他想象更加老谋深算,用曲线救国的方式,用突厥人引出了陇西飞骑,然后瞬间抓住机会,果断出手。算下来,从世族们动用陇西飞骑,到被消灭,竟然不过一月时间。
经此一战,关陇世族元气大伤,而河北世族亦是损失惨重,只有江南世族因为离得远,没有受到影响。天下呈鼎足而立的三大世族圈子,实力上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这段时间,他还领悟到了更多的东西。河北之战,突厥三十万骑兵亦折损三分之二,这些人大多是辽州以北的部族,比如契丹和女真,室韦和靺鞨诸部,这些部族都是会威胁到大唐镇守东北的力量。
经此一战,与大唐接壤的两部几乎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更北的室韦和靺鞨两部也是元气大伤。
等到大唐事毕,长孙顺德或者漠南的力量再一扫荡,就能轻易将辽东北部大片领土收归唐有。
而对于草原来说,皇帝在做右贤王的时候,把王庭西移,可能就是为了把突厥汗国的实力慢慢往西引,然后把东边的领地逐渐移交给大唐。
此番利用战争,大大的消弱了草原东部诸部族的力量,就能尽一步的完成这个弘略。
真是大手笔啊!
侯君集看懂这局棋后,对皇帝的手腕,佩服到了极致,越琢磨越觉得皇帝高明。
即然一切都在皇帝的计划之中,他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安安心心的在家‘休养’,顺便继续参悟皇帝的战略,以便更深刻的理解皇帝的用意,并推论下一步的计划。
“是啊,外公。”
李象双眼放光,憨厚的脸上,露出些许八卦的神情:“前段时间,朝庭为了稳定民心,对外宣称大胜。如今河北之战也过去月余,百姓们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朝堂中这才开始清算。”
“世族们群情激奋,参奏程李二位将军,说他们丧师辱国,二十万骑兵全军覆没,乃是不赦之罪,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告慰战死在河北的将士们。”
“尤其是程咬金,竟然投降了突厥人,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应该满门抄斩,以敬效尤。”
“唉”
李象此时看着侯君集的老脸,庆幸的说道:“谁能想到突厥人这么疯狂,又这么生猛。外公,幸好你这段时间身体不适,没有出战。要不然,恐怕现在你也是众矢之地了。”
说完他看侯君集皱眉,马上醒悟过来自己说错话了,连忙补救道:“当然,外公你的才能比程咬金和李绩可强多了。应该说真是可惜,若是外公你亲自领兵,恐怕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了。”
“谁能想程咬金和李绩平时在军中也是诺大的威名,竟如此不堪一击,真是名不符实啊!”
侯君集一怔,随后苦笑一声。
这是天下第一人酝酿的杀局,谁他么去也没用。就是自己亲自出马了,最多也是象李绩一样,落得个仅以身免的下场,皇上绝不会因为谁而例外的。若是自己真的这么不长眼,更大的可能是会让战死沙场,省得碍皇帝的眼吧?程咬金和李绩这两员军中老将,在这种恐怖的惊世杀劫面前,也不过是两个小虾米,顺带着就给收拾了。
“后来呢?朝会有没有落下结论?”
李象连忙点了点头:“在关陇世族出身的官员们一致请求下,父皇也没办法。不过父皇宽厚仁慈,还是折了中,下旨将李绩所有官职和爵位全部剥夺,交大理寺审训,另外全家下狱。”
“而程咬金,由于河北世族出身的官员们极力护佑,父皇革除他所有的官职和爵位,并且他几个成年儿子的职务也一并解除。为免他们私通突厥,阖府老小圈禁于府中。”
“无旨不得外出,着禁卫军严加看守。”
侯君集默默点了点头,程咬金和李绩这两员军方重将,一向和世族走得近,不是皇帝一路的人。皇上借着河北战事,打压两人的威望,想必以后还是要启用的。
另外,此战彻底将他们和世族的关系割裂了,这也为以后的使用,打下了基础。
看来,皇帝虽然冷血,却也不是那么绝情的。在不影响天下大局的情况下,这些老将们,还是会给他们一个机会的。就看他们能不能醒悟过来,紧紧抓住了。
看到李象一脸的纠结和疑问,侯君集和蔼的一笑:“象儿是不是有什么疑问?”
“是的,外公。”
李象一本正经的问道:“我觉得,李绩虽败,可至少还保全了一些将领,自己还回到了京中认罪。可程咬金是彻彻底底全军覆没啊,自己也降了突厥人。”
“相对而言,程咬金的罪过更大一些。怎么朝庭的处理,好似李绩的惩罚更重,这一点儿我怎么也想不明白?”
侯君集嘴角微晒,你想不明白就对了,李绩坏就坏了在他保全了那么多将领,谁让他保全的?皇上布下这个杀局,就是要解决这些人,而李绩却多管闲事儿,皇上能不恼吗!
另外,程咬金降了突厥人,接下来就能继续被皇上利用了。说不得会成为清理山东世族的马前卒,要加以笼络。
而李绩却跑回了长安,跳出了棋局,成了一颗废棋,没什么价值了,自然可以清算了。
不过这些权力场上的阴私算计,侯君集却不好和李象说,只好从另外的角度解释道:“象儿,其实朝庭这么做是对的。”
“你想想,河北两场失败,最关键的就在于弓高城的夜战。若是李绩能挡住突厥人,哪怕不胜,即便能拖得两天,也能为程咬金的南线大军争取时间。”
“等到安德城被拿下后,南线大军北上,突厥主力自然会面临腹背受敌的下场,我军必然大胜。”
“可李绩却连一天都没能撑到,最后失败,也没及时通知程咬金。这才导致南线大军在攻城中,受到意外的打击,从而引起一连串的变故,导致彻底失败。”
“是以,李绩的罪过更大一些。”
一席对战局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李象一脸恍然,默默点头:“原来如此,还是外公看得清明。”
侯君集看着一脸单纯的外孙,觉得也不能保护的太过了,多少还是要让他了解一些现实的,不然无法胜任诸君之位。
于是话锋一转,低声道:“另外,李绩已然回京,他的事情就能盖棺定论了。而程咬金却落入了突厥人的手中,若是惩罚他的家人,只能让他一条道走到黑,死心踏地的为突厥人效力。”
“反过来,留着他的家人,多少还能牵制住他。”
“他心念家小之下,说不定人在曹营心在汉,还能向着我大唐,所以朝堂诸公没有把事做绝,也是从这方面来考虑。程咬金的价值比李绩更高,你懂了吗?”
唔.
李象一怔,这才明白,原来还有这一层的顾忌。不过想想,确实也挺有道理的:“还是外公见多识广,智慧高深,若非你,我还没有看到这一层呢?”
看到李象一脸的钦佩,侯君集苦涩的摇了摇头,都怪女儿太过宠爱,当年李承乾还不到这个年龄,就已经展露出远超旁人的头脑了,还懂得以愚示人,避免木秀于林。
而自己外孙是真的单纯,就自己还智慧高深,和朝中那些老狐狸比起来,自己不过是半路出家的一介武夫。在长年累月的人生经验和权力核心的熏陶中,开了那么一点儿窍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