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陇西李氏的应对上
李言做了皇帝之后,最大的感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战略和方向,却不需要有太细的策格和计划;朝堂中的势力太多了,这些人随时都可能选择出手干涉。
众人插手之下,事情也会变得面目全非,任何一个人或势力都别想拥有绝对的把控力。都是根据事态的发展,灵活的调整,只要大方向不出错就可以了。
想要每一步都按照即定的步骤去推进,几乎没有可能,计划越详细,越是没有什么执行的现实性。
李言就算拥有李世民那样的权威,也不能保证事情不失控,更何况他还要苟在幕后,来观察整个大势。无论是侯君集、程咬金还是李绩这些军中大佬。
还是派到齐王身边的薛仁贵,提拔到三省的许尽忠、李义府等新贵力量。
他们的命运,李言会干涉,却不会强求。
前朝老臣能否改换门庭,成为新朝重臣?后起之秀能否经过考验,从乱局中崛起,都要看他们的命。朝堂上的位置就那么多,能否拥有一席之之地,多少还要有些气运。
若是运气不好折戟沉沙、中道崩殂,李言也不会因为是历史名人就强行挽救。
之所以先把李绩的事情放一放,主要是想看看关陇世族那边是什么态度?
若是他们坚持要杀李绩,那李言也没有办法,他也不能一意孤行。
关陇世族现在还是天下最强大的势力,没有之一。
二十万陇西飞骑的陨落,使得他们就像一只受伤的猛虎,极没有安全感,此时只宜安抚,不宜再做挑衅,不然他们能把天捅出个窟窿来。
比如用李绩的脑袋,来震慑天下,宣示关陇世族依然强大,宵小依然要避退。
关陇世族现在处在极度虚弱中,最怕的,应该就是自己和河北世族、江南世族联起手来对他们下手。
和韦氏的联姻,就是李言表示他对关陇世族的支持态度,安抚其心。让其不要燥动,更不要紧张害怕,以致于胡乱出招,搅动天下。
只要稳定了关陇世族的心,李绩的处置上,自己才能表达一些态度,来换取他们的回报。
毕竟,他们是拿李绩的脑袋,震慑自己不要轻举妄动;还是拿李绩的性命,卖自己个人情,这都不好说。一切都取决于自己的动作,还有他们的自身感受。
操作好了,李绩活,皆大欢喜;弄砸了,李绩死,朝堂格局豁然一变,此后又是另一种风格了。
李言不太喜欢那种太过紧张的气氛,是以每一步都走的无比谨慎小心,也尽量都是正途。
另外一个就是李绩现在虽然栽了,却未必能够看清事态,先不做处置,给他一些时间和希望,让他去找找自己那些所谓的朋友和旧识,等他四处碰壁,彻底陷入绝望。
皇帝的态度冷淡,臣子们就不敢伸手,等到大家都放弃,李绩必死无疑的时候,自己再下手去捞才显珍贵。这样他才能坚定不移的跟着自己走,否则他一旦渡过这一关。
依然会摇摆不定,首鼠两端。
做为皇帝,自己不需要施大恩于将领,可对方却是需要的,那自己就要去做。
没有恩情羁绊的君臣关系,双方都会觉得不踏实。
还有就是,李绩的性命,现在是两帮人在盯着。若是自己大手一挥,就宽恕了他,反而还会让世族们生疑,觉得是不是自己和李绩早有勾结,故意置陇西飞于死地,那事情就麻烦了。
自己要赦,他们反而还会拼命的让他死;现在自己摆出一幅治罪的态度,他们会认为自己要借机清算李绩,有可能还会放过他一马。
其中的那种微妙,很难三言两语说清楚。
不过好在,这些事情现在李言已经很熟悉了,只要稍做思考,便能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河西临洮,陇西李氏的祖宅中,在那处建于温泉之上的北地江南庭院中,一处暖意融融的房内。
昏迷多日的李古,在医师和下人的伺侯下,悠悠醒了过来。
之前神清气爽,面容红润的老爷子,在这次昏厥之后,气色已经差了很多。仿佛又老了好几岁,脸色也是一片苍白,老年斑又重了不少,精气神也大不如昔。
“爷爷,您好些了吗?”这几天,李重瑞衣不解带的伺侯着,生怕自己家爷爷就此过去了。
李古现在还是陇西李氏的顶梁柱,辈份最高,威望最重。只是家族大了,分支也多了,别的势力中的勾心斗角和争权夺利,在李氏中也不能避免。
除了李古外,没有人能震住这几百年大族。
若是他倒了下了,不亚于一场地震。李古卧在几床软被垫起来的床靠上,摆了摆手,没有过多寒喧,直接问道:“我昏迷多少时间了?”
“爷爷,你睡了整整五天了”
李古眉头一皱,转头对床边站立的老仆李忠问道:“这些天都发生了什么事?”
李忠看了看在床边忙活的李重瑞,李古直接说道:“我这身子骨不成了,有些事情也该让孩子们知道了。重瑞是长房嫡子,不用避讳,待会我还有事情吩咐他去做。”
几百年的世族,底蕴何其之厚,李氏又是其中的翘楚。其信息网早已根深蒂固,扎入大唐的四面八方,可以说,陇西李氏的探子不一定有皇家多,却一定比皇家的根脚更深。
每一个都是布了几十年,身居核心位置的眼线,可以随时了解任何秘密,这支隐于暗中的力量,就是李古的老仆忠伯代为打理。
“是,老爷。”
李忠应了一声,拿出一个小册子翻着,缓缓说道:“河北一战,突厥人惨胜,两次大战下来,损失也在十五万人以上。现在还有不到十万残兵,退守乐寿,在此休养生息。”
“这个数字经过各方汇总,是真实可靠的。”
李氏的情报网很准确,没有像李绩一样,听着各方的‘据说和可能’来做依据。
他们的人甚至潜伏到了突厥人内部,拿到的都是第一手的资料。
李古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李忠这才继续道:“齐王李佑率齐地十万兵马,越过黄河,进驻了安德;前锋大军,兵临弓高城,与突厥大军隔着漳水遥遥对恃。”
“不过两边都很谨慎,并没有继续交战,河北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
“哼”
李古脸色一冷的道:“两强相争,我们固然损失惨重,突厥人也是元气大伤,这种大仗短时间是打不起了。李佑这个草包倒是捡了个便宜,这下朝庭算是挽回了一点脸面?”
“老爷有所不知,此战朝庭对外宣布是我军大胜,天下百姓得知一战斩杀近二十万突厥骑兵,无不振奋,纷纷赞叹皇上英明,唐军勇武。”李忠嘴角怪异的抽动了一下。
说到这里,李重瑞不忿的插话道:“爷爷,你不知道,此战我陇西飞骑全军覆没,阵亡二十万,朝庭却只字不提。一味宣扬大胜,也不知是安的什么居心?”
李古略略思忖一番,叹了口气道:“皇上刚刚登基,开元新朝第一年,朝庭经不起这样的惨败。诲败为胜,也是为了稳定人心,朝堂诸公也是没有办法。”
“此战若胜,陇西飞骑之事可瞒天过海。”
“现在大败,恐怕已经闹得沸沸扬扬,长安城里估计也有不少风声了吧?”
李忠点了点头:“老爷猜的没错,现在京城上层私下里,大家都在谈论这支骑兵,想来皇帝也知道了。河北世族和江南世族近来频繁接触,有人提议,要借着这次的事件和我关陇世族实力大损,做做文章。”
“皇上呢?他是什么反应?有没有什么举动?”李古神色一紧,坐直了身子,急切的问道。
李忠汇报道:“老爷别着急,据我们在皇上身边的眼线汇报,皇上态度倒是十分明确,直接拒绝了,并严厉斥责进谗言的大臣。说陇西飞骑是为国而战,都是大唐的英雄。”
“他绝不会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李古脸色一冷:“是谁进的谗言?”
“门下恃郎许尽忠,是皇上亲手提拔起来的,这段时间十分得宠,几个月前的高阳公主之事,就是此人献策。”
眼见李古眼色阴沉,李忠连忙说道:“不过,他这次的进言,倒并非全是他的意思,一方面是河北世族和江南世族在后面推波助澜;另一方面,我们的人也顺水推舟,出面怂恿。”
“大家都想试探一下皇上的态度,决定下一步的应对,没想到情况比我们想的要乐观一些。”
说到这里,李忠神情一振:“另外,皇上还让其去韦氏提亲,准备在二月二举办迎娶太子妃的典礼。老爷,老奴认为,皇上此举这是在向天下人宣布,他对关陇世族的信任依如往昔,绝不会动摇。”
“呼”
李古神情一松,缓缓的躺了回去,他现在的身体,可经不起一场新旧更替的折腾了,皇上没有恶意最好。
只是,他有些不敢相信,这么好的机会,皇帝会不心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