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章 业力反噬
萧禹猛然间站起来,暴发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眼神如鹰隼般锐利,仿佛视危局于无物,铿锵有力的说道:“不就是打了两场败仗吗?有什么大不了的,老夫一生,什么场面没见过。”
“再说了,突厥人死伤惨重,并不在我们之下。”
“突厥人打败程咬金的十万骑兵,自身损失不下八万。在那之前,他们打李绩的十万人,损失也在七八万。突厥人这次南下总共才三十万,之前的攻城已经损失了数万。”
“加起来已经远远超过了二十万,余下最多也仅剩三五万人,已经对我大唐够不成威胁了。”
众人一愣,随即眼神变幻起来,都是若有所思。
是啊,若是这样来看,要么是平局,要么是惨胜。别看我方损失了这么多人,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只要对方死的人比我们多,就不能说是我们败了。
一时之间,众人脸色都开始由阴转晴。
“若不是老大人提醒,我都没注意,突厥人的损失更在我们之上。
‘啪’的一声,刘泊猛的一拍大腿,惊喜的说道:“二十万骑兵,消灭了二十多万突厥人。敌人损失更在我们之上,突厥之患其实已经平定了,剩下的三五万人,已经翻不起大浪了。”
“只需令齐王率精锐步卒北上,步步为营,自然能靠人数优势,慢慢消灭之。”
“不错,萧老大人说的有理,刘大人的分析也完全正确。”
岑文本就坡下驴,也是脸色和缓的说道:“要知道突厥人都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个个都是神手,比我们训练最精锐的骑兵还要强悍。”
“而我们这次所调派的,不过是些北地的戍卒。”
“根本不能算是正规骑兵,如今能在两位国公的指挥下,与突厥人来了个同归于尽,其实我们已经算是赚大了。一个步兵换一个弓马娴熟的骑兵,就算是太上皇时期,也不会认为是吃亏了。”
张玄素、马周和禇遂良一看三人都是这么说,心里也松了口气,连忙附合道:“是的,几位大人说的不错,河北突厥人已经消灭大半,余者也不足为俱了。”
“.没错,我看这不能算是败仗,应该算是惨胜,最多是打了个平手.”
“不能只看我们阵亡了多少人,更要看换回了多少战果,歼灭了多少敌人。依我看突厥人大败而逃,分明是我们胜了.”
“.”
众人七嘴八舌的,就将这惊天之难给化解于无形,就连阁房内没有出去的兵部主事和报信的信使也是目瞪口呆,这天下形势,就在朝堂诸公的舌头一动之下。
就给完全翻了过来,这个戏法到底是怎么变的?
报信的信使更是心中惊愕不已,诸位大人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二十万骑马的步卒,换突厥二十万骑兵,确实算是胜利了。可王爷为什么一副如丧考妣的样子,让自己上报大败呢?
对了
王爷没有打过仗,看到那种尸山盈野的场景,肯定吓蒙了,这才慌了神。若是这样,自己之前进城门的时候,就应该趾高气昂的呼叫大捷,我军于德州斩杀敌军二十万,取得空前的胜利。
唉.
信使神情一变,有些懊恼起来。
这个废物王爷,让自己失去了一次人前显圣的机会,还弄得人心惶惶。信使转头看向挺尸不动的长孙无忌,差点就击倒了两位宰相,现在这一位不知道哪位大人还没醒过来呢?
听到众人的诲败为胜,装昏的长孙无忌嘴角抽了抽,手指微微颤动了片刻,最终还是没能‘缓过来。’
他是有苦说不出,在场众人一大半是不知道详情,真以为那些骑兵就是步卒的。可萧禹、岑文本和刘泊三人是清楚的,他们肯定知道那就是关陇世族的精锐。
只是此时,这些人尽数丧命于河北。
长孙无忌是有苦难言,打落了牙齿往肚里咽,他也只能跟着众人把精锐当成步卒了,不然真没办法向满朝文臣和天下百姓交待,谁叫他最开始就是那么对外说的呢?
现在再告诉皇上,其实那是精锐骑兵,还有这些骑兵是哪儿来的?怎么说得清呢?
若是像萧禹他们那么说,皇帝外甥那边能交待过去,百姓也能蒙混过关。
可世族损失了这么大的底牌,他们能善罢干休吗?
那是从北魏、西魏、北周、前隋一脉相承下来的杀器,是关陇贵族之所以雄视天下,力压皇权和山东世族、江南世族的根本底气所在。整整二十万精锐铁骑啊,被自己一朝尽丧了。
傻子都知道这样的力量不会太多,长孙无忌猜测过,这些已经是陇西飞骑的大半了,剩下的绝不会再多,撑死了总数不会超过三十万。也就是说,他们的身家姓命,只能靠余下的不足十万来保证。
这样的力量,已经不足以压制皇权了。
当初请他们出兵的时候,有多恳切,此时长孙无忌心里就有多悲哀,那些人盛怒之下,不扒了自己的皮才怪.
在场众人都可以用那个理由蒙混过关,唯独自己不行。这个黑锅,就算程咬金和李绩两位国公,再加上李佑那个废物王爷都背不起,自己这下是谁也救不了自己。
算了,还是昏过去,躲一阵子吧!
希望愤怒的关陇世族能看在自己已经‘如此凄惨’的份儿上,不要再落井下石了。
承庆殿御书房的一侧,有一间静室,是李言入主太极宫后,专门让人布置出来的。
静室面积不大,约有二十多个平方,四下空空如也,只有墙壁上挂着一些山水字画和道家经典名画,比如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孔丘和李聃坐而论道等。
地上辅着厚厚的羊戎地毯,中间一幅诺大的阴阳太极图,四周角落摆着麒麟、狻猊、狮子、凫鸭、仙鹤等金兽香炉,幽幽的檀香缓缓升腾笼罩室内,一股腾云驾雾的画面跃然而出。
此时的李言头戴紫金冠,身穿一件上绣金色龙凤逞祥图案的白色云纹道袍,坐在太极图案的正中间,一幅修行打座的姿态。
王德静静的守在静室门口,附近几个宫女太监更是默默垂首伫立,大气也不敢出。整个殿内静谧一片,只有袅袅香气不时飘过,众人甚至能听到外面风雪呼啸的声音。
众人都知道,皇上做太子的时候,就有居于静室修行的时候,不过那也以为太子只是修心静读而已。
而太子做了皇帝,在操劳政务和流连后宫之余,还抽了大量时间来打坐。
之前的李世民就有猛磕丹药,祈求长生的行为,是以众人以为新的皇帝也是这样。只是新皇帝不磕丹药,而是换了一种方式修行,静室布置的也犹如道家单房。
现在朝中不少官员都知道皇帝闲暇之余,也在潜行修心。此时还没有后世嘉靖皇帝修道影响天下的事情,再加上李氏君临天下后,追本逐源,李崇李广已经不能再体现李氏的尊贵了。
是以李氏追认了先秦时期的圣人老子李耳为自家祖先,并为老子建了祖祠道观,塑其金身,岁岁供奉。
李承乾以皇帝之尊,尊道潜修,倒也不算出奇。
反而皇上将注意力转移到修行上,让众多世族臣子们还安了心。众所周知,道法高深,渊远幽微,一入其间,就会沉迷,并且慢慢的超凡脱尘,对人世间的名利富贵不在感兴趣。
后世的嘉靖是要治国,是以臣子们不愿他移心旁顾,疏于政事;而此时的朝堂中,世族把持,朝政稳如泰山,皇帝有没有都没关系,只是一个名号而已。
世族出身的官员们怕的是皇帝有通天的志向,要大有所为,要建功立业;一般的臣子们怕皇帝沉迷女色,骄奢淫逸,营建富丽堂皇的宫殿,不顾百姓死活,穷奢极欲的享受生活。
而现在,皇帝两者都没有,而是静心修行,这样群臣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前几天,李言通过施罗叠的视角,亲眼见证了河北大战,以近乎同归于尽的方式和一比一的战损,完成了对突厥主力和陇西飞骑的共同消耗后。心情沉重的回到承庆殿旁边的静室,开始打座。
并严令外人要闭关七日,不得打扰,违令者斩。
李言发现自己的状态很是不对,平时红光耀顶的神气已然不见,面色枯缟难看,双眼无神,印堂似有黑气迷漫,神情无比黯淡,整个人如同油尽灯枯之态。
李言打开真实之眼,顿时发现整个静室笼罩着一层黑气。
这些黑气一看就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到厌恶和排斥,并且这些黑气还源源不断的往自己身上钻。另一边的虚空中不断的产生,仿佛无穷无尽似的,让人恐惧。
就算不是修仙世界,李言也能猜到那些是什么,自己一手营造了河北之劫,几十万人就此丧命,造下了无边的杀业,这些黑气应该就是伴随着死亡而产生的业力。
不过还好,有两次登基产生的皇道气蕴相抵消,勉强能达到一个平衡,侵入多少,消磨多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