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50章 朝庭的应对

太极宫,承庆殿。

长孙无忌做为世族门阀在朝中的最高代言人,正在向李言汇报调兵事宜。

“皇上,臣和中枢的几位同僚们,征求各方意见,决定从定襄和河西,调集二十万骑兵,前往河北。配合周边的步卒,争取在两个月内,彻底剿灭突厥人。”

“二十万骑兵?”

李言一脸的诧异:“舅舅,西北什么时候有这么多骑兵了?朕怎么不知道?”

“还有,北方也要派兵驻守,你要真把的骑兵都集中起来,那防守右贤王的事情怎么办?”

“虽说这几年大唐和右贤王的关系不错,却也不能放权警惕。相对于右贤王来说,施罗叠只不过是个跳梁小丑。朕是在朝堂上说了要在新年之前解决他们,不过那也是表明朕的决心。”

“战场的事情自有它的规律,朕知道不是仅凭决心就可以确定的,舅舅切务因为朕那么说,而有什么心理负担,作出错误的决策?”

御书房没有外人,见外甥皇帝切换了身份状态,一脸的忧心,同时还一副很是理解的神情,长孙无忌也松驰了下来,笑着说道:“皇上放心,臣知道的,臣万万不敢拿军国大事开玩笑。”

做为两边的桥梁,他一方面要代表世族,与外甥皇帝博弈;另一方面,又要代表皇权,与世族们打交道。正是因为肩负了这样的使命,他才能压下房玄龄,担任首辅之职。

世族们是同意发兵了,还有重要的一环,就是要瞒过皇帝,把此事办得天衣无缝。

李世民贞观执政二十年,若说他完全不知道世族们有一支强横无匹的力量,也是不可能的。

只是这些力量是世族的根本,他也不敢轻易去动。

甚至就连自己‘临昏’之前,都不敢把此事透露给李承乾,就是怕李承乾没轻没重的。依李承乾现在的水平,根本无法驾驭,知道的太多,只会让他过早的和世族对上,有害无益。

这部力量同时具有制约皇权和维护社稷的双重作用,李世民对他们也很是矛盾。

而且这些力量在前隋乃至更早的时候就存在了,在大唐建立的过程中,也曾立过汗马功劳,那时最多也只有五六万。他们是这个时代最精悍的力量,贵精不贵多,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军中悍卒。

经过贞观二十年的盛世发展,世族的底蕴也水涨船高,已经超过了二十万的规模。

这些人在大唐,足以抵挡近百万的步卒,这也是他们在对面皇权的时侯,可以做到肆无忌惮的根本底气。

平时这些力量藏的很严实,新帝登基后,他们更是从来不曾显露。现在到了十万火急的时候,世族们也怕突厥人分田地的举动会从河北燃烧到整个大唐。

一来保护世族的根本,二来也是为了守护大唐,他们不得不动用了。

这些人会从塞外草原,直接杀入辽州,而不从大唐境内通过,就是为了避免引起皇帝的注意。就算如此,也要找一个官勉堂皇的理由来向皇帝交待,这就要靠长孙无忌自己的智慧了。

“皇上,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正规的骑兵。”

长孙无忌笑着将自己早就想好的理由说了出来:“你也知道,骑兵的装备和训练,还有供养,代价都是极大的。其实我们大唐收复河套,又有了漠南之地后,并不缺战马。”

“也不缺兵员,之所以骑兵数量少,就是因为养一个骑兵的代价,是步卒的十倍以上。”

“在太上皇晚年打下西域的时候,已经做出了‘停止扩张,俨武修文’的国策,是以用来冲锋陷阵的骑兵,自然就被裁汰了,也是为了省下费用发展民生。”

李言听到这里,默默的点了点头,大唐已经扩张到极致,基本上能打下来的地方,都打下来了。这个时候,做出这种战略性的转变,是很符合大势的。

长孙无忌说的也没什么问题,两人边说边走到了一旁的角落。

御书房靠窗的地方,有着一个巨大的碳盆,本来只是为了暖热房内的温度。李言习惯了大漠的生活,索性让王德在上面摆了一个三角架,中间勾了一支铜壶,刚好烧些水。

李言顺手取下,沏上了两杯热腾腾的茶水。

长孙无忌连忙起身接过,抱在手上,感受着手心中传来的温暖,心神也开始放松起来,继续说道:“不过突厥人强势,我们大唐也不能完全放弃骑兵力量,可朝庭收入有限,又养不起那么多骑兵怎么办?”“于是在定襄河西这些北地边镇,都屯积了大量的战马。”

“步卒们除了日常事务和操演军阵,也会腾出时间,进行一些马上的训练。北地广旷,防守任务重,骑上马不但巡视范围大,移动能力也更强了。”

“是以各地都有一些以步卒名义的骑兵,只是他们还是以步卒为主,也不用朝庭发骑兵的俸禄。”

李言闻言,仿佛长了见识似的,一脸的喜色道:“这倒是个好主意,同时兼顾了边镇需求和朝庭财力不足,真是个一举两得的主意,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

“卫国公李靖。”

“原来如此,也只有卫公这样打了一辈子仗的人物,才能有此良策,说来朕继位后,也很少见到卫公,他老人家怎么样了?”

长孙无忌见如此轻易便糊弄过去了,心里一松,连忙说道:“恐怕不太好,药师今年都七十五六了,比萧禹都大上四五岁。再加上他是武将出身,在战场上拼杀了一辈子。”

“唉咱们大唐多少将领四五十岁就走了,有些殁于战场,有些怠于伤病,像他这样能活到这个岁数的,已属难得。”

“药师常常说,他这一生,手上染血无数,虽然都是为了国家,也难免枉杀不少人命,就是活不过五十,也在情理之中。他却活到七老八十,是上天垂爱,就算现在死去,也值得了。”

两人感叹一下李靖,李言又皱眉道:“突厥人精于骑射,咱们的骑兵,就是训练有素的也未必能赶上他们。如今还是用的那些骑在马上的步卒,数量还这么少,能剿灭三十万突厥人吗?”

长孙无忌是新贵,又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关陇世族最后的底蕴,肯定不会透露给他的。

不过在新帝登基后,经过几个月的观察,众人都确定,李承乾确实无害,又加上和长孙无忌的合作需要更进一步,关陇贵族就把长孙家族也吸纳了进去。

长孙无忌这才知道,关陇世族还有这样的底牌,吓的一身冷汗的同时,也是死心踏地的靠了过去。世族们已经同意,过上一两年,等到朝局再稳定一些。

就让长孙无忌也交上一份费用,可以派几个子侄到陇西飞骑中带兵,从此成为关陇贵族核心圈子中的一员。

对于这支骑兵的战力,世族们只有一句话,这二十万骑兵,足以消灭两倍于已的突厥骑兵。长孙无忌这才放下了心,只是这个时候,他还需要找个合理的借口搪塞皇帝。

“皇上不必担心,河北是大唐腹地,突厥人也就是打了咱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段时间在中枢的调配下,五十万步卒已经在往河北围拢。只是突厥人都是骑兵,跑得太快,步卒的合围,还需要一支移动性强的力量,以做牵制之效。”

“这些骑兵虽然战力不如突厥人,配合步卒行动没有问题。河北遍地坚城,再有这步骑共七十万大军,足以消灭突厥人。”

“何况,臣看最近的军报,突厥人每次攻陷城池,也要损失不少人。据河北官员所说,突厥人接连大战,损失也在十万以上,现在可能不足一半了。”

长孙无忌是睁着眼说瞎话,之所以虚报出这样的战果。

一来给皇上和朝庭一个体面,河北的事情实在窝囊,如果说突厥人兵不血仞的攻下那么多城池。大唐百姓甚至不做抵抗,还积极的迎侯突厥人的到来,恐怕朝中所有人的脸上都挂不住。

其二,把突厥人的损失说的大一点,那么到时候陇西飞骑获胜后,就不会显得太突兀,也不会引起皇上和群臣的关注,这也更有利于战后继续隐藏这股力量。

李言心中一凛,做作不知。

表面上神情一振,兴奋的说道:“舅舅说的极是,突厥人从辽河平原开始,通过辽西通道,再到河北道,一路攻陷的城池都有几十座了,一座城死上三千,现在也远远超过十万了。”

“七十万对十五万,又在大唐腹地,我大唐必胜无疑啊!”

面对皇上不通军事的样子,顺着自己的话,做出了无脑的推理,最后又用数字对比,来下了定论。长孙无忌含笑捋须,没有解释,而是点了点头,附合了大外甥的看法。

就这样,各怀心思的甥舅两人,在互飙演技的过程中,对河北的军事做出了安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