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各有谋算中
李言看到这些人跪了一地,心中暗暗舒爽。
以前这些世族上朝的时候,什么给自己下跪过,都是笏板一举,就开始奏事。若是没有那种群臣一块跪拜的朝会礼仪,他们是不可能给自己这个年轻皇帝单独下跪的。
现在,这些老窝被捅的人,再也顾不上体面,神情慌乱之下,多少有些祈求之意了。
听到皇帝亲和的态度,山东心中一轻,多少对这个年轻皇帝没有偏坦关陇世族有了些好感,不少人都是一脸善意的看向看帝。
不过,也就这样的,众人都知道如今朝庭的局势,皇帝并没有多大的发言权,想要改变方略,障碍不在皇帝那里,而是要说服朝中其它两个群体。
他们当然知道,朝庭肯定是会派兵消灭突厥人的,可这早一刻和晚一刻,对朝庭来说并没有什么分别,对其他两大势力来说,还有着莫大的好处。
而对他们山东世族来说,就要命了。
毕竟河北是朝庭的,也是他们的,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是以他们要比朝庭更着急。
崔本善愤然道:“皇上,臣建议朝中派出精锐骑兵,前去河北剿灭施罗叠。”
“崔大人,你知道要消灭这么一股强敌,需要朝庭动用多少骑兵吗?”
侍中刘泊哼了一声,站出来说道:“若要针锋相对,朝庭要动用不低于突厥人的力量,至少也需要二三十万。朝庭总共才多少骑兵,大部份都分布在北疆和西域。”
“若是调动这里的兵力,万一右贤王南下,或者西域出乱子怎么办?施罗叠虽然来势汹汹,他们没留后路,就像进了网中的鱼,只要右贤王部不出面,他们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朝庭只需坚壁清野,固守城池,不让他们获得粮草后勤,慢慢压缩包围圈,自然能将他们困死。若是派兵针锋相对,就算消灭了他们,我们大唐又要损失多少人?”
刘泊的话回荡在殿内,一时间,殿内众臣都沉默了下来。
大唐在十年前,总共有军队约两百万,分散在全国各地,其中一大半都归属于地方折冲府,镇守地方。这几年不断的开疆拓土,大唐的地盘也扩张了一倍以上。
军力相应的也急剧扩张,达到了三百万的总数。其中约有三十万骑兵,占了总数的一成。
虽然仅仅一成,已经是规模庞大了。
要知道,在贞观三年的时候,李世民请出侯君集训练飞虎军,总数才区区三万人,再加上北方各地的边军,整个大唐的骑兵不足十万,现在已然膨胀了三倍。
以前是没有马,现在则是没有钱。
养一名合格的骑兵,至少是十位步卒的代价,朝庭维持这只占大唐军队十分一之数量的骑兵,每年的支出,就占了所有费用的一半以上。
大唐的骑兵和突厥人不同,突厥人本身就是马背上的民族,每个部族都蓄有马群。每个牧民骑上马,背上一张弓,一壶箭,腰上再跨一把弯刀,就是一个骑兵了。
平时也不用发奉禄,出征的时候,谁抢到的东西就归谁。
就算死伤了,汗庭也不用负责。
这样的骑兵,几乎不用什么成本,是以草原人轻易就能拉出来几十万的骑兵军团。精湛的骑术和庞大的数量,弥补了装备的上的不足,让他们傲视天下,雄视古今,一直压着中原王朝打。
更是把农耕民族视为羊,而把自己比喻成猎食的狼。
反观中原,一个合格的骑兵,不但要经过长期的训练,还要发放三个步卒以上的奉禄,更要供养马匹。给战马装上全套的骑兵装具,士卒还要人人披上盔甲。
长弓、矛戟、长槊、盾牌等武器,样样不可或缺,有些兵种根据需要不同,还要配上飞斧和短仞。
都说一个骑兵能抵十个步卒,严格算下来,十个步卒的开支,都抵不个一个骑兵。
为什么秦始皇要建长城来防范草原人,他不是没有打过,而是根本征服不了。后面的汉武帝刘彻,还有明成祖朱棣,都是倾尽国力去征伐草原,结果拖垮了国力,还是拿草原人没辙。
不得不说,在农业社会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中原王朝只在少量鼎胜时期攻出去过。大部份的时间,都是在取守势,就是因为打不起,攻下来也守不住。
虽然中原王朝可以做到一时强盛非常,却很难保持恒定的状态。
草原上的胡虏只要避其锋芒,等其堕落虚弱时,轻而易举便可攻入,这几乎是无法扭转的局势。
大唐现有三十万骑兵,其中二十五万,都分散在从辽东到燕山,河东,关内道,河西之地,再到西域之地漫长的北部边疆线上,还有五万驻扎在京畿之地。若仅仅为了河北一地,就把所有的骑兵集中在一块,和施罗叠打上一场歼灭战,拼个同归于烬,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真论骑兵做战,大唐未必比得上突厥人。
一战不胜,暴露了帝国的虚弱,再引发草原其他部族窥视,大唐就有亡国之危。
是以崔本善的提议一出来,顿时就受到了刘泊的置疑,殿内大多数臣子们也是不认同的。
崔本善也是久在中枢,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思索了一阵道:“皇上,臣建议调动漠南大都督府的骑兵,进入河北。”
“不可,万万不可。”
岑文本不能再冷眼旁观了,站出来阻挠道:“崔大人别忘了,漠南的族群,归根到底,也是阿那史氏的一支。若是让他们对付别人,或许还可以考虑。”
“哪怕是对阵右贤王,他们也不会动摇。”
“可施罗叠本就是阿史那氏最正宗的一支,颉利和突利已死,两部之间的横隔也已不在。若是把漠南的部族调入关内,一则会让他们觉得我中原竟连突厥一部都应付不了,难免会心生轻视。”
“二来,两部都是阿史那氏的一支,万一两部融合,那不是抱薪救火吗?”
“施罗叠已经三十万了,若是再加上漠南的二十多万,我大唐真的危险了。是以无论如何,臣都不同意调漠南部族进入大唐。”
岑文本知道,漠南是代王李厥的势力,一旦让李厥在此事上立下了大功,难免会增加他的威望,并激起他的贪心。这样会动摇到太子李象的位置,做为太子少傅,他不能不站出来维护李象。
消除一些有可能威胁到诸君,动摇国本的事情。
不过他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萧禹此时也站出来的说道:“岑大人所说有理,再说了,让同一血脉以前视为手足的人相互杀伐,也容易激起他们的不满。”
“到时内患未除,再添新乱,就得不尝失了,老臣也不同意此举”
“.臣也不赞同.”随后又有一些臣子们站出来,纷纷发现看法,否决了这个意见。
整个河北有四大世族,分别范阳卢氏和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赵郡李氏,这四家几乎把整个河北给瓜分了。范阳卢氏占据河北北部的幽燕一带,以幽州和蓟州为核心。
博陵崔氏盘据在河北中西部,以恒州和定州为基础。
而清河崔氏则在河北东南部,与齐地河南相接的冀州、德州、棣州,是他们的地盘儿。
赵郡李氏则一直在向南发展,河北地形东西略窄,南北稍长,其中西南一角更是深深的探入到了河南的地界,把黄河以北,全都划入了河北一道。
而这伸出去的一角范围内的邢州、洺州、相州、魏州,乃至最接近洛阳的卫州,都是赵郡李氏的地盘。
诺大的河北道,以这四个顶尖世族为中心,剩下的其他二流三流世族,还有一些外围的豪门和富户,都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只要这四家背叛,大唐立刻就会失去河北。
而河北的失去,往往也会带动河南、齐地的动乱,以至于天下大乱。
因为历史的缘故,北方一直就有两个政治中心,一个是关中,一个是河北,依托这两地,北方也容易分割成两个国家。而往往北方分裂的时侯,以长江流域为核心的南方政权也会独立出去。
北方两地只要一统,南方不出意外的,也会被收归中枢管辖,只是真正决定天下统一的势力在北方。历来群雄逐鹿,不出意外的也是这两方势力推出来的枭雄争霸。
河北世族们都知道,最近这些年,依托北方贸易的兴起,河北做为瀛州银矿流入的必经之地,也跟着商业兴旺。关陇世族一方面眼红,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想对他们加以限制。
若是突厥人仅仅攻掠河北,说不定他们还乐得坐山观虎斗。
通过长孙无忌和中枢拟出来的这个八方围剿策略就知道,他们跟本就不急着消灭突厥人。这股突厥人不留后路的冲入了河北,四周都是大唐的领地。
突厥人早晚都是死路一条,现在只需要动作稍稍慢一些,就能借突厥人的手,极大的消弱河北世族。
只是突厥人做的太狠了,拿了钱财不算,还要抄家。
抄家之外,还要把土地给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