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97章 达成一致

“大哥不用说了,臣弟完全明白了大哥的一番良苦用心。”

李恪眼神坚定道:“多谢大哥开恩,愔弟年少无知,还请大哥原谅,不要和他一番计较。以后臣弟会好好约束他,让他为大唐开疆拓土、将功折罪。”

“嗯,离开唐境之后,只能靠自己了,你们兄弟一定要保重。”

李言沉吟了一下说道:“到时候朕会对外宣布,你伪造圣旨、窃取兵符、擅自调兵、意图不诡,被发现后,率兵逃离唐境,是为叛逆。朝庭会削去你的封爵,剥夺皇室身份,贬为庶民。”

“什么?”

李恪大惊失色,情绪猛然爆发,怒目而视道:“皇上,你怎能”

“理由刚刚朕已经说过了,一来是对外有个交待,从此你在西方做任何事情,都和大唐无关。你也不想你在前面攻城灭国,西方联军一起攻打大唐问罪吧?”

见李恪冷静下来,李言继续解释道:“你做为叛逆,你的亲人和家眷就是待罪之身。这个时候,朕网开一面,不追究他们的责任,他们就会对朕感恩戴德。”

“你的儿子会视朕为大伯,而朕也会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侄子,这样的关系你不觉得更好吗?”

“难道你想他们个个心中都怀着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和朕相处吗?他们都是孩子,心思简单,更不懂得掩饰。你若给他们种下仇恨,让他们和朕为敌,只会害了他们。”

看着自家大哥那带着深意的凝视,李恪一怔,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是啊,虽然自己和李承乾不对付,可这和孩子们无关。只要自己不是真的谋反,皇帝就不会赶尽杀绝。自己一旦离开长安,留下的血脉,没有了依仗,只能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生活。

李承乾虽然能力不行,可他身边的长孙无忌、侯君集那群人,个个都是老狐狸,吃人不吐骨。

一旦发现自己儿子仇视皇帝,轻则冷落排斥不予重用,重则会将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自己一去西方,别说前途未卜,就算能打下一个不输大唐的帝国。

也未必能灭掉大唐,更何况,自己也不会带着外族兵马,灭掉自己的母国。

即然这样,那让亲人生存在一个和谐安稳的大后方,就十分重要了。想要让皇帝让顾自己的妻儿老小,就要让他们搞好关系,最好他们之间有天大的恩情。

给儿女们一个感激皇帝理由,皇帝就有了关照他们借口,于双方都有利,确实会更好一些。

“还是大哥考虑的周全,臣弟不及也。”

想明白了其中关窍的李恪,歉意的拱手道:“即然这样,那臣弟就给母妃和长子说,在长安没有机会,臣专门请了这西行的差使,意图起兵谋反,割据西域,再图长安。”

“这样的话,他们就知道,是臣野心勃勃,罪在臣弟。等到后面事败,他们也不会怪皇兄的。”

“嗯,三弟如此说法更好,比大哥想得更妥当,如此方方面面也都合情合理了。”

李言露出了轻松的表情:“到时候,受你的牵连,朝庭会下旨查抄吴王府,李仁、李璄也会下狱问罪。杨妃娘娘必然会出面求情,最后朕再力排众议,宽赦他们。”

“他们必然对朕心怀感激,朕再找个理由,比如为免你狗急跳墙,祸乱西域,把你的吴王爵位交给你的长子李仁继承,以此来做牵制,让你有所顾忌。”

“如此,你能在外面放心的打拼,而朕和那些侄子们,也能和睦相处,待你功成名就,再派人来接。这样就能保全所有人,在这个计划的执行中不受到伤害。”

‘他么的,所有人都没事,就老子要成为丧家之犬,在外流浪。’李恪在心里暗暗的咒骂了两句,痛苦的闭上了双眼。

他知道自己没得选择,形势对自己也非常不利,李承乾登基后行事颇为稳妥,和臣子们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又搞出财政寺,可以敛财无数,皇位已然越来越稳当。

自己待在长安,没有半点机会,反而还会因为曾经争过皇位,要考虑如何自保的问题。

现在能只牵连自己一人,还能自由自在的沙场争锋,已经是托天之幸了。

据李恪所知,自古以后夺嫡失败的,未有如自己这般好运的。

而对方对自己家人的安排,李恪也没有怀疑对方会不会信守承诺。

只要自己还活着,对皇上有价值,家人们就不会出事,自己在外面的成绩越大,力量越强,自己的家人就越安全。

若是自己真的能打下一个庞大的国度,自己的母后也会被大唐当做皇太后供起来。

李恪紧咬牙关,双手握拳,家人的安全和待遇,取决于自己的成就。

“嗯,三弟,你还有什么要求吗?”李恪最后睁开眼时,已是虎目含泪:“若是父皇有一天能醒过来,还请大哥将实情告知,告诉他,李恪没有背叛大唐,就算远在西方,也是他最忠心的儿子。”

“放心,父皇会知道的。”

李言感叹道:“父皇会明白你为了大唐做出的牺牲,更知道那个最像自己的儿子,没有让他老人家失望。逆境和困难,对于能力不足的人,就是束缚。”

“可对于才华横溢、雄才大略的人来说,只是他登上更大舞台的一个磨练。”

“朕这个长子才具平平,只能做一个守业之君。”

“而你李恪,是父皇最优秀,最寄予期望儿子。你领兵在外,与异族争锋,为的也是大唐的社稷。终有一天,朕相信三弟你会在外打下一个不输大唐的国度,告诉天可汗和世人。”

“无论放到哪里,李恪都会光芒万丈、震惊世人。”

反正对方马上就要永远离开,李言不吝夸奖之辞,果断了承认了自己无能,只能守家;你这么牛叉,就别和大哥争这些破铜烂铁了,这也显不出来你的能耐。

有本事,你就白手起家,亲手打下一个大唐,来证明你有多厉害。

对于李恪,李言有遗憾,却没有愧疚,自古以来,争夺皇位失败后的下场,都是死路一条。在历史上,最多还有七年,李恪就会身首异处,被长孙无忌以谋反罪斩首。

这个世界,因李世民的提前退场,这个时间只会更短。

李言把一个必死之人,送上了一条死里求活的生路,救他一命,让他为华夏民族做点儿事情,心里也没有任何愧疚。

果然,李言话一出口,李恪脸上露傲然的神情,双眼放光,身子骨也挺了起来,眼神都有些飘忽了。

似乎已经想到自己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在西方大国皇宫的龙椅上,正在接受群臣叩拜,享受君临天下的荣耀。忽然接到来自老家的求救信。突厥百万铁骑南下,肆虐中原。

大唐百万大军尽数战死沙场,社稷危在旦夕。

文武百官,死伤怠尽,千万父老,痛苦哀嚎,所有人都深陷绝望,无数人都在期盼着上天能降下一个天神,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解救苍生黎民于倒悬。

而自己尽起西方大军东进,横扫漠北,砍瓜切菜般,轻易消灭大唐最大的敌人突厥汗国。在大唐和草原相交的地方,自己身穿金甲,带着一眼看不到边的千军万马。

自己父皇、母妃和那些‘老家穷亲戚’们,都用救世主的眼光看着自己,那无数崇敬和仰视的目光,让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父皇也拉着自己的手,无比后悔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

军民百姓们都岂求父皇能留下自己,继承大唐帝位。李承乾一个差点亡国的昏君,正躲在角落里,满脸的不甘,嫉妒的看着自己,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

‘呵’

想到这让人激动的一幕幕,李恪嘴角控制不住的露出些得意的笑容。不行了,太爽了,别说做了,光是想想,就让人灵魂都轻飘飘的,快乐的颤抖。

为了实现那一天的荣光,自己就算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见李恪沉浸在自己三言两语营造的大饼中不能自拔,李言没有打扰,让他尽情的自嗨。

慢慢来到御书房的一角,拿起一根丈长的马槊,轻轻的用手摩挲着,等到李恪回过神来,这才说道:“这是父皇征战天下用的盘龙槊,重达三十斤,枪头用天外寒铁制成,锋锐异常。”

“父皇就是用它南征北战,打下了大唐的万里江山。”

“哪怕是和平年代,父皇依然把这根长槊放在御书房里,提醒自己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朕登基后,也没有动,每次看到这杆长槊,似乎都能感受到它凛烈的寒意。”

“仿佛在提醒朕,江山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

说到这里,李言眼中闪过一道怀念,马槊在手,也让他想到了草原上烽火狠烟、金戈铁马的生涯。

“三弟,如今你要远征,朕就把这杆跟了父皇一辈子的马槊送给你。由它伴着你,护佑你,就好像父皇一直守在你身边,看着你为我华夏民族冲锋陷阵,开疆拓土。”

李恪内心一颤,神情变得无比庄重和沉凝,缓缓伸出手,从李言手中,接过了那杆他熟悉的长槊。触感冰凉,入手沉重,一股杀伐之气,从略显暗红的槊杆上慢慢散溢出来。

李恪耳边隐隐响起金铁之鸣,似乎槊有其神,为自己能继续纵横沙场而感到欢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