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大唐宝钞下
“不,锦衣卫仍然保持独立,向朕负责。”
李言断然否决了禇遂良的提议,脸色严肃的说道:“诸卿,有一点你要明白,东厂也不是纳入朝庭管辖,而是纳入财政寺管辖。财政寺也属于朕直接统管,三省官员只是监管。”
“财政寺有自己的一套监督机构,并不受大理寺和御史台的辖制。就算未来御史台纠察,也只是在你们管不好的情况下,受皇帝命令,进行临时性的监管。”
“财政寺是一个十分独立的机构,里面涉及大量财源和隐密,不能任由文官体系随意渗透,这一点儿你要搞清楚了。”
禇遂良心中一凛:“臣知晓了。”
“另外,锦衣卫是朕的耳目,皇权特许,监察四方。”
李言面无表情的看了眼禇遂良,断然道:“它依然保持原来的独立性,不受三省六部,也不受你们财政寺的约束,直接听命于朕。受朕委派,负责财政寺的警戒安全。”
“在你们财政寺内,也设一个专门的执行机构。”
“东厂本就是锦衣卫为了行使职能而发展起来的,很多派往其他势力的眼线,就是通过东厂的商队延伸出去的。这方面你们也不管,只要规划好正常业务,负责赚钱就行了。”
禇遂良一脸的为难道:“皇上,这不是等于东厂有两个管理机构,若是发生矛盾怎么办?”
“哼,东厂一直就只有一个管理机构,就是锦衣卫。”
李言不客气的说道:“财政寺主要的任务,还是管理大唐宝钞的印制和发行,朕只是觉得东厂可以发展成为朝庭的一个重要资产,不想另设一个机构,这才合并到财政寺的。”
“在宝钞方面,主要管理权是财政寺,以你为主,锦衣卫只是帮你守卫安全。”
“而在大唐资产管理方面,则是以东厂和锦衣为主,你们只是做好财务帐目的管理就行了,锦衣卫的奉响,依然由东厂负责,不受户部和尚书省的辖制。”
禇遂良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资产管理在财政寺里面的地位,就好比财政寺在朝庭里的地位。
看来,皇帝是更加看重锦衣卫和东厂,通过这两个部门,掌握财政寺,在将来又能过财政寺,控制朝庭的财源。财源在手,人事权和军事权也就离不开了。
仿佛看懂了皇帝的思维脉络,禇遂良心里暗暗钦佩,同时对自己财政寺卿职位的份量又加重了三分。怪不得皇上让三省主官做副职,说明在皇帝心中。
这个财政寺的地位,不在三省之下啊!
想到皇帝把如此重要的部门交到自己的手中,之前那种不受重视的抱怨不翼而飞,禇遂良神情激动的从怀中掏出一张整整齐齐、做工精美的纸张。
“皇上,这就是臣集合了长安十数家钱庄中最顶级的技艺大师制作出来的宝钞样本,您看怎么样?”
“哦,这么快,卿做事果然干练啊!”李言一阵兴奋,忙一手接过,拿到手中展开,细细看去。
只见这张宝钞是一贯的面额,长一尺,阔六寸,相当于后世的36x 22厘米,比一张a四纸还要大一圈。
整个质地以桑皮纸为材料,宝钞四周饰以龙纹及海水图案。票面上端为“大唐通行宝钞”六个汉字,中部顶端为“壹贯”钞额,其下为十串铜钱图案。
两侧分别为篆书“大唐宝钞”“天下通行”的字样。
再下端注文曰“财政寺奏准印造大唐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诛,告捕者赏银万两。”
大唐贞观十九年十月一日!
李言满意的点了点头,虽然看起来很是粗糙,没有后世的各种科技。可在当下这个时代,已经是能做到的极致了,基本上把目前流行的防伪都用上了。
不过,李言知道,在任何时代,仅靠技术是不行的,最重要的防伪方式,还是朝庭的律法和钢刀。
若是没有强大的国力震慑,任何技术都能被轻易破解。
对于大国发行的宝钞,小势力敢这么干,抄家灭族,大势力这么做,无疑于宣战。若真有能挑战大国威严的实力,还不如直接去抢,比伪造宝钞来得要痛快。
李言并没有用系统为宝钞做一些加持,一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立足于当下,这样能使自己不偏离太远,也不对系统依赖过度;二来,也是故意留下一个漏洞。
要是哪个世族和势力敢挺而走险,自己正好可以明正言顺的出兵灭之。
李言看了看这张堪比a4纸大小的宝钞,又想到后世的巴掌大小的货币,最后皱眉说道:“诸卿,这张宝钞还是太大了,要是放在身上,就得叠上好几道,很是不便,而且印制成本也会很高。”
“你看能不能把它做小一些,大约有他四分之一小就够了。”李言手中的宝钞,大小有些类似后世的大明宝钞。而李言知道,五代之后的另一个大一统王朝宋朝,也发行过纸币,称为交子。其尺寸约16x9厘米,就比较接近后世的情况了。
禇遂良连忙点头道:“技术方面没问题,只是那么小,合适吗?”
“呵呵,宝钞是通用货币,要频繁使用的。”
李言知道,下面的人就是参考钱庄的银票才做出这么大版面的,于是提醒道:“宝钞不是银票,不需要做那么大,最好仅仅折一下,就能放在身上。”
“折的太密了,只会让宝钞寿命减短。”
“发行司每过段时间,还会回收破损的旧币,换成新钱,流通出去,若是折损太快,成本会很高的。”
禇遂良一听,想了想那种场景,顿时点头道:“皇上英明,确实如此,臣考虑不周,还请皇上恕罪。”
“没关系,你们也是第一次做,经验也都是在摸索中。”
李言尽量提着意见:“你们可以把纸张做的稍微厚一点儿,银票还是太薄了,容易损坏。在立钞法中,加强对宝钞的保护,刻意损坏宝钞者,以违法论处。”
“另外,旧钞兑换新钞,可收取一两文的成本费,损坏严重的,可以可以相应增加一些,损坏超过一半,则不予兑换。”
‘呃’
禇遂良一愣:“皇上,破损宝钞加收成本费臣明白,可超过一半,为何不予兑换,这不是让百姓白白承受损失吗?”
“这是为了让人们爱惜宝钞。”
李言脸色严肃的说道:“破损一半以内,可以说是无意损坏,或者时间太久了,保存不当等。若一半以上,就会有人故意钻漏洞,把宝钞撕成两半,前来换取新钞。”
“这个损失,朝庭承担得起吗?”
禇遂良一想,顿时一身冷汗:“皇上考虑周到,臣不及也,若非皇上提醒,臣差点铸下大错。”
“无妨,朕说过,都是在摸索中。”
李言摆摆手,淡淡的道:“现在所有的规矩制度都在建立中,你们要尽可能的把各种漏洞都想到。以后在实行的过程中,其是发现有新的问题,再及时纠正补弃就是了。”
“另外,宝钞的面额,也要规定一下,不能无序印制。”
禇遂良现在对皇上是心服口服,老老实实的虑心请教道:“请皇上示下。”
“一贯以下的,还是继续使用铜钱,这类小数额百姓用量很大,使用频繁。用宝钞不易管理,成本也太高了,所以提举司不印刷过小面额的纸币。”
李言尽量结合后世与当下的情况,取长补短:“一百贯以上的,也不印刷,留给那些钱庄,让他们继续经营。朝庭只印刷一贯到一百贯之间的,面额分为一贯、两贯、五贯、十贯、二十贯、五十贯、一百贯。”
“这七种已经足够用了,其他的再配以铜钱和银票,基本上整个体系就搭建完整了。”
“另外,在朕刚刚说的七种面额里,根据面积,再略略划分出大小,稍稍有些不同,让人一眼就能辨别面额。”
“在印刷的图案,颜色上,尽可能的也做出区分,比如不同面额的可以印上长城、雪山、高山、大海等图案,以示我大唐地大物博,体现四面八方的景色。”
“要在最大的一百贯面额上,印上长安城或太极宫的缩略图,体现朝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中枢,而众星共之的意图,这些你们都该想到的。”
禇遂良眼前一亮,连忙记在心里,李言随口的话打开了他的思路,让他发现,原来一个简简单单的宝钞上,竟然有这么多功夫可作。
通过不同的图案,可以把朝庭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
四面八方的各族百姓们,天天使用这些宝钞,就能不断的提醒他们,我们是属于一个国家的,流着同样的血脉,有着同样的文化,说着同样的语言,用着同样的货币。
自然能加强他们对朝庭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真是妙啊,顿时,禇遂良脑海里有了不少的思路。
两人又对细节进行了一些商量,正在这时,王德进来说道:“皇上,吴王李恪求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