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 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忌惮
皇位从来没有像这一刻一样离李治如此之近,想想自己待在晋王府深居简出,摆出一副与世无争的姿态。可实际上,做为嫡子之一,他岂能对皇位没有一点儿幻想。
表面无心权势的背后,李治不知道为了争储,在暗中下了多少功夫,甚至像狗一样的侍侯着自己的舅父,以求得一个被烧冷灶,做傀儡的机会,这才有了今天的机遇。
想到这里,李治下定了决心,孤注一掷,拼死一博。
装做思考了一阵,李治稳住心神道:“不过,儿臣观古之圣贤曾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胜人先胜已,儿臣觉得无论是一国还是一家,真正的敌人还是自己。”
“与其外求,不如求诸已身。”
“儿臣始终认为,大唐真正的隐患在内而不在外,在朝而不在野,只要我们把天下治理的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人心向善。那么再强大的敌人,也无法战胜我们。”
李治说的很含糊,有些似是而非,乍一听下,显得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
可李世民却是很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是最后的机会了,这个儿子终于不再继续隐藏,开始展露出属于他自己的见识和才华,释放出自己的万丈光芒。
李世民压住心中的激动,又问道:“假若你是皇帝,你会怎么做?”
“父皇.这.儿臣”
李治很是惶恐的起身,同时内心又噗通噗通直跳,惊疑不定中带着丝丝压抑得极深的兴奋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没有去观察李治,而是浑不在意的摆了摆手:“这里没有其他人,你不必担心,回答朕的问题。”
李治心中一凛,李世民没有去观察他,连看也没看,脸上还带着淡淡的不耐。即说明不在乎他的看法,从另外一个层面,似乎也说明李世民早就看透了他,所以不需要多此一举。
李治心惊胆颤,他很想是前者,却又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想法,希望是后者。
他知道,这次见面很可能是李世民对他对后的考验,若是这次表现无法让李世民满意,极大可能会错过这次天大的机会,从此再也离那张龙椅无缘。
想到这里,李治心里涌起一阵冲天的豪气,字斟句酌的说道:“父皇,儿臣觉得,治大国若烹小鲜,一个国家的事情,是万万急不得的,得谨慎小心的去处理。”
“急则生变,事缓则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尤其是那些几百年积累下来的固疾,需要费更长的时间,慢慢的去扭转。”
“不可急于一时。”
“若是儿臣是皇帝,儿臣当团结各位兄长和朝臣,先固本求源,增加皇权,然后再徐徐图之,用几十年的时间,一点点儿去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
“用一代人的时间,稍微扭转局面,已然是大幸;若能用数代人的时间,大幅度改变,也不失于大善。”
说完,李治一脸紧张的看着李世民,心里患得患失起来。这些话其实不是他的本意,而是舅父长孙无忌的教授,做为一个十八岁的皇子,他也只是刚刚成年。
没有对这个社会的本质,并没有深刻的认识,更没有解决这种顽疾的办法。
在前几位兄弟面见皇帝的时候,李治就偷偷的见过长孙无忌,虚心请教。做为世族中的一员,长孙无忌对当今朝庭的问题和李世民的遇难,可以说洞若观火。
于是就把这次皇族和世家之间的争斗,以至于一些李世民遇险的猜测都含沙射影的说了一些。
李治听得心胆俱裂,同时又惴惴不安,即惊恐于大唐高层的斗争如此残酷和可怕,又对那些世族肆无忌惮的对帝王下手感到愤怒。
长孙无忌最了解李世民,知道李世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和世族的缠斗,于是暗授机宜,结合李治的性格,讨论出了这么一番,只要明眼人都能知道真实含义的说辞。
表达了李治面对这数百年顽疾,以柔克刚,矢志不移的治世理念。
李世民一脸笑容的看向面容稍显生嫩的少年面孔,心里一颗石头落了地。他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聪明睿智,性格刚柔并济且极富韧性,做事不急不燥,滴水穿石,深谙以曲为直的策略。
想来这样的人继位,满朝文武不会有人会感到不安罢!
对于李治小小年纪,为什么对朝堂有这么深刻的见识,李世民或许是因为头脑昏沉,失去了平时的警惕;也有可能是他心中有数,却已经不想再去追究了。
他的处境导致他的选择余地,已经不多了,若是再否决掉李治,他真的不知道该选谁了?
他只知道,魏王李泰是万万不行的,不是因为李泰杀子求位的举动恶了自己,而是李泰和世家牵连太深。若是李泰上位,皇权有可能会进一步势弱。世族会肆意膨胀,最后危胁到李氏江山。
当然,李治身上也有世家的影子,李治和长孙无忌的过于亲近,李世民也不是没有察觉。
李世民想到了十六年前在承庆殿里的那个夜晚,自己太子的一番谈话。感觉自己现在就和汉高祖晚年的处境一样,一面是异性王和功臣勋贵,一面是野心勃勃的发妻吕氏和刘氏宗族的幼王们。
无论怎么选,都会承担巨大的风险?
李治和李泰的背后都是世家门阀,李泰的背后是老牌关陇贵族军事集团,而李治的背后有山东豪门和江南华族的影子。
自己的大舅哥长孙无忌豪无疑问就是吕后,一个致力于跳出世族窠臼,努力成为棋手的人,未来必将会是左右朝政的角色。
长孙无忌城府极深,其沉浸阴谋诡计和玩弄人心的手腕都让李世民深为忌惮。
他也曾经想过废弃这枚颗棋子,彻底除掉隐患。
但长孙无忌太过敏锐,老奸巨滑,做为亲手策划玄武门事变,一手扶持李世民上位的黑手,他始终不忘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命运,时刻都在防备着李世民。
再加上贞观一朝,打突厥,抗旱打井,并省官员,狭乡迁宽乡,摊丁入亩,一系列的土地改革,后来征伐土蕃和西域,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而这些长孙无忌都全力支持。
使得这二十年来,贞观磨从来没有拉完的时侯,李世民也一直没有寻找到杀驴的机会。
后来长孙无忌更是退出朝堂,解去一切官职,打着寻仙修道的恍子,远远的避开了朝堂。再加上长孙皇后健在,世家大族力量横行,李世民始终没有下定决心。
说到底,两害相权取其轻,即然拿那些老牌世族没办法,长孙家族多少也能起到些制衡的作用,毕竟以两家的亲近关系,算是世族中可以利用的对象。
李世民眼神微眯,若是自己选定李泰,那长孙无忌的作用就不大了。
若是自己选择了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关系稍远的李治,那长孙无忌的存在,就十分有必要了。这也是长孙无忌上窜下跳,拼命扶持李治的根本原因所在。
摇了摇头,李世民无奈的叹了口气,自己已经被世家大族所抛弃,他们马上就会选出新的代言人,在这样的滔滔大势之下,长孙无忌不想和自己这艘船一起沉。
就要抛弃自己,跳往新的战船。
对于自己这位大舅哥,在自己遇难的事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李世民也不太想关心了。权力场上无亲情,父子血亲尚且没有太多的感情,一个妹夫和大舅哥,能有多深的羁绊?
无非都是为了各自家族的利益,相互利用罢了
对长孙无忌,若是不能杀的话,那就只有继续笼络,继续利用了。
“父皇,父皇”
李治见李世民脸色阴晴不定,一会儿咬牙切齿,一会儿又帐然若失,他心里十分害怕。李世民身上有一股让人心惊胆颤的权力威压,还有着让李治十分不舒服的沉腐和死气。
压迫的李治几乎喘不过气来,让他冒着触怒的风险,唤醒了陷入沉思的父皇。
“哦,父皇想到一些事儿,有些走神儿了。”
李世民清醒过来,揉了揉额头,看着面前有些瑟缩的儿子,露出自认为慈祥的笑容:“雉奴.”
‘呃’
说到一半,李世民忽然想李治和吕雉的名字,都有一个雉字,这种巧合,似乎冥冥中,预示着这两个人的命运有着惊人程度的相似。
李世民微微皱眉,摇了摇了脑袋,摆脱掉心里那种不舒服的感觉。
暗暗安慰自己,太子曾经说过,吕雉是贤后。若是没有吕后的执政,恐怕汉家天下,也不会真正稳定下来。正是在吕后时期,汉朝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垫定了四百年大汉江山。
若是晋王一朝,能如吕雉,对大唐来说,也不会是什么坏事?
念头一转,李世民心情顿时高兴起来,叮嘱道:“雉奴,以后要多亲近你舅父,有他帮衬着你,朕也能放心了。不过,你舅父年事已高,早晚也会离开,你要趁着他还在。”
“努力成长,只有自己,才是真正靠得住的,朕的意思,你懂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