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66章 杀子求位

李世民觉得自己有些高估了自己现在的状态,以自己现在的情况,根本无法在一天的时间,见完所有的皇子,以后还是一天只见一个好了,不然自己可能再次昏厥。

只想打发走李泰,赶快休息,李世民没有绕来绕去,直接问道:“青雀,你觉得现在诸皇子中立谁为储最合适?”

李泰没想到李世民这么直白,略一思索,直起腰板,一脸坚毅,似乎想让李世民感觉到他的肩膀能扛起大唐的江山社稷:“父皇若立儿臣为太子,儿臣便继续父皇的志向。”

“对内推进各项改革,让百姓安居乐业;对外开疆拓土,消灭强敌,让普天之下皆为唐土,率土之宾,皆为唐臣,太阳所照之处,皆为大唐国土。”

说到这里,李泰话锋一转:“当然,若是父皇立其他兄弟为储,儿臣也以一身才学,辅助新君,继往开来,把皇祖父和父皇传下来的大唐江山治理的海清河晏,千秋万世。”

李泰一席话,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即显出了一个皇子的担当,又考虑到了各种情况,端的是进退两便。比李恪的小心翼翼,含沙射影,显得更有霸气和魄力。

虽然表现出了对于皇位的渴求,却不让人讨厌。

李世民露出满意的笑容,青雀长相可爱,聪慧过人,性格温文而雅,礼贤下士,美名传之四海。若说李恪最像自己,那李泰就是最符合李世民心中的完美形象。

是的,虽然李世民在其他人眼中是一代明君,可他并不满意,在他心中,自己武夫的形象还是太重了。

儒雅厚重,风流倜傥,羽扇纶巾,运筹帷幄,指点江山,谈笑间,千里之外,强虏灰飞烟灭。

这才是李世民年轻时向往的李家二郎给世人的印象,而李泰,则最完美的复刻出了自己的理想。

看着这个自己最喜欢的孩子,心里的亲切又多上几分。

想了想,李世民又加大了难度问道:“青雀,现在朝中呼声最高的就是你和李象,你们一个是叔一个是侄,朕实在是难以取舍,你觉得朕该怎么办呢?”

“这有何难,儿臣有一策,可兼顾父皇心愿?”

“哦,我儿试言之。”

李泰想到储位离自己只有一步之遥,心情激动的不能自己,当即举手发誓道:“象儿年纪还小,恐怕镇不住朝堂,若是父皇传位于儿臣,父皇是知道的,儿臣膝下仅有一子。”

“儿臣愿把此子给杀了,然后将李象过继到膝下为嗣。等到儿臣继位后,李象名正言顺的可为太子,儿臣百年后,再顺势把皇位传给他,岂不两全其美?”

亲耳听到父皇的表态,李泰觉得今天自己与皇位只有咫尺之遥,在情绪极度亢奋下,激动的不知所已。为表决心,只有杀子才能宣泻内心对于皇位的渴求,才能表达对父皇的一番诚心。

同时,也犯下了在历史上名传青史的错误。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心里却如被狠狠的捅了一刀,看着面前一脸殷切的儿子,仿佛看到胖胖的笑脸内部一个恶魔般冷血的灵魂,往日可爱的形象也在一瞬间烟消云散。

李泰在皇位这世界上最大的好处面前,所暴露出来的真实性情,给了李世民极大的冲击。

疲惫的精神再也支持不住,李世民脖子一歪,再度昏厥了过去。

“父皇,父皇”

李泰吓了一跳,连忙大吼着往外跑去,看到门口的王德和马宣良,连忙喊道:“快传太医,父皇晕过去了。”

王德手忙脚乱的冲了进去,马宣良牢牢的守住殿门,拦住了情绪激动想进去探望的群臣:“各位,皇上龙体有佯,各位这么闹哄哄的冲去,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影响到皇上的安危。”

“若是皇上有个闪失,诸位承担得起吗?”

“不错,马将军说的对,谁也不能进去打扰父皇。”

李恪当仁不让的站出来,帮着马宣良安抚众人,随后转身,脸色大怒,一把抓住李泰领口的衣服,怒斥道:“李泰,刚刚父皇还好好的,怎么你一进去父皇就晕倒了。”

“你们到让说了些什么?”

“是不是父皇告诉你,打算立本王为储,你心有不甘,逼迫父皇,以至于父皇支撑不住,昏厥了过去。伱想抢我的储君之位我能理解,有本事你冲着我来,来逼我。”

“父皇身体虚弱,你做为儿子,竟然如此不顾父皇的健康,眼里只有储位,真是禽兽不如!”

李泰被李恪劈头盖脸的一顿输出,中间夹杂着大量污蔑之词,让李泰瞬间险入群臣置疑的眼神之中。

见此状况,李泰再也顾不上了,这黑锅他不能背,也背不起,于是愤然说道:“李恪,你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父皇根本就没有说过属意你为太子。”“我进去也只和父皇说了两句话,父皇是因为精力不支而晕过去的。你休想血口喷人,反而是父皇极为看好我,意欲立我为储。”

李泰心中大恨,被李泰抢了先。

他才智过人,深知在此时,反咬李泰反而会处于下风,更会被人认为报复,于是只做辩解,没有像李恪那样给对个扣一个大大的屎盆子。

“哈哈哈,李泰,之前明明父皇属于我,现在你又说父意看好你。”

李恪一幅果然如此的神情:“父皇岂能一女许两家,你要想找借口,可以另外找一个嘛,何必要来学我?”

“哼”

李泰此时再也顾不上其它了,对着面前的群臣解释道:“父皇对我说,现在朝中我与皇长孙呼声最高,他左右为难,考虑到长孙年幼,国赖长君,与我正在商议。”

“我向父皇提出,大哥即然不在了,我愿将象儿过继到膝下,这样父皇立我为太子,立象儿为太孙。等我百年后,象儿再继承皇位,这不两者都顾及到了嘛?”

“父皇一时惊喜过望,这才晕了过去”

李泰的话顿时惊的群臣沸腾,纷纷开始讨论起来,他们之前还没有想过这个策略,一时间脑中快带思考着利弊得失。

现在朝中东宫一系和魏王一系的力量最大。

若是两派能因此策而携手,那其他的皇子就会被排除出去,再没有一丝竞争储位的可能。

像房玄龄和马周、褚遂良这样站在公允一面的臣子们则满脸忧色。他们学富五车,熟渎经史,自然知道在古时,传承制度混乱的情况下,就有不少国家使用过这种方法。

周时诸国森立,很多诸侯王都有过兄弟子侄相互传位,可无一不造成朝庭动荡,骨肉相残,遗祸长远,数代为之不靖,甚至因此而亡国灭种者也不在少数。

房玄龄连忙问道:“魏王,如此传位,乃取祸之道,老臣敢问,皇上是否赞同此议?”

李泰不爽的看了房玄龄一眼,他自己也是满腹经纶,当然知道这种传位的弊端,这样的提议不过是他的权宜之计,先让自己坐上皇位,至于李象。

等到自己当上皇帝了,有的是机会处置。

可李泰聪明,别人也不笨,他打什么样的主意,在场大多数臣子们心里都是门清儿。

你想瞒天过海,人家也会釜底抽薪。

看到房玄龄如此态度坚决的反对,李泰也是有些不爽,焖焖道:“这只是本王的提意,父皇并未来得及对此表态,是以本王也不知道皇是赞同还是反对?”

李泰也不敢乱说,李世民只是昏过去了,又不是死了。

他胡说八道,等李世民醒来,必然会治自己假传圣旨之罪。是以李泰刚刚也不过是含糊其词,想带偏节奏,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遐想,并没有落下口实。

不过房玄龄太过精明,直接把他逼入墙角,问出了核心,使得他的企图直接破产了。

闻言,诸位朝臣们纷纷出了口气,于是又开始责怪道:“魏王,你也是熟渎史书的人,怎么能给皇上出这样的骚主意,这不是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隐患吗?”

“哼,父皇疼爱孤王与长孙,在皇子和皇孙之间权衡不定,我只是出于孝心才想给父皇一个安慰的。”

李泰淡淡的说道:“若是你们能劝的父皇赶快下定决心,本王也不用多说什么了。”

说完,李泰转身离去了,他本来就对房玄龄和马周这些中枢重臣没有明确支持自己不满,再加上李世民这一晕倒,没个几天也醒不过来,皇后也不会再让其他人打扰。

于是就先离开了。

李泰一走,其他的皇子和臣子们也慢慢散去了.

这一次,李世民没有昏睡太长时间,第二天就醒了过来,随后就开始继续接见皇子,每天一个,从长至幼,五子齐王李佑,六子署王李愔,七子蒋王李恽,八子越王李贞。

原剧中这个时候,李承乾早已被废身死,齐王也因造反而被处死。这一世,搭着李承乾早早失踪,齐王没了借口,也就没有起兵,现在还好好的活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