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64章 伴君如伴虎

太极宫,承庆殿的寝宫中。

经过半个月的休养,李世民的精神状态略好了一些,今日也能从龙榻上起身,稍微行走活动一下了。

不过,李世民脸色漆黑,双眼浑浊,感受到自己身体前所未有的空虚,仿佛身上背了几百斤的重物,浑身有气无力。只是行走了两步,就觉得一股发自内心的疲惫感袭来。

没过一会儿,两眼浑,差点又要摔倒。

赶紧在皇后的搀扶下,又躺在了床上,费力的喘息起来,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差了。

他知道,也许自己真的走到了人生的末路。

想到自己天子的尊位,一辈子的功成名就,他心中还有着对于大唐未来的规划,可以让大唐脱胎换骨的改变,真正的为大唐的千秋万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是当自己面临生命的无情流逝,这才发现,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将回归于零。

李世民现在无比的后悔,不该贪图美色,更不该点灯熬油的操劳国事。在生命健康面前,那些所谓的欲望和功业,不过是一时的昙。

美丽绝纶,却只有刹那间的芒华。

就是为了这一时的璀璨,自己亲手摧毁了承载万物之基。

躺在榻上,李世民仿佛经历了一生,想到年少时的意气丰发,中年时间的万国来朝,晚年时的开疆拓土,扬威天下,还有现在即将失去眼前的一切。

往日种种,就像是一场梦,梦醒来,都是一场空。

忽然间,隋炀帝杨广和先皇李渊的相貌出现在脑海,李世民觉得自己的命运和他们好像也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名利的奴隶罢了,自以为自己是天下之主,却也逃不过命运的轮转。

杨广在江都面对当年的臣民们揭杆而起,以致山河破碎,江山社稷的沦丧;父亲李渊面对骨肉相残,自己两个儿子的头胪被另一个儿子亲手砍下,自己一个开国之君被迫退位。

他们那时的无奈和悲哀,与自己现在的无力,如出一辙!

回首前尘往事,李世民仰头看向殿顶,眼角一抹泪水无声滑落,惨然一笑。

呵呵,九五之尊?上天之子?

真是可笑,自己曾经以为自己可以掌控天下,可到最后才发现,连自己的身体都无法控制。

一只洁白的素手,拿着轻柔的蜀锦绣帕,轻轻的在李世民的老眼上拂过,把李世民的泪水擦干:“二郎,离愁别绪最是伤人,太医交待了,你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朕的身体自己知道,朕的时间不多了。”

李世民眼神柔和的看着陪伴了自己一生的皇后,伸手抓着长孙无垢的手腕,眼中尽是悔意:“少年夫妻老来伴,此言不虚啊!观音婢,朕现在才知道,还是朕的老妻最好.”

长孙无垢也年过四旬,不过当初被李言调养的身体,又留下了一丝充满旺盛生命力的皇道气蕴,在这丝气蕴的滋养下,长孙无垢摆脱了历史中气疾缠身的命运。

身体素质已经为好转!

再加上后来李世民广纳嫔妃,移情迁爱,长孙无垢无力劝荐,只好退回后宫颐养天年。整天含贻弄孙、养尊处优,身体保养的极好,看起来如同三十里许的少妇。

居移气养移体。

长孙无垢人到中年,身段儿不复年轻时苗条,微微有些发福,却更显母仪天下之容。

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鬓若刀裁,美如桃瓣,睛若秋波,神光湛然。举手投足间,尽显皇后娘娘的雍容华贵,气质高雅,让人不敢直视。

和满脸白发的李世民比起来,乍一看如同父女般。

看着老态隆钟的李世民,长孙无垢也是心里难受,感叹时间如此无情。当初风华正茂,有龙凤之姿的李二郎,如今竟然被折魔成这幅模样,实在令人唏嘘。

长孙无垢没有再去责怪李世民,而是安慰道:“陛下别多想了,太医们都说了,你只是身体元气大伤。若是安心休养,好好调息,要不了多久就能好起来的。”

李世民闭上痛苦的摇了摇头:“皇后,安慰的话就不用多说了。如今朕随时都有可能离去,大唐不能没有人继承,朕欲立储君,这些孩子们,你认为谁可肩负起大唐的未来?”

“皇上,臣妾只是一个妇人,我大唐有明训,后宫妇寺不得干政。”

长孙无垢心中一惊,一脸为难的说道:“立储乃关系着大唐的千秋万世,皇上应与房相、岑大人、萧大人那样的宰辅重臣商议,臣妾岂敢发表意见?”皇家自有其传承制度,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规矩。

历史上长孙皇后早逝,都没有能轮到杨妃之子李恪,更别说现在皇后还健在,李恪更是没有可能。

长孙无垢身为皇后,母以子贵,再加上长孙家族势力庞大,李世民的选择无非是在三个嫡子中挑选。长孙无垢自是最属意长子李承乾,可一别十五载,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长孙无垢对长子能否生还,早已不抱希望。皇长孙李象年幼;次子李泰在朝中支持者众多,却与长孙无垢感情不慕;三子李治只比李象大三岁,刚满十八,与长孙皇后也并不亲近。

长孙皇后一时也不知该选谁,手心手背都是肉,反正不论选谁,自己都是太后。与其随口属意某一皇子或皇孙,最后登基的又是他人,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

当然,做为太后,自己随意推荐,得罪人还是小事,长孙无垢倒是不俱。

无论新皇是谁,都不敢拿自己怎么样?

可被自己提议的皇子皇孙,未来难免受到新皇猜忌,这却是长孙无垢不愿意看到的。

储君人选,历来是皇帝乾纲独断,任何人在这个问题上随意发表意见,都有可能引起塌天之祸,哪怕自己是皇后?

长孙无垢出自如门,自小熟渎史书,自然知道,若是李世民怕以后出现母壮子幼,行汉武帝钩弋夫人旧事,以此来杜绝外戚干政,那不是天下的灾祸。

想到自己陪了李世民一辈子,临了临了,却被皇帝如此猜忌试探和防范。长孙无垢的心中涌起无限的悲伤,同时还有一丝丝不忿,对于李世民的惨状,也没那么难过了。

长孙无垢在心中再次提醒自己,眼前之人,先是皇帝,然后才是自己的夫君。

伴君如伴虎啊

“罢了,皇后你的难处朕也知道!”

李世民也清楚太子失事之后,皇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抚养长孙身上,若论关系,自然是与长孙感情最深。可长孙才刚刚长成,哪有越过儿子去立孙子的道理。

先不说李世民自己不愿意,也过不了朝臣们的那一关。

至于话语中的些许试探,可以说是出自帝王的本能。尤其是身体虚弱,时日不久的情况下,李世民如同受伤频死的猛兽,更加危险,他现在谁也信不过。

看谁都不像好人.

“皇后,朕要传召诸皇子一一谨见,当面考较各位皇子的学问,从中选出新任储君人选。从最长开始,先传吴王李恪。”

长孙无垢心里一紧,担忧的看了李世民一眼,见李世民已经闭上了双眼,默默养神。

无声的叹息一声,退了出去。

外殿的客堂中,不少重臣和亲王都在这里等侯,这段时间,关于储位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朝臣们都无心政事。每次见到李世民,上奏的一件事都是关于储君的人选。

随后就是各派人马不断的陈述利弊,相互攻讦,搞得身体本就糟糕的李世民更是一个头两个人。

是以李世民从三天前起,就不再接见众臣,也避免形成朝臣们聚在一起的情况。

这些臣子们却是没有放弃,虽然在皇后和太医的叮嘱下,不便打扰皇帝的修养,可大家只要一进宫,就聚在承庆殿外面的待客厅里,俨然把这里当成了朝堂。

长孙无垢一出来,房玄龄、萧禹、长孙无忌、侯君集、岑文本、马周、褚遂良、张亮、王珪、韦挺等臣子们纷围了上去,纷纷询问道:“皇后娘娘,陛下身体好些了吗?”

“臣等有事启奏.”

不知为什么,长孙无垢突然对这些人无比厌恶,正是这些人,把自己的夫君,变成了冷血的帝王。自己最贴心的儿子,也为了所谓的江山,早早的殁在草原上。

其他孩子,也为了权力,与自己渐行渐远,甚至兄弟相争,骨血相残,没有半点儿亲情。

如今,自己的夫君也要离开了,这些人还要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拼命的摧促,不能让他有片刻的安宁。

这就是化家为国的代价吗?

长孙无垢头脑一阵发晕,淡淡的说道:“皇上身体堪忧,经不起众位大人的吵闹。皇上吩咐了,他知道众位大人现在最关心什么,他要亲自考较诸位皇子的才学。”

“三皇子李恪,单独进见,其他皇子在后面等侯,依次面君”

“本宫身体有所不适,就先离去了。”说完,长孙无垢也不管里面的李世民了,带领自己的侍女,直接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