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57章 长生观

韦德政神色冷漠的说道:“皇帝失去了皇权,还能做一个傀儡。可我们世族失去了控制皇帝的权力,那我们就将被皇权抹去,子孙后代只能做一个任人牛马的草民,那样活着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

韦挺连忙坐直身子:“是,叔父,我记住了。”

“好了,这事儿你也不要管了。”

韦德政说道:“你去做好你的事情,关于李世民的事情,自有族长和其他世族安排。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么大的问题,别说是你了,就连我,也没什么发言权。”

“该怎么处理,还要看这十几个世族门阀的族长们来决定。”

“你也不要在这里久待,吃完午饭就赶回长安,不要引起李世民的注意了。”

韦挺老老实实的应道:“是,叔父。”

另一边的长安城朝会散朝后,李世民如往常般回到承庆殿的御书房内。

王德连忙招呼几名宫女太监,捧着提前准备好的洗漱用具,上前小心的帮李世民换下上朝时的龙袍和冠冕,再侍侯着给李世民简单的净了净面,最后换上一身舒适的便袍。

李世民挥挥手,众人退下。

走出内房,来到外面的御案前坐下,端起热腾腾的茶汤饮了几口,就开始处理奏折。

一封折子还没看完,房玄龄就匆匆赶了过来。

见过礼后,房玄龄在锦墩上坐下,一脸忧虑的说道:“陛下,今天不少世家出身的官员都告假,没有参加朝会。剩下的官员们也无心议事,您说,是不是臣的提议引起了他们的不安?”

李世民随手将奏折放下,姿态轻松的说道:“玄龄,你可是首辅,一个谏言罢了,不必那么担心?”

“今天朕也瞧见了,朝堂上少了近三分之一的人。”

“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不少世家的族长都在关内各地居住,那些官员与家族中商量一下,也是正常现象。再说了,现在不是只是一个提议吗?”

“还没有落实,了不起他们联合抵制,没什么大不了的。”

房玄龄想想也是,再加上之前的分封制,实际上世家大族收获是最大的。

大唐以西广茂无边的新增国土,大概划分下来,有三块地方。

一个是仅挨汉中蜀地的雪域高原,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生存环境恶劣,条件十分艰苦;

第二个是河西走廊到西域高昌一带,是丝绸之路上最繁华的地带,地处南北之间,气侯适宜,四季分明,虽然也有大片戈壁和荒漠地带,却离大唐最近,是中原和中亚的连接地带。

西域五十多个国家的一小半,都处在这条路上。

最后就是遥远的陇右西部,安西、葱岭、吐火罗和大宛一带,与中亚相接,地域庞大,诸国林立,可供居住的地域,不下于中原本土,还有及大的拓展性。

河西走廊地势最好,大唐留下控驭西部,并没有对外分封。

能拿出来的,就是雪域高原和西域之地。

在最开始的时候,李世民是想把宗室分到西域,而把世族分到雪域高原。

可房玄龄一针见血的指出,雪域高原和中原比起来,条件太过艰苦,世家根本瞧不上,万一大家都拒绝接受,那分封制不是形同虚设了。

而且此地离大唐最近,万一世家们在此坐大,居高临下,南下攻取中原,可谓势不可挡。

出于防守的战略考虑,还是把宗室分到这里最好。

相对而言,宗室在国内受到严格的限制,更没得选择。虽然雪域高原环境恶劣,可好歹有了一个独立王国,宗室亲王们必定欣然同意,此地易守难攻。

李家人在这里立足后,可以有效的防御西域坐大的世家。

最后在多方考量下,李家的几十个宗室亲王郡王们被分布在了雪域高原,而西域之地给了世族和功臣勋将。

有了这么大的一块蛋糕,世家也应该对皇室做出些让步,房玄龄想了想,觉得应该问题不大,也就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随后的半个月里,世家动作频频,往来十分密切。

尤其是崔氏一族族长崔鸣麟以过八十寿辰为由,邀关中各大世家前去庆贺。

五姓七望和关陇八大家的族长借着寿辰的机会,进行了磋商,具体谈了些什么,外人不得不知。不过在寿辰之后,明显整个长安城都有燥动气来,空气中都迷漫着一股看不见的烟火气。正当李世民有些着急的时候,在一次朝会中,竟然有世家的人再次把房玄龄的提案重新提了出来,本来李世民还以为众人要反对,想着若是世家反对强烈,就暂时先搁置。

谁知整个朝堂一鼓脑的赞同,使得原本不可能的事情,竟然顺利通过。

下了朝后,李世民格外高兴,对同样舒了一口气的房玄龄说道:“玄龄,朕就说过,那些世家们也并非都是不讲道理的人,这个政策针对的也不是他们。”

“从某种角度来说,主要还是限制数量庞大的中小豪强地主阶层。”

“他们每个家族在西域都有着不亚于中原一个府道的小国,只要把重心移到西域,他们可以明正言顺的成立藩国,中亚那么大,有的是地盘可以让他们扩张。”

“何必要这么多人挤在一个小小的中原呢?”

房玄龄也没想到,这个釜底抽薪的政策,这么容易就被世家接受了。看来,在给世家提前选好退路的情况下,消藩也没有那么难嘛?

这现代版的推恩令几乎就是阳谋,让人无法应对。

“还是皇上英明,不过臣觉得还是应该谨慎一些。”

在李世民询问的目光中,房玄龄说着自己苦心思索出来的想法:“这项政策属于长期性的法令,不急于一时,目前对于朝庭来说,只要世家们的子弟无人上告,我们就不做干涉。”

“其次,先在地方小家族中施行,看看效果如何?”

“第三,即使有世家子弟上告,朝庭也尽量采取规劝的方式,让其家族重新分配,而不是利用朝庭的武力强制进行财产分割。”

“只要这样坚持个几十年,通过几代人的过渡,润物细无声的把那些超级家族慢慢分解。如此,就能把国家的权力全部收归朝庭,这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之道。”

李世民不在意的说道:“放心,朕也是出自世家,焉能不知道那些世家的可怕,大事须缓,事缓则圆。几百年积累的问题,朕也不会急于一时半刻就去解决。”

“如此,老臣就放心了。”

房玄龄松了口气,起身恭敬行了一礼:“那老臣就先退下了,弘文殿那边臣还须当值,就不打饶陛下了。”

房玄龄龄退下,李世民则有些兴奋,站起身走来走去,也无心再处理公务了,把王德招进来。

“王德,你再去李道长那边看看,上个月的药,朕都用完了,若是这个月的练出来了,给朕拿过来。”

王德乖顺的应了一声:“是,陛下,老奴这就去。”

“等会把药送到武才人那里去!”李世民交待了一声,然后直接进了后宫。

在贞观十一年丰州议和时,亲眼见过武元华的倾世之容后,李世民回到长安,就迫不及待的将武家剩下的两女都纳入了后宫,两人都被封为才人。

虽然两姐妹入宫后,李世民期待极高,可相对于女帝来说,两姐妹的容貌还是差了一筹,李世民略略有些失望。

不过一母同胞,还是能隐约看到些武成公主的影子,怀着对北方佳人的憧憬和思念,再加上两姐妹共同服侍,李世民还是沉浸其中,很是享受了一段时间的艳福。

一连好几年,武氏姐妹也是圣眷不衰。

李世民这些年里,不惜承受巨大损失,年年往突厥派去刺客,其中有很大一部份不可告人的心思,就是想把那个自己亲手送去突厥的绝代佳人抢回来,弥补自己后宫的缺失。

甚至这种不正常的思念,使得李世民越是得不到,就越发的想念。多少次午夜夜梦回,那个只一面就魂牵梦萦,使得李世民茶饭不思的倩影,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反而更加念念不忘。

王德离开承庆殿后,叫上几名侍卫,穿过重重宫禁,出了太极宫。

在长安城的西北角,紧挨东宫北侧,一座比太极宫更加巍峨庞大的宫殿群已修建到了尾声,这正是李世民为自己修建的新宫殿,大明宫。

在大明宫的太掖池附近,依水而立的土山前,一座古色古香的道观悄然而立。

观主是一位从终南山上下来的道长,名叫李重山。

道观虽小,却一应俱全,有供奉三清祖师的神殿,有供道士学习和诵读道教经典的神堂。当然,最重要的是李重山为李世民练制各种长生不老药的丹房。

道观取名长生观,极大的迎合了帝王渴望长生的欲望和心态。

此时,在后院的丹房中,一个鹤发童颜,穿着八卦道袍的老者,手拿拂尘,在两位弟子道童的辅助下,不断的将各种药材丢到面前烟火缭绕的丹炉之中,整个室内弥漫着浓浓的药香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