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历史的真相
董事们拥有股份,是绝不会容忍总经理窃取自己对公司的所有权,他们给李渊留的退路就是选择了李世民,而不是其他人。若是李渊不退位,他们不介意再干掉‘杀兄弑弟’的乱臣贼子李世民。
选择李元景、李元昌、李元享等李渊其他庶子,甚至是幼年天子上位也不是不可以,还有李孝恭、李道宗等李氏族人,再逼急了,甚至可以再换一家上来。
按理来说,发生了玄武门这样的惨烈宫变,李渊退位后,很快就会因为郁郁不志而生病。
最后一命呜呼,这才是常规操作。
可李渊没有,不但没有猝死,还活了八年之久,生了十多个儿子,最后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享年六十九岁。
这个事实足以说明,父子俩其实没有特别大的矛盾,李渊对李世民的行为也不痛恨;李世民也不忌惮自己的父亲,反而李渊退位后,父子俩人关系很是和睦。
为什么?
因为父子两人都清楚,玄武门不过是他们为了保住李家江山的一次努力,世家大族有需要,即便李世民不出手,同样也会有其他人出手。相对于来说,李世民更符合皇权和世族的共同意愿。
这也是世家大族给李渊留下的退路,在此基础上,李渊才会体面的退场。
李言很早就有过这样的怀疑,直到穿越到大唐,在权力核心生活那么久之后,才隐隐有了些眉目。而在前段时间,见过韦名山之后,才豁然开朗,为什么会发生玄武门这样的事情?
猜测到背后的根本原因后,再回想整个隋唐,乃至纵观历史,李言不禁毛骨怵然,感到一股发自灵魂的恐惧,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就是自己若是世家中的一员,也会这么干。
说到底,还是关于皇族和世族对天下之权的争夺。
世族门阀推出一家一姓出来主掌天下,自然要防着化家为国的皇室一族反噬世族。
在皇族脱离世族,成为皇家的那一刻,双方立场就不同了,自然要围绕权力进行或明或暗,一轮又一轮,永无修止的争夺。
皇权不断的消弱打压世族,世族又何尝不是如此。
虽然皇族是他们推举出来的,可不代表,他们就不会限制皇权。相反,压制和消弱皇权,不但是世族发展壮大的需要,也是他们安然生存的必然选择。
身为万民所仰望的帝王家,形象和面子,不单单是皇帝一个人的事情,也是天下百姓的事情,是权力是否稳固的象征。
个人品德这种事情,绝非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有唐一朝,各种狗屁倒灶的赃事儿丑事儿不断,而且唐之后就是仅次于南北朝的五代十国,这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这说明唐朝并没有做好仁义道德的建立。
致使唐朝没有灵魂。
汉朝为了消除秦以前的几百年诸侯争霸,相互杀伐带来的戾气,崇尚黄老之道,以孝治国,以仁治天下。就是在为王朝注入灵魂,让人心归附,是很有必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千年之后,中原百姓都以汉人自居的原因,而不是秦人、唐人、宋人、明人。
这就是灵魂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仁无德之国,强在一时,终会倾覆,以致什么也留不下来,甚至终其一代,始终处在动荡不安的过程中。
而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了皇室动荡,则世族安稳。
通过这个视角去观察,再结合李言舍身处地的在长安发现的一些蛛丝马迹。
李言就知道了,为什么唐初会发生玄武门这样的事情?
前隋太子杨勇和大唐太子李建成都是被取而代之,死于非命。
古代讲究纲常有道,长幼有序,自周而传下的礼制,正是为了保证国家的平稳传承。
这些对于皇家,以及皇室在天下百姓中的形象,尤其重要。
皇室为天下榜样,百姓就会拥护,这样皇权的力量就会增强和稳固,而皇权的增加,毫无疑问会给世族带来危胁。
世家大族就是要让自己的代言人无法保持明正言顺,天下归心。
用次子取代嫡子,用谋逆方式继承皇位,甚至父子相逼,手足相残,纲常败坏,伦理扭曲,这些恶劣至极的事情频频发生。
无疑会导致皇家失去在百姓心中君权天授的神圣性和合理性。
皇室无法建立那种依托人心而存在的坚固性,就得依赖世家大族,两者才能和平相处。都是代言人,前隋和大唐何其相似。
两者都是开国之君,精心培养的太子无法顺序继位,被次子取而代之,杨广有调戏母妃,陷杀手足的丑闻;李世民更是有杀兄弑弟,娶其弟媳之举。
贞观治世是李世民之后的努力,可在前期,李世民做出这样的事情,还能做稳江山,背后的董事们竟然无动于衷?这只能说明,李世民所有的行为,都在他们的谋划之下。
李世民和世家大族在私底下,做出了什么样的交易,李言不得而知。可李言能知道的是,在玄武门之后,李渊和李建成对世家大族的所有谋算都灰飞烟灭,毁于一旦。
在玄武门之后,历史上的李世民并没有像影视剧中表现的那样对族门阀十分排斥,任用庶族官员,反而选择大规模依赖世族门阀,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李世民的后宫中多了不少世家之女,李世民的子女与世族联姻,朝中重臣,不是本身就是世族中的一员,就是与世家大族结亲。
像长孙无忌、封德彝、萧禹、王珪、韦挺、岑文本等人,本来就是世族中的一员;而程咬金、尉迟恭、房玄龄、魏征等臣,不是世家女婿,就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娶世家之女。
贞观名臣,几乎都和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是世族想要看到的结果。
再看后续的历史,李言更是坚定了这种判断,不管皇族对世族如何依赖,世族对皇族的打压,影响,破坏,始终没有停止过。
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治更是做出了娶李世民的才人为妃的丑事,武氏取代王皇后,几任太子被废,武周取代李唐,玄宗娶其儿媳寿王妃。
一系列的事情,将皇族的名声弄得臭不可闻。
皇帝以天下为已任,为天下之表率,所言所行更当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再宠幸一个女人。
若是朝臣都反对,也不会公然做出那样不德之事。
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对于皇帝来说,女人更是一个玩物,难道不堂而惶之的娶回家,就会影响自己享受了不成?
在这一系列的私德败坏中,李氏失去了在百姓心中皇家的威严,也失去对世族的制约,致使唐朝后期,世族非但没有消弱,反而还愈加壮大,出现猛烈反弹。
朝中掌权者,九成以上出自世族。
面对如此复杂且险恶的局面,李渊和李建成都搞不定,李承乾一个资质平平的嫡长子如何能应对呢?
无论他做什么,不管他做的有多好,他顺利继位的机率都是十分渺小的。
高层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理解的范筹。
不是明确的敌我两元的矛盾对立,而是三元甚至四元五元,乃至更多的势力,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诉求的多方博弈,有人随时入场参与,有人被淘汰出局。
其艰难程度,可以说永无上限。
哪怕用后世最精密的计算机,也无法算透。
无论你做好了多大的准备,事情的真想,都比你想象的更为复杂和残酷。
想到这里,李言心中一阵庆幸,幸好他当初在还没有进入朝堂之前,就果断的离开了那个旋涡,没有给世家动手的机会,而是转向外围,在突厥发展,谋求以力破局。
否则大概率,他也会步原主的后尘。
若是留在长安,处在东宫的位置,李言若是表现的优秀,会被世家忌惮,觉得会危胁到他们;若是表现的拙劣,会被李世民瞧不上,觉得担不起和世家斗争的重任。
这两方势力都会影响到自己的顺利继位,甚至世家的态度更加重要。
主要原因就是李承乾处在嫡长子的太子位置上,连被选为代言人的机会都没有,更是和他们一惯的操作手法相违背,更别说李言注定了要和他们为敌,事情的难度会远远超过李言的想象。
哪怕他开挂,也不会获得最终的胜利
因为李承乾要面对的是整个世族,这是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李元吉、李孝恭、李道宗,集整个李氏一门尽豪杰的群体都搞不定的存在。
开挂可以让李言顺利上位,却无法真正的解决掉世家,甚至自己也会被世家同化,成为其中的一员。
只要与世家为敌,最终天下会再度陷入战乱之中,而达不到李言想要的那种效果。
李言最后被逼急了,能做的只有利用系统的能力,大开杀戒。可杀人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还会把问题搞得更糟。世家本身就是大唐实力的一部份,搞不好落得一个元气大伤,自毁长城的暴君臭名声在史书上。
说不定也是会留一个厉、灵、炀的恶谥,那就悲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