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38章 武元华见过父皇

见李言如此受突厥人的拥护,城头上的大唐君臣都是倒吸一口凉气。

李世民更是眼神直直的盯着这个年轻的身影,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仅是这种恐惧的号招力,就拥有了左右天下的实力,和自己平起平坐,也是理所当然的。

李言转身,拱手行礼道:“突厥右贤王,见过大唐皇帝!”

不管怎么说,李言并不是名正言顺的草原大可汗,上面还有一个施罗叠压着。

算是草原二把手,面见大唐皇帝,稍稍尽些礼节,也是顺理成章的。

李世民对此十分满意,挥了挥手,几名侍卫搬过来一套桌椅放下,随后一群太监和侍女上前,摆下了各种丰盛的菜肴和酒水。

随后李世民挥了挥手,众多将领和臣子远远退下,侍卫们也撤了下去。

只片刻间,整个谯楼范围内,只剩下房玄龄和李靖站在李世民身后,李言这边是女扮男装的武元华。

李世民站在城头,看着城下乌压压的军阵。

心里虽然很是忌惮,却依然展现出千古一帝的豪气,慷慨道:“朕料想,古往今来,就算以后,也难有这样的场面,两人饮酒,竟有百万大军在旁伫立。”

李言这才开始打量起李世民,对方虽然衣着光鲜,面容却颇为憔悴,脸上皱纹密布,眉梢眼角都带着愁容,眼底深处也有着深深的忧虑和浓郁的化不开的心事。

露在龙冠下的鬓角发丝也透着些许灰白之色,脸色的气色也不太好。

想到李世民今年也才刚刚不惑之年,正是一个男人最风华正茂的阶段,又是皇帝,享有整个国家的资源,看起来有如老了十岁,可见整个帝国的压力是何等之重。

使得曾经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的李二郎,竟然衰老成这样子。

想到原本的历史上,李世民五十一岁就薨了,算是英年早逝,而李渊活了近七十,房玄龄、程咬金、李绩也都是七十多,看起来垂垂老矣的李靖更是接近八十。

除了偷偷嗑药之外,恐怕整个大唐的江山社稷所带来的压力,也是李世民短命的一个因素。

想到这里,李言一阵难受,心里一股愧疚之情不可扼止的涌现。

或许自己这个儿子做为右贤王带领百万大军压境,也会给面前的父亲增添了无数的麻烦吧!

以前李言总是碍于最是无情帝王家的顾虑,另外不想抢了历史上天可汗的风头儿,在尽量躲避,把所有的责任全都推到了李世民的身上。身为太子储君,天下兴亡,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己搅动北方局势,不知道到底是帮了李世民,还是添了乱?

李世民还有十年的寿命,或许自己可以早点回去,接手大唐,强制要求李世民像李渊那样在后宫养老,不操心国事,不忧虑天下,不绞尽脑汁平衡朝堂各方利益。

好好调养之下,或许李世民还能多活几年,好好看看这大好河山呢?

一时间,李言被长久以来苦苦压抑的父子之情,搅乱了心绪,理智的头脑中,不可避免的参杂了一些感情进去。

在李世民的招待下,两人落座,看向女扮男装的武元华。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抹惊艳之色,通过侯君集的提前报备,他也知道此女正是此次用来和亲的武家之女。当时太过匆忙,下过旨后,李世民也没有亲眼见见。

只知道此女貌美,却没想到竟是如此绝色。

尤其一身男儿装扮,飒爽英姿,容月貌之上又添上几分巾帼英气,看得李世民也是一阵心襟动摇:“你就是武家之女吧?果然生的姿容俏丽,倾国倾城。”

武元华微微福了福身子:“武元华见过父皇。”

呃.

李世民一怔,老脸微赤,这才想起,在圣旨上自己是收了此女为义女,还封了公主。

连忙敛去那种男人式的欣赏视线,换了一幅和蔼慈祥的眼光:“恩,你虽是大唐公主,嫁为人妇,以后还需好好相夫教子,贤良淑德,为大唐和突厥两家友好相处,尽一份力。”

“至于你母亲和武家,就不用担心了,伱的两位兄长皆已入朝为官,武家兴盛有期。”

“多谢父皇,女儿定当谨记父皇教诲!”武元华躬身一礼,回到李言身后,悄然站立。

李世民看着头戴虎头面具的李言,笑着说道:“朕听君集说,右贤王有宸宁之貌,英姿勃发,生的很是俊朗。中原大地,竟能生出如此人物,短短十年,在异域他乡,登上了如此高位,掌握整个突厥大权。”

“朕很是好奇,不知否看到先生真容?”

“此处没有别人,右贤王不如取下面具,我们两人坦诚相待,面对这黄河内外,万里河山尽情一饮如何?”原本以为对方会欣然同意,谁知李言却缓缓而坚定的摇了摇头:“大唐皇帝恕罪,我原本只是中原一普通文士,机缘巧合之下,流落到草原,更是当上了右贤王。”

“草原自古混乱,征战不断,今朝座上客,他日阶下囚,人生际遇之离奇,未可知也?”

说到这里,李言有些怅然道:“隐藏真实相貌,若是有一天在突厥待不下去,我还能回到中原,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过太平日子。若是被大唐高层惦记,想要善终,恐怕很难?”

李靖在后面忍不住插话道:“即然你还想着有朝一日回归中原,那就不该带领突厥人南下,威逼大唐?”

经过李靖的质问,李言这才从刚才的那种父子亲情的思绪中跳出来,深吸一口气,脑中一清,想起了自己现在的身份,是突厥汗国的掌控者,和对面的这群人是对立的关系。

李靖话一出口,房玄龄和李世民心中就是一惊,糟了。

刚刚不知为什么,这位右贤王明显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出生和同为汉人的乡土之情,这无疑是对接下来的谈判是极为有利的,可李靖的一个置问,将双方又放到了对立面。

“卫公此言差矣!”

果然,李言摇了摇头,声音变得清醒而冷峻:“草原乱而中原安,草原强大必然南侵,自古以来,皆是如此。不管有没有本王的出现,突厥南下都是必然的。”

“你们应该庆幸,这次领兵南下的是我。而不是施罗叠,或者是其他突厥人。”

“换做任何一个人,处在本王的位置上,大唐北部疆域现在早已是一片战火,满目疮痍。”

李靖不甘示弱:“漠北和金山大都督府”

“右贤王所言即是,如今突厥汗国复起,先生麾下拥兵百万,其势更是远超当初的始毕和颉利。”

话还没说完,房玄龄就上前一步,挡在了李靖面前,打断了李靖后面的话,笑着说道:“而我大唐也是人才辈出,朝中文武济济,在皇上的英明带领下,国势日蒸。”

“我们两家是天下最强大的势力,若是为敌,无论是突厥百姓,还是中原黎民,都将生灵涂碳,陷入浩劫。”

“若是我们两家友好相处,天下百姓都会因此而受益。”

“此次,皇上不惜亲自北上,来到丰州,与右贤王相见,正是为了两家盟好,罢兵言和,相信这也是先生的心愿。”

“今时先生主导突厥,从此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万家灯火,享受太平,离不开先生的贡献。”

李世民心里一松,也是严肃的盯了李靖一眼。

他知道李靖想说什么,可如今突厥势大,大唐需要和平,两人在此相见,就是为了和谈。

若是看到对方稍稍露出了些思乡之情,就登鼻子上脸,质问突厥西征之事,无疑会激怒对方,可能连现在的局面也保不住。

李言微微一笑,点了点头,看向房玄龄,声音明显变得缓和:“还是房相深明大义,眼光长远,不愧是大唐翘楚,国之砥柱。若是本王身边有一个房相这样的国士来辅佐,何愁天下不定?”

话音一落,李世民和李靖脸上都是一僵。

李言话语中带着一丝轻佻和随意,半真半假,让两位李大将军听得心惊肉跳。这才想起来,对方拥有了如此强大的力量,除了待在突厥和回到中原养老,还有一条路子。

就是学着颉利,试图打下中原,一统天下!

房玄龄尴尬的笑了笑:“右贤王谬赞了,现在玄龄所能作的,远远不能和右贤王相提并论,天下兴亡和百姓祸福,也尽在大王的一念之间,还望大王以大局为重”

李言看着面前的三人笑了笑,摇了摇头,没再说什么。

突厥的问题说麻烦很麻烦,说简单却又很简单,仅李言自己就能从容料理。

若是在中原,想混到李言现在这种地位,最起码要网罗一大堆才智高明的文臣和骁勇善战的武将,通过人才的堆积,处理海量的复杂事务,解决无数难题,才能建立一个庞大的势力。

而在草原上却不用

草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极其落后,人们生存状态单一,方式纯粹,基本上和原始生活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大部份人一生就是争夺地盘,放羊牧马,繁衍后代。

最新鲜刺激的事情,就是在部族头领的号召下,南下劫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