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33章 世家的底蕴

“你是代表大唐来出使的吗?”

李言看着韦名山,微一皱眉,不悦道:“不是一直都是侯君集负责吗,李世民这是换人了?”

“大王误会了,我是代表京兆韦氏一族,前来拜访大王,并非朝庭使者。”韦名山连忙解决道。

李言眼神一挑,明白了此人的来意,恐怕这人是背着朝庭,背着李世民,私下接触自己。如此形势之下,偷偷前来,不知道又是打着什么样的主意?

李言不动声色的问道:“黄河一线,大唐陈兵数十万,防守严密,你是怎么穿越这重重禁卫的?”

“呵呵,不过是前线而已,不瞒右贤王,就算是长安城的太极宫,在下只要想,就能随意进出,而不被皇帝知晓。”

韦名山微微一笑,自信的说道:“城防宫禁,只是相对于普通人来说的。在我们这些千年传承的世家门阀眼中,不过是形同虚设,那些守卫的军卒护卫,都是我们的人。”

“甚至连保护皇帝的御前侍卫,皇帝使用的太监,睡觉时打扇的宫女,做饭的御厨,治病调养的御医等等,只要皇帝身边能喘气的伺侯人员,都是我们的人。”

‘嘶’

李言瞳孔一缩,倒吸一口凉气,脸色变得无比凝重,神情也变得认真起来,坐直了身子,不复之前的随意。

虽然知道对方所说有些夸张,说都是他们的人有些言过其词。可其中有他们送去的眼线,却一点儿也不令人意外。

而且还可以事后拉拢,毕竟太监宫女厨师这些服务人员,虽是下人,可服侍皇帝起居之后,就变得了抢手职位,普通出身的人,根本就抢不到这样的美差。

或者反过来说,就算你之前是普通人,被放到了这个位置上,就变得不普通了。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三德子,就是一个活不下去阉了入宫的人,因为做了康熙身边的大太监,全家鸡犬升天。

真实的情况,只有比这更夸张。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这些历经多次天下大乱,改朝换代而屹立不倒,反而茁壮成长的世家贵胄,哪一家没有极其深厚的底蕴和乱世生存的法门。

他们有些什么手段,掌握着什么资源,是李言这个后世穿越而来的人,根本无法想像的。

看着傲然而坐,将帝王天子这等天下最尊贵的存在随口谈论,而面色豪无半点敬畏的人,李言心中生起深深的忌惮。

李言可以在战略上藐视他们,可真正要与之为敌的时候,李言心中还是无比的谨慎。

眼前之人可是代表京兆韦氏,不是后世的与国同休,而是比国家朝庭更加尊贵。

一家传百代,国破家还在的存在。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世家大族的核心子弟,不比李世民的龙子凤孙要差。

京兆韦氏,自西汉初年韦孟为楚王太博,历辅三世,因楚王刘戊参与七国之乱,辞官归隐山林。直至孙韦贤拜相封候。韦贤、韦贤成、韦赏父子宰相,三世三公,四世封候。

遂为关中大族。

至东汉至于三国,京兆韦氏分为东眷、西眷二支,共十二房。

南北朝时期,京兆韦氏遍布南北,人才辈出,最为出名有韦睿、韦孝宽二人。

梁朝名将韦睿,用兵变化,出奇制胜,威震敌国,为梁名将,余人莫及,号称六朝人才之冠。

北周名将韦孝宽以奇材异度,奋其智勇,玉璧一战成名,三策平齐,可谓一代名将。

隋朝统一,韦世康昆季六人入处礼阙、出总方岳。

韦氏自居京兆,代有人物,馀庆所钟,朱轮接轸。有隋一朝,大司空一人;尚书、侍郎、九卿七人,尚书右丞、内史余人五人,大将军三人,总管三人,刺史八人,柱国五人,公候十二人。

鼎盛兴隆,世有良臣。

李言更知道,这还仅仅只是开始,京兆韦氏至唐朝可谓盛极一时,未来还有辅弼女帝的宰相韦巨源、韦弘敏、韦方质、韦待价、韦思谦、韦承庆六人。

辅弼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的韦安石、宰相韦嗣立。

辅弼唐顺宗、宪宗的宰相韦执谊,佳宗、昭宗的宰相韦昭度,中宗的宰相韦温,玄宗宰相韦见素,宪宗的宰相韦贯之,文宗宰相韦见厚,宣宗的宰相韦琮,懿宗的宰相韦保衡,昭宗的宰相韦贻范。

有唐一代,韦氏共出十七位宰相,势盖全唐,一世无两,其荣名与国相始终。而“李武韦杨”四姓联婚,更是风光无限。

旧唐书上记载: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

底蕴啊,什么叫底蕴?

这就是千年大族的底蕴,深不见底,厚如山岳,仅窥其一角,就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到一股深深的无力。这是一个真正的庞然大物,还仅是世家之一。

三国时四世三公的袁本初袁氏,和现在的世家比起来,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罢了。

仅看这些人物就知道,世家大族的鼎盛,是普通百姓无法想象的强大,无论伱将这些世家想的有多恐惧,实际上看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他们的真实力量都远远的超过你的想象。

历朝历代的皇家,不是不知道世家大族之害,也无一不想将其肢解。

可能硬生生抗住皇权的多次打压而屹立不倒,可见这些人的强悍,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国家力量的一部分,就算经过隋唐两代多位帝王的屡次打压。

可实际上

无论是杨坚,杨广,李渊,李世民,不过都是在借用稍小世家的力量来打压强大的世家,最后的结果就是新的世家取代旧的世家,世家大族把持权力的局面并没有得到解决。

真的惹急了这些人,这些人完全可以另组朝庭,换了天下。

在文字和知识没有普及的时代,科举没有发挥威力的时期,统治者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李言现在也不急于解决这些问题了,也许这本身就是时代的特征吧!

再深入探查下去,这也是人性。

就像穷人翻身做了富人,也会像富人一样骄奢淫逸、大肆敛财、兼并土地、压榨穷人,甚至比原来的富人更加苛刻,屠龙少年最终把所有的恶龙都屠尽后,自己也就成了恶龙。

李言三世为人,看得更远,就算经过黄巢之乱后,看似世家大族被终结了。

不过是世家大族经过反思,主动放弃了魏晋南北朝后形成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模氏,而换成了更加容易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宋明党派模式,将权力分散下沉,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实际上世家还是世家,门阀还是门阀。

凭心而论,世家是任何一个人都想追求的境界,就算后世李言一个普通人,何尝不羡慕那些呼风换雨,关系网通天的大家族。若是有机会,除了皇帝之外,谁不想拥有一个这样的大世家。

何况,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世家。

化家为国,天下为私,到底是家化为了国,还是国成为了家,谁又能说得清呢?

李言看着端坐于下,气度丝毫不输自己的韦名山,身上透着股累世积淀下来的贵气,还有一种指点江山的底气,脸上挂着让人如沐春风的淡淡笑容,腰板脖胫挺得笔直。

往那里一坐,不但古仁图和拉布图这些突厥人成了陪讨,就连李言这个太子出身的显贵,也隐隐有些压不住。

李言以前在长安的时候,也见过一些世家大族的臣子。

实际上,真正的世家门阀中的掌权者,是不在朝中担任职务的。朝庭的任何一个职位都有相应的职责,一旦身处其中,除了要处理本职公务外,还要参与权力斗争,应付皇帝。

哪有精力再去经营家族势力,谋求家族长存?

一般都是世家大族派出几个代表,在朝中占有一席之地,官职大小,名爵高低,根本不重要。反而往往都是中间的品秩,用以体现对皇权的支持和对外的展示。

并不占用李世民的亲信重臣的名额。

是以在隋唐的历史中,动不动就看到高品秩官员和那些五品六品官员一同议政,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复杂的权力构成,才有了这种让人不解的朝堂构成。

往往一品两品官员,都是用来筹功或者奖励名声大地位高的老臣;而三品四品才是真正帮助李世民处理政务的中坚力量,五品六品都是世家大族的代言人。

并不能以品秩高低,而简单的划分重要程度。有时候二品大员,见到五品官员,也得恭恭敬敬。

这个因果关系是反过来的,并不是朝堂上的职位权力赋与了世家大族的实力和地位,而是世家有了实际的力量和影响力,朝庭才赋与其相应的权力。

和后世的联合国差不多,联合国秘书长有命令五常的权力吗,显然是没有的。

这些大家族除了一些声名遐迩的名臣外,真正的核心还在家族中,有统御各房支脉的最高权力机构族老会,有专门用来管理土地和商队的部门,培养家族人才的族学,约束家族成员的家规。

可以说一个朝庭治理天下所需要的机构,在这些堪比王侯的大世家中,都能找到影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