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灵州大战上
亥时刚过,李道宗布置完各处防务,回到家中刚刚入睡,大都督府的大门就被急促的敲响。
李顺在门房里值夜,老爷的晚归导致他也是很晚才睡,刚刚躺下就被吵醒,骂骂咧咧的起床。
刚刚打开偏门,还没开始寻问,只见府门外一队军卒打着火把,带头的将领脸色焦急的说道:“快,通知王爷,出事了,城外有重要敌情,突厥人有异动。”
一听是军事,李顺不敢耽误,一边让人把报信的军卒往府内请,一边向府内奔去。
没过多久,李道宗从卧房中起床,听说大战已起,精神一震,用冷水醒了醒面,命管家帮自己穿戴整齐,在前厅见到了整盔挂甲的军卒。
灵州城副将马田两手一拱,铿锵有力的说道:“王爷,城外出现大股骑兵,动向不明。”
李道宗神色一紧,灵州城只有十万兵马,城外的薛延陀部可是有三十万,之前朝庭传来的消息是夷男可为唐军左翼,合击突厥大军,有此强援李道宗还觉得灵州稳如泰山。
可前两天李绩又派人前来通知,侯君集在右贤王王帐发现了夷男的信使,暗通突厥,欲与突厥合击大唐,尤其是要先攻破灵州,杀入关内道,然后合击黄河防线。
这一下就让李道宗紧张起来,原先的三十万强援立马就变成了外患。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李道宗紧急调整了防务,加强了灵州下辖的皋兰、灵武、安静、怀远、定远等临黄河防线的城池,主要的防御对象也转向了薛延陀。
正说话间,又有一些将领行色匆匆来到大都督府,李道宗大手一挥:“走,咱们去城墙上看看。”
众人走出府门,骑上马往西奔去。
急促的马蹄在深野的街道上如雷鸣的响动,惊醒了不少早已入睡的百姓,大家纷纷猜测出了什么事情。
等到众人赶到西城墙上的时候,隔着黄河往外一看,顿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只见黄河西岸的旷野北部,出现无数黑压压的骑兵,人人手中举着火把,一眼望不到边。
而南边的薛延陀部的两座大营也开始沸腾起来,人喊马厮,北部大营中一队队骑兵开出营门,在帐外集结。
李道宗知道,薛延陀的两个大营各有十五万人马。
再看向北边来的骑兵,茫茫黑夜之中,那片横接天地的火把长龙,犹如一条从九天落下的星河,源源不断的从地平线边缘开出,那股来势汹汹的规模似是不在薛延陀人马之下。
天啊!
站在灵州城头的李道宗和众多将领,双腿微微颤抖,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原本薛延陀的部众人数都已经不是灵州可以抗衡的了,若再来几十万人,那这灵州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的。
城中各级将校不断催促的所有军兵不断涌上城头,甚至就连百姓也被征招起来,开始往城头运送物资。
正在众人担心之时,只见北部开来的大军来到城外北营,趁着薛延陀大军乱成一团。
当即立断,对北大营发起了冲锋。
“王爷,快看。”
副将马田忽然激动的大声喊道:“这些人好像不是来进攻咱们灵州的,而是冲着薛延陀部去的。”
城上诸将都是眼光大眼,心里如释重负,不管怎么说,死道友不死贫道。
北部来的大军一看就是突厥人,现在能出现在这里的,也就只有阴山黄河一线的右贤王部了,至于他们为什么相互攻伐,李道宗也是不明白。不过,只要灵州不受攻击就好了。
放下了心中的担忧,众人又开始观看城下的大战起来。
灵州城与外面的大营,只隔着一道黄河,距离近视线好,又居高临下,俯瞰整个战场,突厥人的火把将城外的半天边照耀的如同白昼。双方撕杀声不绝于耳,攻防形势一目了然,
“王爷,突厥人都是骑兵,不善于防守战。”
其中一员将领点评道:“北方大军有备而来,薛延陀的北营仓促应战。刚刚我看了下,匆忙之间,他们开出营门的只有五六万骑兵,大部份都还困在营中。”
“城外地势空旷,若是进攻的人马超过二十万的话,北营必败无疑。”另一名将领也说道:“而且,你们看,薛延陀部的指挥明显也有问题,用五六万人去抵挡突厥大军,然后为后续骑兵调出急取时间,这种战法明显是错误的。”
“要是来的敌人数量少,这种策略是没问题的,可是面对比自己还要强大的敌人,这么做明显就是给敌人各个击破,分而歼之的机会?”
“若是让臣来指挥,臣就让北营依拖营塞抵御骑兵。”
“南营较远,并未受到攻击,可从容出营,然后绕道西侧,骚扰牵制攻营敌军。等到天明弄清敌情后,再东西合击,必能一举击溃敌军。”
李道宗闻言,也是默默的点了点头,草原上的骑兵善攻而不善守,这样的情况确实不利于应战。
马田忽然问道:“王爷,按理来说,这夷男还是我金山大都府的大都督。从大面上来说,也算唐军,我们要不要出兵相救?”
其实众人对此早有考虑,只是面对如此强兵,众将心里都有些隐隐害怕,是以对这个问题心照不宣的不曾提起。
而马田心直口快,话刚一问出口,众将都是一脸不忿的看向他,若是大王真的碍于同僚之宜,出兵去救援,不是把祸水东引了吗?
灵州有黄河天险,突厥的骑兵不擅攻坚,若无意外,是不会强行攻击灵州城的。
大家躲在黄河后面,自可隔岸观火,若出了城池,再多也不够那些骑兵杀的。
李道宗也是不悦的撇了马田一眼,随后淡淡的说道:“本王肩负皇命,守土有责,要是对方真的是我大唐的将士,就算拼着损兵拆将,也要救上一救。”
“退一步来说,就算是漠南部,本王也不能坐壁上观。可夷男对朝庭的立场态度未明,万一他和突厥是诱我军出城怎么办?”
“皇上早有严令,对外出兵要经过朝庭允许。何况,我听说朝庭已派了侯君集和突厥谈盘,而李绩那里传来消息,突厥大军也并未攻城,若是我们现在出兵攻打突厥。”
“万一影响到朝庭大计,挑起和突厥的战事,皇上怪罪下来,谁能担得起?”
“再者,我军都是步卒,灵州城外是大片荒漠,利于骑兵驰骋,弄不好最后非但救不了夷男,反而把灵州也给丢了,那大唐就真的危险了,这个后果谁担的起?”
众将这才放下了悬着的心,纷纷附合道:“王爷所言有理,我等守卫灵州,宁可无功,不可有过。深夜交战,情形不明,万一中计,后果不堪设想,灵州关系着大唐的安危,万不容有失。”
正在这时,一个士卒从马道上跑过来禀报:“王爷,薛延陀的夷男派使者前来求援,希望我唐军出兵,共同抵御突厥。”
李道宗略一思索,对马田说道:“马将军,你是灵州城的西城守将,你去回复一下。态度要和善,就说我前两天去夏州视察了,还未回来,至于出兵的事情,伱们都做不了主。”
“不过,已经快马去向本王通报军情,并将灵州城的战事以八百里加急告知朝庭了,让他坚守营塞,防守不出。等到本王回来,或者朝庭下令,灵州大军即可出城救援。”
这番话一出口,城墙上的将领们都是一脸笑容,敬佩的看向李道宗。
马田领命而去,众人又开始关注城外的夜战。
只见从北方旷野中开来成群结队的骑兵,如同脱缰的野马,从西北两面奔腾而出,他们的弯刀在火把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芒,马蹄踏地如雷鸣般响彻云霄。
突厥狼骑们挥舞着手中的长矛或利剑,伴随着战马嘶鸣和金属撞击的铿锵声,如同钢铁洪流一般向敌阵冲去。大股尘土在他们身后飞扬,形成了一道滚滚的黑色烟幕,仿佛连大地都为之颤抖。
当骑兵接近敌军时,速度达到了极致,他们的身影几乎成了模糊的影子,只有那尖锐的武器和如狼般的目光隐隐可见。
薛延陀的军卒仓促应战,很多人连战马都没有找到,阵形也极为混乱,匆匆组织的防线在这样的全力冲击下迅速崩溃。
很多军卒脸上露出惊恐的神色,有的试图举起盾牌抵抗,有的则转身欲逃。
然而,骑兵的速度和力量非常快,以至于许多敌人还未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锋利的武器贯穿了胸膛,或是被强大的冲击力撞飞出去。
一时间,战场上的惨叫声、马匹的嘶鸣声、金属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与死搏斗的残酷画卷。
随着骑兵的深入,大队人马已冲过壕沟,越入营盘,无数的火把被投掷入营中。一个接一个的帐篷被点燃,北营大军的反抗被摧枯拉朽般撕裂,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冲锋的一方倾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