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10章 女帝

“哼”

李言没理彩侯君集的狡辩,又说道:“若说立储之事,滋事体大,父皇不好轻易决择,可当初离开长安前,孤用自己的功劳,换取安康妹妹自择夫婿的权力。”

“父皇依然自食其言,把安康妹妹拿来和亲,不是夷男,就是右贤王。他难道忘记当初对我的承诺了吗,还是觉得死无对证,天下不会再有人知道这个约定?”

这可是关系到自己的系统任务,当初的三个任务中,阻止胡人南迁之事,因为颉利逃走,大唐并没有顺势将整个草原纳入管辖,若是只迁徙南部民众,解决不了草原的问题。

反而还容易造成内乱,把草原让给颉利,是以大唐放弃了南迁。

系统提示,此任务已算完成。

而当初看来最简单的安康成亲之事,却迟迟没有得到回应,这让李言很是气愤。

区区一件小事,拖了这么久,而夜长梦多,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各种种样的变数。

李言又不在长安,致使困难的任务早早完成,最容易的反而鞭长莫及。

是以借着这次的事件,李言打算给点儿压力,利用侯君集来推上一把,早点儿完成。

另一方面,大军南下,威逼大唐,给太极殿内的君臣施加压力,是李言这段时间一时在思考的事情。

一来打消大唐君臣因为定襄之役后,大唐上下沉浸在开疆拓土,万邦来朝的大好局面下,而生出的怠堕之心;

另一方面,也是给李世民的新政一些外在的助力。平时各阶层针锋相对,很难调合的矛盾,在大军压境,国难当头的危机下,往往都会做出妥协。

而且,大唐顾内不顾外,重草原而轻西域的政策也确实出现了纰漏,贪大求全,致使草原人心不附,而西域也没有完全纳入统治范围,虚顶了一个天可汗的名头。

实际上没有稳固任何一块领土.

李言这次南下,就是为了给大唐敲响警钟,不但要让大唐失去草原,还要让其失去西域,让李世民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安内之上,好好的把内部搞好,再想着拓外。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步一步的做。

如此西域草原都不舍弃,内政改革和外部扩张同时进行,大唐背着如此沉重的包袱,早晚要被自己的贪心所拖垮。

做些减负,不是什么坏事儿?

还有涉及到分封制的事情,这些内情十分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和侯君说清的,李言只好找了几个理由来应付侯君集。

侯君集也是一阵语塞,女儿海棠曾经给自己说过这件事,侯君集怕自己卷入皇家之事中,让海棠再也不要对人提起,就当没有发生过,自己也从来也不知道此事?

现在被太子重新提起,侯君集也不好腆着老脸说自己不知道,而且在他心里,也认为皇上这事儿做的不地道,也不怪现在太子殿下生气,这一桩桩一件件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心里不满。

见侯君集沉默不语,李言也坐了下来,叹了口气:“岳父大人放心,此次南下,对于大唐来说,有惊无险,我是不可能用突厥的刀,来挥向我大唐百姓的。”

“我这么做,只是为了替大唐,解决掉草原最后一个隐患?”

侯君集略一思忖,眼神一亮:“殿下是说,夷男?”

“不错!”

李言脸色沉重:“实话告诉你,在我出兵漠北的时候,夷男就在集结兵力南下,他调动了三十万骁勇善战的铁骑,就是为了扩张地盘,不是向葜必何力下手?”

“就是攻向河西之地,将大唐伸向西域的通道给斩断,随后将整个陇西和西域,纳入薛延陀的势力范围。”

“据我观察,他反唐的概率更大一些,因为他攻打河西之地,葜必何力不会拖他的后腿,而攻打漠北,大唐一定会出兵攻其后路。孤敢断定,夷男的近五十万大军,都是给大唐准备的。”

‘嘶’

侯君集陡然一惊,顿时倒吸一口凉气,他也是知兵之人,经过李言这一提醒,也反应过来,脸色不断变幻。

如此看来,夷男真的是居心叵测,若非太子殿下抢先一步,局面不堪设想啊!

李言神色凝重的提醒道:“夷男这次带回的三十万大军,个个都是以一挡十,如狼似虎,比突厥最勇悍的军卒,还要强上三分。也就是夷男轻敌,谷射又冲动之下中了孤的埋伏。”

“若是他们集中三十万精锐,再加上额尔齐斯河谷地的十多万大军,就孤手下的这些杂牌军,哪怕人数再多,正面做战,也是必败无疑。”“就算如此,孤也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力量,才吃下他半个军团。”

“如此战力,可以说薛延陀这次要是攻入大唐,不会比贞观四年的颉利实力要弱?”

“夷男的西部军团的战力,让孤看着也是心中发寒,原本我想趁机攻入额尔齐斯河谷地,彻底将夷男给剿灭,替大唐消弥了这个隐患。”

“可惜,这小子太过狡猾,谷射的大军一败,夷男很干脆利落的南下,退到了贺兰山北麓。刚刚的使者你也看到了,夷男是看打不过突厥,又想联合我们一块夹击大唐,端的是打的好算盘。”

侯君集恍然大悟,神情振奋道:“所以太子殿下才想将计就计,引大军南下,将夷男给收拾了?”

“不错,正是此意!”

李言微微一笑:“另外,也是给长安城里的那些君臣们提提醒,草原大患,一日不可或忘,不然哪怕大唐内部改革的再好,也是竹蓝打水一场空!”

“即然如此,那我回去了劝陛下从灵州出兵,我们两部合击薛延陀?”侯君集建议道。

“不必了,我部人马已经足够了,能让胡人相互消耗,总比我炎黄血脉流血要好。”

见侯君集还想再推辞,李言断然道:“岳父大人就听我的好了,皇权历来是讲究平衡的。你知道我的真实身份,父皇却不知道,他们或许还想着用薛延陀来制衡突厥,以免突厥在草原一家独大。”

“从朝庭同意夷男退入贺兰山,就能看出来,父皇此时是更忌惮我而不是夷男?”

侯君集神情一怔,也是沉重的点了点头,认可了李言的判断,最后有些忧虑的问道:“可夷男也不容小觑,麾下还有着三十多万的大军,恐怕也不好对付”。

“岳父大人勿忧?”

李言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只要伱把今晚夷男使者的事情上报给父皇,大唐不再护着夷男,此僚不过是瓮中之鳖。再加上现在我方的八十万大军,也着实有些多了。”

“再和夷男打上一仗,两虎相争,大者伤,小者死,大唐自然又可安稳一段时间,让父皇从容的料理国内的事情了。”

“不过,在此之前,大唐还是要承担一些压力的!”

李言站起身,颐指气使的说道:“侯将军回去可带话给大帝皇帝,就说我突厥百万大军南下,岂能没有收获,大唐想要避免此战,需答应我方三个条件。”

在侯君集疑惑的眼神中,李言脸色一肃:“第一,和亲之事,可行,但公主就不必了,换个普通家族的子女吧?”

“嗯应国公武士彟之女武元华,才貌双全,贤良淑德,可嫁与突厥,修两国之盟好。”

李言在侯君集提到和亲的时候,心里有就这个想法了。

和亲公主是肯定不行的,那都是自己的妹妹,宗室之女也是表亲,那就只有在世家大族的贵女中寻找一人了。

而未来的女帝,也正是在贞观十一年年底的时候,被李世民选秀时,纳入后宫,直接封为才人的。现在还是年中,应该还在准备中,自己此时截胡,正当其时!

女帝于武德七年生于利州,今年正好十五,婷婷玉立,待字闺中。

能迷得大唐两任贤明之君为之倾倒,李言也想看看是什么样的人物?再说,几千年里,就出了这么一位艳绝天下的女帝,自己好不容易来大唐一趟,怎么能不管不顾呢?

如此风华绝代的佳人,舍我其谁?

想到这里,李言心里一阵火热,面上却装做不在意的样子。

侯君集此时心里非但没有觉得太子殿下好色,反而还觉得殿下这是一心为自己女儿着想。

以右贤王现在的实力和地位,公主之下,朝中那些显赫的王侯将相,以及世家贵女,想要谁得不到,而太子殿下却挑了一位没落的国公之女,还是贵族中不受待见的暴发户。

这是什么?

这是一心为自己女儿考虑,不让其她女子威胁到自己女儿和外孙的地位啊?

至于太子殿下多娶几个女人算什么,未来的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海棠若是生嫉,怕是永远都不开心了。身为未来的皇后,本就应该为皇家开枝散叶,血脉传承而考虑。

现在的长孙皇后,不一样经常给皇帝纳妃嘛?

侯君集起身给李言行了一礼:“老臣代女儿海棠,谢殿下一番爱护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