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890章 一日纵敌,万世之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90章 一日纵敌,万世之患

第890章 一日纵敌,万世之患

房玄龄正想到弘文殿内查询一下,就接到了招换。

“皇上除了招我还招谁了?”房玄龄见王德通传后,眼神似有旁顾的姿态,连忙问道。

王德一听,四处打量一下,小声说道:“还有卫国公”

“房大人,皇上可着急呢?”

王德见房玄龄站在原地思索,急忙说道:“您快去吧,这一转眼儿,卫国公就不见了,老奴还得去找他,就不陪你过去了。”

说完,王德追着散朝的人群远去了

没敢耽误,房玄龄往后宫走去,经过几重宫禁,来到承庆殿的御书房,见到了在房内走来走去,脸色烦燥的李世民。

“皇上,您招臣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李世民将手中的军报递到房玄龄的手中:“玄龄,漠北葜必何力急报,在一个多月前,由突厥右贤王李言亲自率八十万大军,杀入了安北大都督府。”

“突厥人来势汹汹,一个月之内,几乎横扫漠北。”

“打得葜必何力溃不成军,葜必何力不能抵挡,连战连败,已率残部退往郁督军山一带,祈求朝庭发兵救援,你看这如何是好?我们大唐该怎么应对?”

房玄龄脸色一变,似是被李世民的话给惊呆了:“突厥有那么多人吗,一次动用八十万大军?”

“二十万是突厥铁骑,另外五六十万是从三韩之地掳去的青壮,虽然那些人战力不行,只是充数做做炮灰后勤,可只要几场战役下来,留下一半的可战之兵还是没问题的。”

李世民烦焖的解释了一句,然后右手握拳狠狠的击在左掌之中,眼中流出懊悔的神色:“当初在辽东,只想着突厥把这些人弄走,会让三韩之地更容易的化入大唐,也没想太多。”

“没想到这些人竟然被突厥编练成军,转眼就成为威胁我大唐的存在了,真是失策啊!”

“辽东城和右贤王翻脸后,承诺给突厥的二十万石粮食也没兑现。当初众臣都觉得即然右贤王取代颉利了,那之前的约定自然不做数了,大唐也不必谨守承诺。”

“当时朕就有些觉得不妥,这五六十万人到草原上,他们该怎么过冬,这么多人口,带来的生存压力是何等之大。右贤王若不想杀了他们,就只有将内部隐患外引,对外侵扰是必然的啊”

房玄龄这才恍然,怎么把那些人给忘了?

此时听到李世民略带埋怨的话语,也是老脸一红,当初自己也是赞同毁约的,最后突厥的二十万两黄金倒是留下了,可这些钱是颉利和大唐约定在冬季向大唐购入粮响的啊?

房玄龄不是没想过那些人的过冬问题,而是心里盘算着,用这个巨大的包袱拖垮突厥,或者借突厥人之手,将这些人强行减丁,可没想到右贤王接掌突厥大权手,硬生生帮这些人撑过冬天。

刚开春,就向漠北的葜必部要粮食了?

俗话说的好,饿狼猛如虎,这么一群饿了一个冬天的狼群,还不把葜必何力给生吞活剥了。

作为左仆射,辅助帝王治理天下是他的本份,如今出了这么大的纰漏,房玄龄责无旁贷。

“皇上,都是臣考虑不周,请皇上治罪。”房玄龄二话不说,连忙跪下请罪。

李世民叹了口气,事到如今,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再责怪臣子,只能导致君臣生出嫌隙,于是将其搀扶起来。

“玄龄,快起来。”

“朕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其实伱的心思朕岂能不知,是打着驱虎吞狼、隔岸观火的主意,其实朕又何尝不是如此。即然事与愿为,咱们还是想想该如何对应接下来的局面吧!”

房玄龄这时起身接过军报,一目十行的扫过,情况和李世民说的差不多,随后思索一阵,对李世民开解道:“陛下,葜必何力这几年对我大唐若即若离,听调不听宣。”

“虽然有一个安北大都督府的头衔,却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大唐的臣子。”

“据锦衣卫的秘密汇报,葜必何力和夷男一样,都在漠北招兵买马,大肆扩充地盘和实力,麾下控弦之士也有二十多万,几有脱离大唐自立之意。”

“虽为唐臣,实际上却和突厥一样,是草原的势力,他被灭掉一点儿也不可惜。”

说到这里,房玄龄扼腕叹惜:“只是原以为他多年积蓄,实力强悍,就算不敌突厥,至少也能抵挡一阵,或者给突厥造成一些损失。”

“谁知却如此不堪一击,突厥人才入侵一个多月,就丧失了大半领土,往日真是高看了他。”

李世民却是摆了摆手:“倒也不怪他,突厥有八十万大军,实力悬殊,再加上右贤王心肠歹毒,将这些人引为前驱,大量消耗葜必何力的有生力量。”

“其实开战这一个多月来,葜必部损失十多万,给突厥也造成了二十多万的损失。”

房玄龄却是嘴角一撇:“那些阵亡的都是辽东的三韩的奴隶兵,这些人不善野战,留下来也会空耗粮草。这右贤王废物利用,一来打击葜必何力,二来减负,真是一箭双雕,打得好算盘。”李世民默默点了点头,他又何尝看不出来,可漠北离大唐实在太远,鞭长莫及。就算手中的军报,也是半个月前的消息了,现在又过了半个月,还不知道局势怎么恶化了呢?

就在这时,王德进来禀报:“皇上,卫国公应皇上招见,已在殿外等侯。”

“快,宣李靖进来!”

事涉突厥之事,李世民不得不宣诏熟知草原,了解敌情的李靖前来瓒划军机。

须臾,一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穿着便袍走了进来。

老者正是大唐战神,当朝卫国公李靖,李靖年近七旬,虽长期征战,却不像一般的将领年老后一身的伤病,在家垂垂待死。反而精神熠熠,常年的修身养性之下,目泛精光,鹤发童颜。

在终南山被人见到,常常被百姓们误认为是老神仙。

“老臣李靖,参见陛下!”

李靖大步来到李世民面前,推金山倒玉柱的跪下给李世民行了一个大礼。

李世民露出一片亲切的笑容,羡慕的看了一眼在这个年岁还能有这副健朗身体的李靖,佯装责怪道:“卫国公难得来一次承庆殿,就不必这么客气了?”

“多谢陛下!”李靖行完一礼,才在李世民的示意下站了起来。

虽然嘴上客气,但每次面见李世民,李靖都是恭恭敬敬,在御前从来不会马虎。功劳越大,名声越响,对李世民越是恭敬有加,李靖人老成精,知道礼多人不怪。

皇上客气那是皇上显示虚怀大度,若是自己就坡下驴,那就显得自己不知分寸,携功自傲了。

李靖在定襄之役打败颉利后,确实有些功高震主了。再加上最后有一段虚报战功,差点误导朝庭西征的闹剧,被人参奏是拥兵自重,有不臣的嫌疑。

回到朝中后,李靖更是深居简出,平时顶着光禄大夫的虚名,远离京城在终南山脚下的别院修养。

只要李世民不招换,从来不回长安。

也就是去年底帮着李世民去辽东演了一出戏,回到京城后,正准备离去时,西部的夷男因为大唐战将悉数调往辽东,以至长安虚空,有些蠢蠢欲动。

就被李世民留了下来,准备找机会寻问一下关于夷男的事情。

还没得来及,刚好就遇到了突厥入侵漠北之事,李世民索性就把李靖一块招来了。

所谓干大事者不谋于众,为了提高效率,只需一文一武,基本上就能对北方之事有个大概的处置。在这一点儿上,李言和李世民倒是有些不谋不合。

将北方的加急军报递给李靖,介绍了下情况后。

“唉”

李世民眉头紧皱,叹了口气说道:“去年在辽东一役,侯君集画蛇添足,弄巧成拙,结果放跑了这个右贤王。当时朕就隐隐有一种不详的预感,这右贤王早晚会成为我大唐的心腹之患。”

“真是一日纵敌,万世之患啊!”

房玄龄也是一脸的颓丧:“现在看来,还是皇上有远见之明,当时臣还觉得,这右贤王一回草原,必然会与颉利内斗,两虎相争,搞不好会两败俱伤。”

“万一突厥内部大乱,我大唐可趁机出兵北上,撤底消灭了突厥。”

“可却没想到,这右贤王的手段如此高明,在半途的哈那尔草原,就派人刺希了颉利,事情办得干脆利落。还将罪名推到夷男身上,兵不血仞的拿下了整个突厥。”

“最让人忌惮的是,此人不但战力彪悍,头脑也是不弱。”

“没有直接称汗,而是架空了可汗之权,并对突厥汗国的异已势力进行了残酷的清洗,随后将世子施罗叠推到了可汗之位上,自己在背后掌握实权。”

“这样一来,明面上还是施罗叠在做可汗,他只是一个权臣,让我们连挑拨离间的机会也没有了。”

“其胆魄之大,手腕之高,心计之深,实在是老臣生平仅见,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对手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