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气急败坏的高句丽君臣
唐俭见两人一脸沉思的模样,更是摆出了教导的语气:“我大唐现在损失越大,受到的攻讦越多,背的黑锅越重,等‘赶’跑了突厥人,后续的安抚工作才会越轻松。”
“这次收复辽东之地,武力战争让颉利打了。”
“我们大唐要做的就是打赢这场无形的舆论战争,来获取人心,这比战场上的拼杀更加重要。受些误解算什么,咱们承受的压力越大,将来论功行赏,才会更加得心安理得,这些皇上自然会清楚的。”
唐俭还是老成谋国,不怪乎李世民将其任留在辽东,命为副帅之一。
一番高屋建翎的话说的有条有理,公私兼顾,就连长孙无忌都是一副受教的样子:“唐大人所言有理,让人震聋发聩。”
“听君一席话,胜渎十年书啊.”侯君集心悦诚服的点了点头。
大厅广众之下,不便暴露身份,两人举起杯子示意了一下,对唐俭表示了感谢。
唐俭老神在在的点了点头,用一幅儒子可教的神态看着两人,然后起身道:“老夫还要去看看其他地方的情况,就不陪你们了,你们再慢慢聊会儿吧.”
“要不一起吧?”
唐俭连忙推辞道:“不必了,不必了,这是老夫的任务,你们还是忙自己的事情吧,不用管我了?”
说完,不待长孙无忌和侯君集回话,就快步离开了茶楼。
侯君集见到唐俭略显仓促的身影,有些思索的说道:“唐老儿这么急着离开,我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功儿?”
“遭了,这个老匹夫,被他给耍了!”
长孙无忌一怔,瞬间反应过来,脸色漆黑的看着暄闹的人群说道:“流言蜚语都是在贬低我们,对他唐俭老儿却是一笔带过,这一定是他特意交待过的,简直是岂有此理?”
“呃”
侯君集也是恍然大悟,拍案而起,愤然道:“走,找这老小子理论理论,不给个交代,此事绝不善罢干休?”
长孙无忌先是一起,随后眼中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最后苦笑的摇了摇头。唐俭这分明是看到两人大权在握,又领兵在外,接下来的辽东战事功劳太大。
而自己和侯君集又年轻,风头太盛,难免遭人所嫉。
这是提前帮两人做些自污其身的事情,好让皇上,让朝庭放心,也避免落到李靖那种战后被彻底冷落的境地,可谓用心良苦,长孙无忌心里也是涌出一片暖意。
这次皇上安排的两个队友,都挺不错的,长孙无忌看着快走的门口侯君集,脸上浮现一股发自内心的微笑,心平气和的跟了上去。
不久后,唐军大败,突厥大胜的消息,往四面八方开始蔓延。
传到大唐国内,虽然导致群情议论,但也只是引起了一些百姓的埋怨,毕竟这个时代一向是突厥铁骑横行天下。
在定襄战大之前,大唐和突厥的每次做战,都是负多胜少,一战折损几万人是再正常不过了。
也就是这几年,大唐收复了西部草原,瓦解了大突厥汗国,这才举世无敌起来。
这么突兀的‘战损’,让大唐的百姓们想起了以前的岁月,那种天下无敌的自满情绪也冷静了不少。
可当这个消息传到高句丽国内的时候,可谓是石破天惊。
尤其是被施罗叠大军重重包围的都城平壤,得知来自大唐的援军大败,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时,如同一道惊天炸雷重重的霹到上空,对高句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城内到处是一片绝望之意,似乎再也看不到希望了。
国主高建武闻讯来到城头,看着城下一眼看不到边,乌压压如同黑云的突厥兵,不但没有攻城,反而还缓缓后撤,这和自己所想的突厥人会趁机攻城的情形完全不一样。
高建武惊疑的问道:“大对卢,突厥人怎么没有攻城,还撤走了,难道东边传来的消息有误?”
高建武身边的大臣,正是高句丽相当于宰相的大对卢渊盖苏文,虽然两人平时争权夺利,关系不慕,可在面对亡国危机的时候,两人都放下了平时的成见,携手御敌起来。
也正是因为两人的合作,高句丽才能稳稳的守住这最重要的一块核心之地,只要平壤不失,就算丢掉全国的土地和城池,高句丽也可以重新复国。
前隋炀帝时,这一点儿已经被证明了。
是以都城被围,无论是高建武和渊盖苏文,还是城内的百姓们,都没有太过恐慌,反而有处不紊的打响了都城保卫战,一面加强防御,一面向大唐求援。
高建武和渊盖苏文都知道,虽然中原和高句丽有仇,但高句丽毕竟偏安一隅,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不大,若是让突厥人战了东北这块地方,那大唐将会永无宁日。
不管大唐如何讨厌高句丽,该出兵的时候,一定会阻拦突厥的。事情也和他们想的一样,大唐果然出手了,只是结果和他们料想的大相径庭,诺大的唐帝国,竟然先胜后败,输给了突厥,以至于满心盼着救援的高句丽也跟着受挫。
“唐军兵败应该属实,突厥人虽然围城,却并没有断绝内外消息,我们的细作从东部传来的情报也证实了这一点儿。”
“大王,情况不妙啊!”
渊盖苏文看着缓缓撤退的突厥大军,皱眉分析着当前的形势,忧虑的说道:“突厥人已经攻打平壤近两个月了,虽然攻势凌利,却并不能撼动平壤城。”
“城里粮草充足,城墙高大,我高句丽人万众一心。”
“而突厥人本就不擅攻坚,再加上没有齐备的攻城器具,照之前的情形,就算让施罗叠攻一年,他也攻不破城池。”
“大唐这时候却派出了援兵,无形中给了众人极大的希望,平壤城内的臣民们无不欢呼雀跃,觉得突厥人马上就要陷入两边做战的境地,要不了多久就要退兵了。”
“可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大唐还不如一直都不出兵呢,这样靠着我们自己也能挡得住。”
渊盖苏文一脸的苦涩:“现在倒好,援兵在辽水大败,突厥人原本久攻不下,有些消磨的气势一下变得更加高昂,而我方却受到沉重打击,人心萎靡。”
“此消彼涨之下,形势已然对我十分不利,平壤城最大的危机即将来临。”
高建武听到这里,略一思忖,脸色瞬间也是变得无比难看,阴沉的如同寒冰,破口大骂道:“大唐定襄一役把颉利打得四处逃窜,现在面对颉利,怎么会如此废物?”
“大王,臣之前就和您说过,大唐打败突厥,完全是侥幸。”
渊盖苏文自傲的说道:“臣事后都打听清楚了,李世民利用卑鄙的手段,暗中收买突厥二汗突利,并策反了和颉利麾下大将夷男和葜必何力等部族。”
“在关系的时刻,里应外合,这才侥幸得胜。”
“而大唐本身的战力并不强,面对突厥也是败多胜少,再加上那一点儿点儿战力还不错的军队也在关内驻扎,河北之地都是一些守城兵卒,恐怕连骑兵纵横的场景都没见过。”
“之前靠着偷袭,以众击寡,再加上颉利在怀远的兵员过少,这才取得了一点儿优势。”
“颉利一旦认真起来,发起反攻,大唐的真正实力就暴露无疑了。”
高句丽在正面战场击败杨广,进而将大隋拖垮后,整个国家都陷入狂喜之中,同时也自大了起来,认为中原王朝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甚至有了蔑视天下之心。
而高句丽上层为了加强国人的自信心,凝聚百姓意志,对这种思维更是推波助澜,对中原王朝极尽贬低,鼓吹自己,更是助长了这种老子天下无敌的气焰。
是以久而久之,上上下下的人都认为中原王朝,不过尔尔。
大唐战胜突厥的解释权,更是在高句丽人手中,此时渊盖苏文顺嘴就秃噜出来了。
高建武顿时神情一窒,仿佛被人踹了一个窝心脚,满肚子的怒火无处发泄,觉得心里憋闷的仿佛要炸开了,面对南方,咬牙切齿道:“即然打不了仗何必要出兵?”
“这一胜一败,反而让我高句丽的心气儿被泄掉了,简直是帮了倒忙。”
“算了大王,大唐新败,我看一时指望不上了。”
渊盖苏文也是不甘的说道:“突厥人兵锋正盛,在这个时候退兵,估计是为了积蓄力量,恐怕会体整几天。但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越是这样,等他做好准备发起攻击的时候,就越是恐怖。”
“我们还是回城里消除一下唐军战败的影响,动员所有的力量,来应对几天后的攻势吧?”
高建武心忧的说道:“不如我们再派些使者,去游说突厥上层,去攻打大唐?”
“没用的”
渊盖苏文摇了摇头:“大王,我们派往颉利和施罗叠那里的信使从来都没断过,施罗叠那里更是每天一趟。但他都不为所动,一鼓脑的想要灭我高句丽,以此功勋来登临汗位。”
“除非我们现在帮他干掉颉利和右贤王,否则他决不可能撤兵。”
高建武想了想待在辽东城行事谨慎如潜龙在渊的右贤王,还有重新威临辽水北岸携大胜之势的颉利,无奈的叹了口气,和渊盖苏文一起回到了城内,准备收拾人心,加固城防。
但此时这对高句丽君臣还不知道,大唐兵败,影响的不单单是两国之间的势气,还丢掉了无数的粮草辎重,制造精良的各种攻城器具,这些都在源源不断的往平壤城而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