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831章 和突厥而谋高句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31章 和突厥而谋高句丽

房玄龄一幅运筹帷幄的神情:“原本皇上是想等大唐稳定下来再把高句丽的事情提上日程,可机会难得,这次突厥南下,高句丽太子亲自请我们出兵干涉。”

“借着这个理由,我们就能正大光明的将军队越过辽河,进入辽东,我们越过去容易,再想退回来,可就难了。”

唐俭和侯君集神情一紧,都是一脸兴奋的看着李世民。

“只是这个时机要把握好,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房玄龄提醒道:“太早了,高句丽实力未曾受到巨大的折损,我们以后征伐的时候,也会凭添难度,而且还容易导致祸水南移,提前和突厥交战。”

“太晚了,突厥撤走了,我们就没有合适的理由了,所以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

“皇上不派大军,并不是无兵可派,而是不想打草惊蛇,让颉利提前撤兵。在河东道和云中之地,都驻扎有重兵,十万二十万也不缺,只是现在不能动。”

“等到突厥准备撤走的时候,这些兵自然会出现在营州,到时候你自可带领这些人杀入辽东,建功立业。”

侯君集听的激情澎湃,击掌叫好,原以为皇上真的不打算有所动作,没想到朝庭早就商量好了,这是想借机直接将高句丽给解决了,这下自己就放心了。

想到这里,侯君集心中生出一个强烈而且冲动的念头:“皇上,即然这样,不如这次我们调集漠南阿史那云的兵马,配合我们从草原攻击,直接断了颉利后路,将这个老小子也给端了。”

“然后大军北出,直接借此良机将北部草原也给平定了,不是一箭双雕吗?”

“不可。”

李世民还没说话,房玄龄却是脸色骤变,严肃的说道:“君集,大唐自从贞观四年定襄会战之后,一直没有动兵,不是因为大唐外部没有敌人了,而是因为动不了。”

“仅西域、漠南和草原西部,其地域面程就超过了大唐本土。”

“你以这这五年来,大唐在做什么,都是在消化这些地盘,再加上内部改革,实在是经不起再大的动荡了,这次突厥和高句丽的战事,皇上也只是想将辽东之地收复。”

“把大唐与高句丽的界线推进到鸭水一线,为以后攻略高句丽打下一个基础罢了。”

“大唐这几年励精图治,顺风顺水,其在北部和西部开疆拓土几千里之遥。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迈,若是贪大,最后有可能全面失控。”

“目前连高句丽都无法吞下,更别说颉利了,短时间内,大唐并没有对东部草原用兵的打算。”

“皇上把你们叫到这里来,就是想透一个底给伱们,和突厥而谋高句丽,这是朝庭对辽东的国策,你们务必要控制事态,不要扩大战事,明白吗?”

唐俭这才会意的点了点头:“原来如此,臣等知道这次的出使,该怎么办了?”

侯君集也是一脸的苦笑,以前是国力不足,打不过敌人。

而现在却是因为地盘太多,消化不过来,以致于摆在面前的肥肉无法下口,实在是太可惜了。

现在大唐的武力和国力甚至超过了秦汉,侯君集即感骄傲,又是自豪,心里暗忖,只要皇上让自己去主持这次的用兵事宜,那以后对高句丽用兵,肯定也迈不过自己。

上次定襄会战让程黑子占了大便宜,这次也该轮到自己了。

于是神态坚定的抱拳道:“皇上放心,臣一定配合好唐大人,绝不轻举妄动。”

李世民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最后强调道:“唐俭先去谈,将情况汇报给朕,下一步再决定是否出兵,若是没有朕的旨意,绝不能有一兵一卒,越过辽水一步。”

“是,皇上!”侯君集和唐俭都是踌躇满志的应诺道。

等到两人一离去,李世民苦笑着摇了摇头,对一边的房玄龄说道:“玄龄,自从大唐建立以来,颉利几乎年年犯边,武德六年的的时候,逼得先皇差点要迁都南方以避祸。”

“武德九年,朕刚刚登基,颉利二十万大军兵临渭水。”

“加上罗艺和庐江王、义安王、长乐王等人接连造反,长安空虚,朕急得没有办法,只好和你们几人一起去便桥退敌。”

“那时候,朕看着趾高气昂的颉利和他那二十万蟊贼肆无忌惮的践踏我大唐的领土,杀害我大唐子民,真恨不得上天能降下一道神雷,将他们一起辟成灰烬。”

“从此之后,朕无时无刻不想着消灭此獠。”

“可从没想过,还会有一天,盼着颉利不要死,甚至还要刻意去保护他,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啊?”

说到这里,李世民脸上露出一抹无奈又带着自豪的表情,话语里透出一股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恶趣味。

房玄龄被李世民的话触动,眼中也露着一丝丝的回忆之色。“臣当然记得,老话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臣却没想到,在皇上的治理下,大唐能这么快的崛起,这么快就有了俯视草原,傲视天下的资本。”

随后房玄龄露出一抹慎重之色:“不过,现在形势微妙,偏安一隅的颉利确实对稳定草原形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夷男在草原西部不断扩张,招兵买马,其不臣之心已招然若揭。”

“漠北的葜必何力与夷男沆瀣一气,仗着地域遥远,对我大唐听调不听宣,早晚必反。”

“而这两人一个在北,一个在西,虎视东南,蠢蠢欲动。”

“他们现在之所以还打着大唐的旗号,没有撕破脸皮造反,不是忌惮我大唐。众所共知,大唐现在根本无力顾忌他们,也不可能大规模出兵平乱。”

“这两人所俱者,唯颉利尔!”

“颉利即是原来整个草原的大可汗,又是现在东部突厥汗国的君主,这两人都曾是颉利的臣子,又在关键时刻背叛了颉利,他们与颉利有不共戴天之仇。”

“只要颉利活着一天,他们就不敢明目张胆的抛弃大唐这杆大旗。”

“不然,这两人即背叛了颉利,又将被我大唐所不容,天下虽大,却无他们的容身之地。”

“一旦没有了大唐的庇护,颉利就可以无所顾忌的攻打他们,以颉利在草原上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以君伐臣,明正言顺,这两人绝不会是颉利的对手。”

“无论是颉利再度统一他们,还是他们消灭了颉利,草原都将失去现在的平衡,对我大唐都是不利的。留下垂垂老矣的颉利,来制约夷男和葜必何力是十分英明的。”

说到这里,房玄龄也是一脸的忧虑:“这次颉利南下,把十五万大军交给施罗叠带领攻略高句丽,而自己和右贤王坐镇辽河北岸。”

“若是臣没有猜错,颉利这是在为自己儿子造势,敌累功勋,以继承可汗之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大唐若是出兵袭其后路,确实可以对颉利造成致命一击,可我们只能将重新凝聚起来的新突厥汗国打散,却不能将其民众全部消灭。”

“经此挫败,无论是颉利还是施罗叠,都没有统御东部草原的可能了,那精明果敢又心狠手辣的右贤王就再无顾忌。”

说到这里,房玄龄似乎想到了什么,表情有些怪异的看了一眼李世民:“皇上也知道,在这种群龙无首的乱世当中,大浪陶沙,这种少壮实力派是最容易获得大家的拥戴而崛起的。”

“与其面对我们一无所知而又如日方升的右贤王,不如让颉利这个腐朽没落的顽固份子继续统治下去。”

“是以无论是对内限制右贤王,还是对外制约夷男和葜必何力,颉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李世民看到房玄龄的眼神不对,眉头一皱,略一思索,顿时恍然大悟。

房玄龄是在暗指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现在的新突厥汗国是何其相像,那时候的大唐也是一个老迈的先皇和平庸的隐太子,自己做为打天下的实力派。

又是次子,不就和现在右贤王的处境差不多吗?

自己是勇于反抗,推翻了先皇,除掉了隐太子和齐王,登上帝位。

这才在短短三年里厉兵秣马,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颉利,将大唐推向了无可置疑的统治地位。

若是自己现在拖颉利的后腿,等于亲手将右贤王上面的限制给解除了。

依这位右贤王表现出来的才能,几乎不下于自己,又年纪轻轻,让此人在大漠纵横几年,说不定此人就能将东西草原给平定,重新成为中原的隐患。

一想到这一层,李世民更是坚定了不出兵的想法,无论如何不能让右贤王出头。

这边唐俭和侯君集两人,知到了李世民的真实想法后,也就不再着急了。

两人足足准备了三天,办理了出使手续,收拾了行礼。

然后驾着马车,慢悠悠的往河北方向赶路。

长安距离营州足有四千里的路程,两人一路上游山玩水,看看风景,等到达营州的时候,已过去了近一个月。

(本章完)